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 劝学》2022年同步练习卷(27)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体知识

  • 1.《劝学》节选自《
     
    》,此书是记载
     
    末期思想家
     
    言行的书,由其本人及其门人所著,是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组卷:18引用:1难度:0.8

二、字词句知识

  • 2.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虽有槁暴
     

    ②輮以为轮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君子生非异也
     

    组卷:5引用:2难度:0.8
  • 3.古今异义。
    ①輮以为轮(古:
     
    ;今:
     

    ②而绝江河(古:
     
    ;今:
     

    不能十步    (古:
     
    ;今: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
     
    ;今:
     

    就砺则利(古:
     
    ;今:
     

    组卷:11引用:2难度:0.9
  • 4.词类活用(用英文代号加箭头表示,如①)
    以为轮    (v→使v)     ⑥其中规   
     

    ②故木受绳则
     
           ⑦金就砺则 
     

    参省乎己  
     
       ⑧登而招   
     

    ④非能也    
     
              ⑨饮黄泉   
     

    食埃土    
     
         ⑩积成德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5.特殊句式。(在括号内写出句式代码)
    A.判断句 B.被动句 C.省略句 D.宾语前置句 E.定语后置句 F.状语后置句 G.主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用心一也
     

    ④輮以为轮    
     

    ⑤善假于物也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1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已
     

    ②中
     

    ③就
     

    ④疾
     

    ⑤彰
     

    ⑥绝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这两段文字通过设喻方式,列举许多常见的生活现象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1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焉
     

    ②跬
     

    ③驾
     

    ④黄泉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这段文字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角度论述了“
     
    ”的中心论点。
    (4)把这段文字在原文中用“//”分成三层,并且概括每层的要点。
    答:要点一:说明
     
    ;要点二:说明
     
    ;要点三:说明
     

    (5)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好处?请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说明。

    组卷:4引用:1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