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中考道德与法治零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
1.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同志号召向他学习的题词。此后的几十年,他的精神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2023年3月5日,是全国人民向他学习的第60个纪念日,他就是( )
组卷:41引用:3难度:0.6 -
2.“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久前,支教老师梁俊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带领山区孩子们演唱的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苔》火了。如米般大小的苔花,在太阳晒不到的潮湿角落里,默默无闻……但当你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却发现苔花虽小,但也能像牡丹一样绚丽绽放。梁俊和他的孩子们如这青苔,努力绽放。这启示我们( )
组卷:27引用:11难度:0.9 -
3.公交车上,一位农民工上车后,将袋子铺在地上,坐了上去。司机问:“为什么不坐座位呢?”农民工说,“自己身上脏,怕弄脏了座位。”司机宽慰道,“人人平等,您在我们心中是最干净的。”一句话,打消了农民工的顾虑。司机的暖心之举主要体现了( )
组卷:63引用:7难度:0.6 -
4.瞿独伊继承了父亲瞿秋白坚定的革命意志,一生淡泊名利:樊锦诗受到“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信念的感染,40多年扎根敦煌进行文物修复保护:张桂梅点亮贫困山区女孩的梦想,与江姐跨越时空唱响《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央视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用这样的父女情、守护情、爱国情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这说明( )
①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生活绚丽多彩
②好的榜样激发人们对人生道路和理想的思考
③情感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人们作出行动
④在中国故事中感受宽广博大的家国情怀,传递生命正能量组卷:90引用:5难度:0.6 -
5.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孝顺有“三种境界”:一是养长辈的身,保障长辈吃穿不愁;二是养长辈的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这启示我们孝顺父母应该( )
组卷:35引用:5难度:0.6 -
6.2022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京举行,200个集体和966名个人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956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同学们围绕以上新闻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
①劳模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劳动创造财富,创造幸福,劳动光荣
②只要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就能超越自我成就一番事业
③进行职业选择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更要满足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④只有在重要岗位上的劳动者才会成为劳动模范组卷:17引用: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字鸿沟”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指受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或者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导致不同群体在信息接收或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老年人所面临的“数字鸿沟”,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数字技术或者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远远快于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能力和速度。
材料二:为减小高龄人群的数字鸿沟,让他们也能更好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某社区近期准备开展“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活动。党支部王老师在社区党员群里发布了专门的通知(见上图)。
(1)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社区”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社区党支部号召党员参与这一活动的意义。组卷:7引用:1难度:0.2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月13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一: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是过去一年和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以下三张政府晒出的成绩单引发了某校初三学生的关注:
(1)任选两图,运用所学说明其中折射出的国家发展变化。
材料二: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二部分在对今年工作的建议中,围绕“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建议: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分析我国提出“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的原因。
材料三:有学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多次谈到了教育公平、就业创业等青年人关注的话题,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群体的重视和关心。青年人也更当融个人理想于国家发展的浪潮中,在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
(3)畅想未来,谈谈青年人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浪潮?组卷:12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