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8课 党费》2021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12/18 3:30:1
一.选择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愿坚善于通过故事来描绘革命者崇高的思想情操,写出他们对自己子女、亲属的深切感情,表现无产阶级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在塑造人物时,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都不作全面的历史的________,( ),善于“捕捉性格发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照我们的理解,这光辉的一刹那常常表现为革命者面临生离死别时所________的精神火花,作者对此作了________的描绘,从而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谁能忘掉黄新在被捕前同小妞儿的亲切吻别和她在关键时刻所说的一句语带双关的话:“孩子,好好听妈妈的话”,这不但是她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也是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母子间的深情,革命者对党的崇敬热爱,两种情感在这里________,吻合无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勾画 爆发 酣畅淋漓 浑然一体 B.勾勒 爆发 淋漓尽致 水乳交融 C.勾画 暴发 淋漓尽致 水乳交融 D.勾勒 暴发 酣畅淋漓 浑然一体
A.不是经常表现人物性格的横断面
B.而是经常表现人物性格的横断面
C.不是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
D.而是经常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但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强烈的暗示。
B.不但这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
C.这不但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
D.这不但是她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强烈的暗示,也是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组卷:10引用:5难度:0.7
二、解答题
-
2.下面是一个想找一份稳定点的工作的年轻人的自我介绍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我已工作5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5年的工作磨砺,使我精通媒体的各项业务;对名人的多次采访,使我具备了超强的沟通能力。2008年我曾在《健康指南》担任编辑工作。《周报》曾荣幸地聘我担任编辑部主任,历时两年,并且我曾直接参与排版工作。目前高就于一家广告杂志社。组卷:4引用:5难度:0.7
二、解答题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同志
刘白羽 天是晴了。漳河暴涨的洪水,却并未因此落下去。波浪在阳光下一闪,便哗的一声抛掷过去了。特别是在山谷里,洪水发出吓人的“轰隆——轰隆——”的声响。半夜,我的隔壁,有着关于这水吼的对话。起先,是一个浓鼻音的老人在说:“你听!蛟在叫呢。你听听这声音,水,一时半会儿退不下去。”“哪里有什么蛟,这是迷信!”这响亮的喉咙也没说出涨水的来由。
我却信任了那浓鼻音的人,水,一时半会儿退不下去。因为我确定他一定是这河岸上的老住户,他的经验一定可靠。第二天,天刚亮,我跑到隔壁去,进去叫醒炕上的人,却只一个。他是那样愕然,他的眼光是那样警惕……忽然,他用明朗而干燥的声音无意地扫了我一下:
“你来干什么?”
“我想找那个老大爷,问一问今天水可落得下去,可过得河。”
他一口回绝我:“白想!”然后挥挥手,露出他心意的烦躁。
他很轻蔑地唾了口沫水,伸手去搔脚,我才发觉那只脚由厚厚白布包扎起来。我看他已经感觉到我的注意。他有点惶惑,暧昧地点了点头,又赶紧机警地扯开去:
“枪……这半天不响了。……”
突然门外一阵气喘声,谁破门而入。是那浓鼻音的瘦小的老人,他急急挥着手说:“躲一躲吧!从夏店来了鬼子兵,还有二十里!”
后有追兵,前有万恶洪水,这怎么办?经过一阵急促摆布,老人示意只有我能帮助他搀扶他那病脚的儿子。对老人家这种信任,我真是衷心感谢,便伸手去搀扶那青年人。他却怀疑似的退缩一下说:“你不要跟着我们白跑路吧。”我真想捶他一拳,但我正需要这农民来掩护我自己,只好耐心扶他走。我觉得这年轻农民真是讨厌,他总要摆脱我似的,仿佛他知道现在我需要他们掩护。他是故意和我作难了,这是一个农民和一个抗日军人的关系吗?我心里渐渐地也怀疑起来,我想他也许是对我不利的坏分子吧。这警觉的触角的确触痛了我。这样,我几次去触摸我那光滑滑的手枪柄,准备他万一危害我,我就使用枪膛里的第一颗子弹。不过当远处沉闷的雷一样的炮声响一下,我从那青年的眼珠里看出一种异常的表情——他仇恨、震怒,而不是普通农民的惶惧。我又觉得这是很熟悉的一种眼色。这时我们三个随着犬牙般嵯峨的白垩岩降下一条深谷,到一个路口,往里去是深深的灌木林,前面是漳河浮满白泡沫的河面。我们三个歇息在一块石头上。那老人担心地望着横搁在他膝头的伤脚,叹息地摸着什么,一面闪着泪水婆娑的小眼说:“这样三天两头躲来躲去,你的脚几时好呢?”一面把一个小白纸包递给青年人。谁知道这护士一样的殷勤反而引起这伤者的暴怒,冷冷地把药合在两手心上,警惕地看了我一眼。
我摘下帽子,揩了把汗,预备离开他们。我问:“你们知道X支队往哪个方向去了?”
