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 为学》2018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12/27 18:0:3
一、积累整合
-
1.填空。
《为学》作者组卷:6引用:1难度:0.8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瓶一钵
迄乎成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贫者语于富者曰
昏庸组卷:1引用:1难度:0.9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久而不怠焉
蜀之鄙有二僧
犹未能也
买舟而下组卷:5引用:1难度:0.9 -
4.区别并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西蜀之去南海
古义
(2)子何恃而往
古义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古义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组卷:13引用:1难度:0.9
一、积累整合
-
11.你能再举一例子帮助《为学》作者证明他的观点吗?
组卷:9引用:1难度:0.8 -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时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东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吾欲之南海
②西蜀之去南海
③西蜀之去南海
(2)翻译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东下,犹未能也。
②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
(3)填空。
①从文中“
②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子侄”,从“
③本段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
(4)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对比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6)文中有两个“子何恃而往”在语气上有何不同?组卷:7引用:1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