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课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2022年同步练习卷(9)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项中对《庄子》其人其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7引用:7难度:0.8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2引用:9难度:0.9
  • 3.下列画线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见者不
    ②其易泮
    学而
    不学
    决浮云,绝地纪
    ⑥赢粮而

    组卷:43引用:11难度:0.7

三、文言文阅读

  • 8.(甲)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五石之瓠》
    (乙)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B.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C.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D.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儒”“墨”指儒家和墨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与道家并称的另外两大家,三家流派经常相互交锋、攻讦。
    B.“卿相”“大夫”都是古代官职和爵位名称。“卿相”是执政大臣、高官。“大夫”位居“卿”之下,是普通官员。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固拙用大矣/不拘
    B.聚族谋/吾尝跂望矣
    C.《畏累虚》《亢桑子》属/以明老子
    D.说吴王/具告知
    (4)下列各句中,与“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一句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A.贼仁者谓之贼/村中少年好事者
    B.句读之不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C.凌万顷之茫然/求人可使报秦者
    D.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5)翻译。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②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组卷:35引用:6难度:0.6
  • 9.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为瓢,则瓠落无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五石之瓠》)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之,唯道德之乡乎!”
    (节选自《庄子•山木》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
    B.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C.于故人之家 舍:寄宿
    D.弟子 志:志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剖之为瓢 不材得终其天年
    B.聚族谋曰 命竖子杀雁烹之
    C.则瓠落无 可用
    D.坚不能自举也 唯道德之乡乎
    (4)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请买其方百金
    C.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达,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本文借助“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价值不一样。
    C.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
    D.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组卷:24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