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42分
-
1.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可用于3D打印,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5引用:1难度:0.6 -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
组卷:42引用:1难度:0.6 -
3.在考古研究中,通过分析铜器中82Pb(铅)同位素的比值,可以推断铜器是否同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43引用:1难度:0.8 -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7引用:1难度:0.8 -
5.下列关于物质保存的解释,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组卷:200引用:5难度:0.7 -
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打开弹簧夹c,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水 B NH3 水 C CO2 饱和NaHCO3溶液 D CH4 溴的水溶液 组卷:51引用: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
18.高纯氯化锰(MnCl2)在电子技术和精细化工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由粗锰粉(含磷酸盐、硅酸盐、铁、铅等)制备高纯氯化锰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将粗锰粉加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pH=6,过滤;
Ⅱ.向Ⅰ所得滤液中加入H2O2酸性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MnCO3调节pH=3,过滤;
Ⅲ.向Ⅱ所得滤液中通入H2S气体,待充分反应后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过滤;
Ⅳ.浓缩、结晶、分离、干燥,得到产品
(1)氯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2)步骤Ⅰ中去除了磷酸盐和硅酸盐,且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比硅酸盐好,这与酸性H3PO4>H2SiO3有关。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酸性H3PO4>H2SiO3原因:
(3)步骤Ⅰ所得滤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含有Mn2+、Fe2+和Pb2+等,且Pb2+不被H2O2氧化。
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Fe(OH)2 Fe(OH)3 Mn(OH)2 Pb(OH)2 开始沉淀时 6.5 1.5 8.1 6.5 完全沉淀时 8.3 2.8 10.1 8.5
①结合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中加入H2O2酸性溶液的目的:
②配平加入MnCO3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MnCO3+2Fe3++
(4)步骤Ⅲ的目的是去除Pb2+:Pb2++H2S═PbS↓+2H+。推测溶解度:PbS
(5)已知:氯化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步骤Ⅲ所得滤液中仍含有少量易溶杂质,补充步骤Ⅳ浓缩、结晶的操作:将滤液组卷:76引用:2难度:0.5 -
19.某小组同学用二氧化锰与过量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过程中发现,二氧化锰仍有剩余时就观察到反应停止,对此现象开展探究。
(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提出猜想】ⅰ.随着反应进行,c(Cl-)降低,不能被二氧化锰氧化
ⅱ.随着反应进行,••••••
【进行实验】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倒出,平均分在2个试管中,分别进行以下实验,证实了猜想ⅰ不成立。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置于试管口,加热试管; 试纸未变蓝 Ⅱ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置于试管口,加热试管;滴入2滴浓硫酸,充分振荡,继续加热 滴入浓硫酸前,试纸不变蓝;滴入浓硫酸后,试纸变蓝
(3)Ⅱ中试纸变蓝说明试管中的反应产生了
【进一步实验】设计如下实验进一步探究。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Ⅲ 向左侧烧杯中滴加2滴浓硫酸 滴加浓硫酸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滴加浓硫酸后,电流表指针偏转 Ⅳ 向右侧烧杯中滴加2滴浓硫酸 电流表指针始终不偏转
(5)依据实验Ⅰ~Ⅵ,解释“二氧化锰仍有剩余时就观察到反应停止”的原因是
【新的探究】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实验Ⅴ、Ⅵ。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Ⅴ 在0.5g二氧化锰中加入2毫升5%双氧水 产生气泡 Ⅵ 在0.5g二氧化锰中滴加2滴浓硫酸,再加入2毫升5%双氧水 产生气泡,黑色固体消失,生成无色溶液
(7)结合依据实验Ⅰ~Ⅵ得出的结论,解释Ⅴ、Ⅵ中现象不同的原因组卷:62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