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高二(下)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1 0:0:2
一、(9分,每小题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 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黄沙漫天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黄沙漫天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过眼云烟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过眼云烟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组卷:6引用:3难度:0.7
-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7引用:8难度:0.8
二、(9分,每小题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头等大事”。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倘若粮贪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节选自《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材料二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
潘文博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目前我们国家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
潘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三大谷物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米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进口谷物的总量偏少,2019年净进口谷物是1468万,全国内的产量2%左右。
唐珂指出,我国谷物进口最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针对社科院报告里面提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唐珂认为,这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这种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蛋白饲料和油脂的需求。
(《“十四五”末或有1.3亿吨粮食缺口?农业农村部回应》中新网2020年8月26日)材料三
表1:2019年全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同比涨幅、总产情况品种 播种面积(千公顷) 播种面积同比涨幅 总产量(万吨) 稻谷 29694 -1.6% 20961 小麦 23727 -2.2% 13359 玉米 41284 -2% 26077 大豆 9334 10.9% 1810 品种 出口(万吨) 出口同比涨幅 进口(万吨) 进口同比涨幅 大米 274.8 31.4% 254.6 -17.3% 小麦 31.3 9.7% 348.8 12.5% 玉米 2.6 110% 479.3 36.0% 大豆 1 -14.5% 8851.1 0.6%
任正晓指出,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每年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
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
我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散粮运输比例约为1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粮食企业有近1800亿斤仓容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这些环节每年损失损耗粮食逾150亿斤。
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物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130亿斤以上。
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
(节选自《必须正视的“粮蚀”危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政府以“头等大事”来抓粮食安全问题,让人民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B.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储藏环节,其造成的粮食损失远远超过运输、加工等环节。
C.虽然我国的人均口粮有剩余,但依然要进口谷物,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
D.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造成了浪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我国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加大了短缺品种的种植面积,减少了盈余或平衡品种的种植面积。
B.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单位产量最高的是小麦,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单位产量低。
C.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中玉米上涨超过30%,大米进口下降超过10%,说明当前我国的玉米还十分短缺。
D.2019年我国的大豆和小麦播种面积同比涨幅高于其他两种谷物,但是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保障与满足。
(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不能轻言过关,应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问题上,更要看得深,想得远。
B.“十四五”末期或将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进口谷物等渠道,可以解决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的问题。
C.大量的粮食浪费从生产开始,涵盖了加工、储存、运输、食用各个环节,而我国农村的储存设施简陋,农民专业技术缺乏等因素是造成大粮食浪费的关键因素。
D.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条件日渐富足,可是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带来的浪费触目惊心,改变不良消费方式和观念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组卷:10引用:3难度:0.6
六、(9分)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
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近视多发于学龄期人群,是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通常情况下,近视患者戴眼镜后,①组卷:39引用:15难度:0.7
七、(60分)
-
10.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课堂上,同学们读了梁遇春的散文《途中》,老师说:“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
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
你是怎样看待或面对“在途中”呢?请以“也说‘在途中’”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梁遇春散文的内容或套作梁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组卷:46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