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梨洲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寻•文化之味(33分)
-
1.班级开展“古诗中的情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题目。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内容。自然景象 出处 自然物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①《观沧海》曹操 【甲】乐观浪漫,意蕴幽邃。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李白 A.③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乙】真想念我的家乡啊! B.④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C.夕阳西下,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D.⑥ 《次北固山下》王湾 我寄愁心与明月,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丙】_______ 落日余晖,làn⑧
(2)请根据拼音,在⑧—⑫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汉字。
(3)请在【丙】处写出恰当的自然物语
(4)请从A、B、C、D四句诗中,选出自然物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A
B.B
C.C
D.D组卷:14引用:1难度:0.7 -
2.阅读文言作品,可以汲取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请你仔细阅读,了解人生道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A.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虽之夷狄③,不可弃也。”
(选自《论语•子路》)
B.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选自《论语•公冶长》)
【丙】
华歆与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④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⑤?”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恭:端庄恭敬。②敬:严肃认真。③夷狄:边远蛮荒之地。④辄:立即,就。⑤邪:通“耶”,语气词“吗”。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组词法(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择”意为“选择”) ① 尊君在不? 古词通假法:宁可以急相弃邪?(邪:通“耶”) ②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课内迁移法:“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 宁可以急相弃邪? 字典查阅法:①用②按照③表示目的④因为 ④
(填序号)
始 吾 于 人 也 听 其 言 而 信 其 行 今 吾 于 人 也 听 其 言 而 观 其 行
(3)《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代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阅读【甲】【丙】两文,请结合情境,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动作。
①元方(
②朗(
(4)【丙】文结尾“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请联系【乙】材料中的A或B,结合【丙】文,分析谁优谁劣。组卷:11引用:1难度:0.5
四、探•表达之义(46分)
-
7.请你仿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第二段内容,以“校园一角”为内容,写一则不少于120字的小短文。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组卷:3引用:1难度:0.5 -
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组卷:86引用:29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