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8 8:30:2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而是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摘自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恩格斯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历史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时代变化的广度和深度虽然已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其影响跨越时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就在于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因其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同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优秀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愿望和伟大复兴梦想相呼应,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为党和人民事业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其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
    (摘编自《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因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要有理论思维,就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引。
    B.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不能进行理论创新,不能回答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就不能更好改变中国。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根本问题,使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
    D.马克思主义能够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永葆青春的表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完成了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B.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而且深刻的影响。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跨越时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可能也想象不到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以来时代变化的广度和深度。
    D.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因是其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同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相融通。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生机。
    B.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C.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4)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是如何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40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看海去
    林海音
          因为放学后要练习跳舞,今天回来得晚一点儿。在兴华门的土坡上,我还是习惯地站了一会儿。城墙上面的那片天,是淡红的颜色了,海在这时也会变成红色的吗?我又默默地背起“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那么现在不可以说是“金红的太阳,从天上落下去”吗?对的,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我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
          我看见收买破烂货的挑子又停在隔壁人家门口了。挑挑子的人呢?我不由得举起脚步走向空草地那边去。这时门前的空地上,只见远远地有一个男人蹲在大槐树底下,他没有注意我。我迈进破砖墙,拨开高草,一步步向里走。
          还是那个老地方,我看见了他!
    “是你!”他也蹲在那里,嘴里咬着一根青草。他又向我身后张望了一下。招手叫我也蹲下来。我一蹲下来,书包就落在地上了。
    “我猜你在这里。你该来了!”
    “我该来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惊奇地问。
    “没有什么意思呀!”我也惊奇地回答,“你还有故事没跟我讲哪!不是吗?”
    “对对对,咱们得讲信用。”他点点头笑了。他靠坐在墙角,身旁有一大包东西,用油布包着,他就倚着这大包袱,好像宋妈坐在她的炕头上靠着被褥垛那样。
    “你要听什么故事儿?”
    “你弟弟的,你的。”
    “好,可是我先问你,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
    “英子。”
    “英子,英子、”他轻轻地念着,“名儿好听。在学堂考第几?”
    “第十二名。”
    “这么聪明的学生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呀!准是贪玩分了你的心。”
          我笑了,他怎么知道我贪玩?我怎么能够不玩呢!
          他又接着说:
    “我就是小时候贪玩,书也没念成,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兄弟,那可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他长大毕了业,还要飘洋过海去念书。我的天老爷,就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奔窝头,我们娘儿仨,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呢!唉!”他叹了口气,“走到这一步上,也是事非得已。小妹妹,明白我的话吗?”
          我似懂,又不懂,只是直着眼看他。他的眼角有一堆眼屎,眼睛红红的,好像昨天没睡觉,又像哭过似的。
    “我那瞎老娘是为了我没出息哭瞎的,她现在就知道我把家当花光了,改邪归正做小买卖,她不知道我别的。我那一心啃书本的弟弟,更拿我当个好哥哥。可不是,我供弟弟念书,一心要供到让他漂洋过海去念书,我不是个好人吗?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坏人?嗯?”
          好人,坏人,这是我最没有办法分清楚的事,怎么他也来问我呢?我摇摇头。
    “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我抬头看看天,忽然想起来了,“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们有一课书,我念给你听。”
          我就背起“我们看海去”那课书,我一句一句慢慢地念,他斜着头仔细地听。我念一句,他点头“嗯”一声。念完了我说:
    “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可是它也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
    “对,”他点点头很赞成我,“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你分得清这些。将来,等我那兄弟要坐大轮船去外国念书的时候,咱们给他送行去,就可以看见大海了,看它跟天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高兴得又念起来。
    “对,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还有什么太阳来着?”
    “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
          我一句句教他念,他也很喜欢这课书了,他说:
    “小妹妹,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心事跟别人没说过,就连我兄弟算上。”
          什么是他的心事呢?刚才他所说的话,都叫做心事吗?但是我并不完全懂,也懒得问。只是他的弟弟不知要好久才会坐轮船到外国去?不管怎么样,我们总算订了约会,订了“我们看海去”的约会。
          他从口袋掏出一串珠子,但是我不肯接过来。
    “你放心,这是我自个儿的,奶奶给我的玩意儿多啦!全让我给败光了,就剩下这么一串小象牙佛珠,不知怎么,扯在镜柜上,就始终没动过,今天正好送给你,这是咱们有缘。小英子,记住,我可不是坏人呀!”
          他的话是诚实的,很动听,我就接过来了,绕两绕,套在我的手腕上。
          几天后,我和同学走进新帘子胡同,也有几个巡警向胡同里面走去。又是谁家丢了东西吗?我的心跳了,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幸。
          前面一个巡警手里捧着一个大包袱,啊!是那个油布包袱!那么这一定是逮住他了,我拉紧了宋妈的衣角。
    “小子不是做贼的模样儿呀!人心大变啦!好人坏人看不出来啦!”
          一群人过来了,我很害怕,怕看见他,但是到底看见了,他的头低着,眼睛望着地下,手被白绳子捆上了,一个巡警牵着。我的手满是汗。
          我慢慢躲进大门里,依在妈妈的身边,很想哭。
          妈妈说:“小英子,看见这个坏人了没有?你不是喜欢作文章吗?将来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
    “不!”我反抗妈妈这么教我!
          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决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
    “我们看海去”。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偷对英子心存戒备,但是向纯真的英子倾诉自己的心事时,又表现出他友好、向善的一面。
    B.他被抓前,英子从未意识到和她相约看海的人是小偷,所以英子看到他被抓后,感到很震惊。
    C.小说语言独特,用语考究,淡雅含蓄,人物对话用的是日常用语,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极为相符。
    D.文章首尾呼应,都写到英子“要写一本书”,但想写的内容不同,体现了英子的成长与坚强,
    (2)关于“他”自叙其心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子想听“他”和弟弟的故事,由此引出他的自叙,自然而不做作,显示了高超的叙述技巧.
    B.他的不幸一方面源于自己,一方面也源于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字字句句饱含苦涩与无奈。
    C.每讲一段,“他”都停下问英子,表明他渴求别人的同情和理解,舒缓了故事的叙事节奏。
    D.“他”的世界是阴暗而冗杂的,孩童的世界是光明而纯洁的,因此英子不能理解与同情他。
    (3)本文以儿童视角叙述故事,请结合文章简析其好处。
    (4)小说反复引用《我们看海去》这篇课文,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组卷:60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有太多“名场面”让人记忆犹新。人们还记得,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年夜饭的记录。还有,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两次出舱活动,生动开启两次“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天宫画展,(  )星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我国今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我国航天事业怎样才能迎来新的荣光?精心准备,确保发射万无一失;精心组织,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精心实施,确保发射百下百全。
    (1)文中括号处衔接最恰当且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三名航天员都在太空拥有了别样的体验,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也大开眼界、倍感新鲜。
    B.不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三名航天员都在太空拥有了别样的体验,也让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大开眼界、倍感新鲜。
    C.无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都让三名航天员在太空拥有了别样的体验,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大开眼界、倍感新鲜。
    D.无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都让三名航天员在太空拥有了别样的体验,也让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大开眼界、倍感新鲜。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组卷:40引用:3难度:0.5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2年7月25日B站发布了up主@衣戈猜想的短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里平凡而坚韧的跛脚“二舅”,在网络上掀起了刷屏热潮。
          材料二: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疲惫。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习惯拖延与空想,自我怀疑与否定,纠结过去忧虑未来……都属于精神内耗。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讲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9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