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6 7:0:2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
ㅤㅤ我们常常谈到阅读,但究竟应该怎样阅读呢?是断章取yì( ①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古诗文默写。
ㅤㅤ“问”有询问、探究之意,文人常以“问”的形式抒情言志。《木兰诗》中,作者巧借“双兔傍地走,①组卷:3引用:1难度:0.9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小的印章包含着宏大的命题。它既包含篆刻、拓印、印石、印谱等艺匠生活,又涉及文字学、考据学、史学等金石之学, 。 , 。 。 。存印者,存印人精神之品是也!
①因为印章是对中国文字之艺的诗性表达,无言却深蕴,方寸有山河
②是一个超乎一般想象的异常弘博的领域
③这里有文与字的神会,有虚实方圆的天地,有操刀执印者的胸襟与志趣
④均是对文字有担当、有想象、有耕耘的人
⑤执刀向印的人,不论工匠或文人组卷:46引用:5难度:0.5
四、名著阅读。(4分)
-
9.小舟同学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做了摘抄并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树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初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
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1)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2)组卷:31引用:7难度:0.8
五、作文。(50分)
-
10.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ㅤㅤ有时候,一味地往前走可能效果并不好,不妨停下来整理思绪,再重新出发。浮躁时,看清自己再往前走;迷茫时,坚定目标再往前走;压力大时,轻装上阵再往前走……回望来路,及时复盘,再往前走,可能效果会更好。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1)请以“_______,再往前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ㅤㅤ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往前走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状态继续前行呢?
ㅤㅤ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
ㅤㅤ要求:
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组卷:4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