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章 植物与土壤》2020年单元测试卷(2)(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发布:2024/12/20 23:0:2
一、第1节土壤的成分
-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五条大小及健康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
(1)你能推测哪一瓶中蚯蚓的运动会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停止运动吗?
(2)实验说明,环境中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
(4)仿照上述实验,小明简要设计了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生存有影响的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A、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
B、在甲乙两瓶中都放入
C、
D、观察蚯蚓的生活状况,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E、做完实验后,你对蚯蚓的处理是组卷:7引用:3难度:0.5
一、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
2.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1所示),其中B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图2的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组卷:252引用:10难度:0.1 -
3.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
某同学为了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分成二等份。一份营养液直接加入甲烧杯中,另一份通过雾化方式加入乙烧杯中。
步骤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甲在实验中起
(2)如果气雾能解决空气供应问题,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3)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组卷:48引用:5难度:0.1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
4.某班同学在“研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时,经过讨论,提出了三种假设:
①地下水位高,则植物根系分布浅;
②地下水位低,则植物根系分布浅;
③地下水位高低与植物根系分布无关。
他们采用实验室栽培的方案来检验假设,请根据该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
(1)选取的8株栽培植物应有什么要求?
(2)4只栽培容器的液面保持高水位,而另外4只容器的液面刚刚接触到根尖最前端,其目的是
(3)如果实验的结果是高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比低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长度短,则该实验结果支持假设组卷:53引用:4难度:0.4 -
5.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PH 3.0 4.5 5.6 6.0 7.0 7.5 8.0 9.0 10.0 11.0 株高(cm) 5.0 6.5 8.1 12.0 12.8 8.7 7.5 5.5 5.2 5.1
(2)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方格纸中画出绿豆幼查株高与pH环境的曲线图。(注意:用光滑的曲线表示)。
(3)据图表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组卷:31引用:3难度:0.1 -
6.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
(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
请在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
(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
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组卷:139引用:25难度:0.5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
7.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
方法A处韧皮
部环割B处韧皮
部环割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
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
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不作
处理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组卷:156引用:5难度:0.3
第6节保护土壤
-
20.如图甲是某位同学研究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图乙是一天中图甲中玻璃罩内如图乙是一天中图甲中玻璃钟罩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完全培养液内,除了有充足的水分之外,还应该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
(2)将图甲放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昼夜更替,钟罩内二氧化碳会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其中由b到c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3)如果将甲装置放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较长的一段时间,即使培养液能提供充足的营养,植物的生长速度也将会越来越慢,所以在种植大棚蔬菜时,为提高产量,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4)如果想用甲装置研究植物呼吸作用能否释放二氧化碳,则应将装置组卷:51引用:2难度:0.1 -
21.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征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两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1)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2)作出的假设:
(3)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4)预期实验结果与分析.组卷:8引用:3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