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8 8:0:2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 1.把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须晴日,看红zhuāng
     
    素裹,分外妖娆……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rùn
     
    的青草……/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
     
    ……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
     
    言”……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yì
     

    (选自《沁园春•雪》《我看》《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

    组卷:3引用:1难度:0.8
  • 2.下列关于《艾青诗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生机
    (汪曾祺)
    芋头
          ①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蚝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缈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呀。
          ②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③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芽      ④秦老九去点豆子。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谚云:“懒媳妇种豆。”还剩下一把。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⑤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⑥“咦!”
          ⑦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⑧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东湖挨近钓鱼台。“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东湖被圈禁起来了。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长,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⑨“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⑩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⑪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⑫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⑬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选自《人间草木》,有改动)【文本二】
    孙郁:汪曾祺正在被经典化的路上      ①【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十几二十年,汪曾祺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普通读者的关注,他80年代发表《大淖记事》《受戒》等作品时,在文学界有一定关注,但和当时的主流作家比,还是相对小众的,您怎么看他在当时的这种边缘化?
          ②【孙郁】:80年代文学的主流思潮是反思“文革”,属于新启蒙的一部分,主旨是提倡人道主义。文坛流行的人道主义,都指向对“文革”的反思和清算,是面向这场文化、政治灾难。而汪曾祺的几篇小说,还有他的散文都不在这个体系里。
          ③汪曾祺和主流话语是不一样的,他启用了另一套进入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当时,他的文字把高大上的话语、虚假的文学拉回到日常生活。那种日常是散淡的,甚至弱小的,其中有中国传统文人人脉里精善秀雅的东西。它不是主流,可能只是一棵不高的小树苗,但它让人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有一些学者和读者意识到这种作品的价值,但声势不大,所以当时汪曾祺没有大红大紫。
          ④【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汪曾祺80年代之后写作的作品在认可度和传播性上会高于他的早期作品?
          ⑤【孙郁】:他60岁以后才开始被人们广泛注意,这跟他晚年作品的题材和风格有关。他上世纪40年代时期的作品整体上是空灵、无序的,语言里充满痉挛、战栗的感觉,体现的是他当时孤独、迷茫这样一种状态。但这些作品对普通人来说,读起来是隔着的,通俗地说就是不容易共鸣。
          ⑥退回到传统文化里,写现实主义的作品,这是他80年代之后创作观念的一个重要转变。他的经历帮助他后来的创作更回归传统和民间。
          ⑦汪曾祺是能够进入到民间文化和语言系统内部的。汪曾祺以感性的方式把从民间得来的东西呈现出来,永远地保存下来了,这恰恰是作家的贡献。
          ⑧民间的滋养调动的还有他早期的乡村记忆,40年代时他也写高邮,但写法和80年代之后很不一样。之前是有些精英视角,有些清高的,后来有了切实的经历之后,他更能体察底层的生活状态,体察普通老百姓的痛苦、寂寞,还有生活的不易,并从生活中挖掘出美,这些恰恰是普通读者欣赏的地方。
          ⑨【三联生活周刊】几乎是他去世之后,确切说是近十年,汪曾祺和他的作品被重新发现了,他作品里与当下的契合点在哪里?
          ⑩【孙郁】虽然承接传统文化,承接“五四”传统,但汪曾祺是个当代作家,他是在用当代话语展示以往的生活,但这个语言无论在80年代还是当下,和时代的主流话语体系都有一定反差感。
          ⑪在80年代,他不喜欢宏大叙事,不喜欢虚假的个人经验,这个就让他与当时的时代产生了距离感。而他一直在处理的是文学个人化的问题,很多时候把道德感隐藏起来。《受戒》《薛大娘》这样的作品,他笔下的女性很多都是离经叛道的,是超越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来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非常现代。
          ⑫沈从文、鲁迅已经经典化了,汪曾祺正在慢慢地被经典化。相信再经过好多年以后,汪曾祺的成就要高于沈从文,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选自2020.4《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1)【文本一】中作者描写了三种植物顽强的生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阅读【文本一】,请从标点运用的角度,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更欣赏哪一句?说说理由。
    原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改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文本一】标题“生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生活中的困境时常有的事情,我们要善于化解困境;只有于困境中寻得生机,才能生生不息。
    B.有一些学者和读者意识到汪曾祺作品的价值,但声势不大,所以当时汪曾祺被边缘化了。
    C.【文本一】作者写“芋头”开篇却花大量笔墨写自己的经历,是为与下文看到芋头后的欣喜形成反差。
    D.沈从文、鲁迅已经经典化了,汪曾祺正在慢慢地被经典化。多年以后,汪曾祺的成就将高于沈从文。
    (4)通读【文本二】,请分析汪曾祺作品正在被经典化的原因有哪些?
    (5)小语读了【文本二】后,认为【文本一】是汪曾祺80年代之后的作品。你赞同她的观点吗?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
          2020年第14期《三联生活周刊》用“汪曾祺•人间烟火”做封面,请结合两则文本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封面中“汪曾祺•人间烟火”的理解(可生活从取材、语言、主题等角度分析)。

    【链接材料】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组卷:25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共40分)

  • 10.“有意思”指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意义”指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二者的比较或争论。
          妈妈对看动画片的儿子说,别看《熊出没》了,有什么意义?儿子说,有意思呀。
          谈到今后的职业,有人说,今后要搞科研,因为“有意义”,有人却说“没意思”。
          有人说,“有意思”关注的是过程,“有意义”关注的是结果。
          有人说,“有意思”讲究外在的形式,“有意义”更注重实际的内涵。
          ……
          请以“用意思点缀意义”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1)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组卷:6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