那老人答复我:“五天前渡河的。”
一阵风搜索似的掀着我的头发,突然,我藏在帽檐里的一只布片哗的一旋,落在青年人那只好脚的跟前。
我急忙伸出一只手去捡,一只手去抓枪。一仰头,仿佛望见山崖上垂着的一朵野花,他从早晨时时刻刻对我很凶狠的样子,倏地,给那甜蜜蜜的微笑遮住了。他和蔼地用那只大手抓着我:“你是同志……”我们两人互相看着,笑了出来。
老人说:“好!你们都是一家人……”
原来我赶不上大队伍,换了便衣躲避到这荒村里来,最怕有坏分子去报告,因为背后敌军正在追踪我们,便将臂章摘下来藏起了。
“我也是X支队的。”那响亮的声音如同吹响的银笛。
“你?……”我一下蹦起来。
“是啊!你不信!我是七连的通信兵。夏店火线上挂了花,那天,大队伍过河,把我托给这个老大爷!”
我一扭身,激动得眼窝酸了一下,把脖颈伸到老人面前:“他不是你的儿子?”
老人伸手抓了几下胡须摇摇头,莫名其妙地指着搁在膝上的脚说:“上药吧!”
“哈——我来!”那个同志自己弯过身来解着白布带。忽然,我想为他做点什么。他却咬着牙忍耐疼痛,好笑似的说:“我先前对你这陌生人总有点怀疑,我怕你跟来……万一你发现我,你会怀疑的,是吧,那我和这老大爷……”
“我也是这样推测你。”我在伸手替他往布上敷药。
一阵芳香的气息从泥土里吹过来,一簇簇星似的黄花在那儿绽嘴微笑。他舒适地倒在老人的怀里。
一九四一年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追赶大部队的过程中被阻隔在一个山村里,前有洪水,后有追兵,为了摆脱困境,“我”和老大爷以及他受伤的“儿子”一起转移。
B.青年人猜到“我”夜里偷听了他和老人的对话,所以第二天天刚亮,“我”跑去叫醒他的时候,他对“我”警惕起来,态度冷淡,很不友好。
C.老人家对“我”充满信任,但是青年人警惕“我”,而“我”对青年人也颇为怀疑,误会解开之前“我”和青年人始终处于矛盾冲突中。
D.“我”和青年人一下子由彼此怀疑变为彼此信任,是因为一阵风吹落了“我”藏在帽檐里的臂章,他确认了“我”的身份,之后便用“同志”称呼“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既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又能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B.小说以“我”和青年人对待彼此的态度为主线展开故事,开始时未介绍双方的身份,以制造悬念,紧扣读者的心弦。
C.小说中“我”把臂章摘下来藏起这一情节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使臂章被风从帽檐里吹落显得自然、合理。
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了温馨和悦的气氛,暗示了军民之间、战友之间的深情。
(3)作品中的老人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突出,请简要分析老人的形象特点。
(4)本文标题是“同志”,但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三人行”更贴切,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组卷:38引用:8难度:0.6 -
6.课文《党费》写到,“我”第二次下山接头遭遇危险,黄新舍身相救,“我”回到山上,“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而“汇报”的内容没有写出来。请你根据课文相关情节,把“我”给魏政委“汇报”的内容写出来。内容符合课文情节,语言表达简洁、顺畅,300字左右。
组卷:5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