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苏教新版必修3 《第一单元 语言,存在的家园》2018年单元测试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9

二、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

  • 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戈壁滩以其简单的灰褐色顽固地撞击着我的视线,举目所见处,是一片苍茫辽阔的灰暗。单调的色彩,使人无聊厌倦,昏昏欲睡。【甲】亨导把我从迷蒙中震醒,把总想结合在一起的上下眼睑毫不客气地撑开;车窗外,偶尔有漠风夹杂着沙尘疾驰而来,绝尘而去,卷起几片梭梭草的残枝在空中翻着跟头从眼前飘过。
          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我这双疲惫无神的眼睛,遇到这碧绿清澈的眼睛时,瞬间明亮了起来。
    【乙】眼睛锁定目标,心无旁骛,大步流星地走近,只想亲近戈壁大漠中那奇特的泉,那让无数游人顶礼膜拜的泉上,那引无数摄影家魂牵梦萦的泉,那令无数文人雅士咏之记之的泉。离泉不远处有一石树立,上书“第一泉”三个红色大字,字是行书,十分醒目。【丙】大家喊:“快来合影!快来合影!”便向那石头处奔去……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撞击
    B.辽阔
    C.心无旁骛
    D.树立
    (2)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
        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
          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因为他们多数不太合群,而且有点骄傲。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情绪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
    (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有删改)(1)为什么说“‘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
    (2)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3)脑瘫诗人余秀华被社会广泛关注后,有人指责她的作品品味不高,缺乏艺术性;有人质疑她的作品是为了迎合社会流俗,只为赚人眼泪。请结合文意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组卷:13引用:2难度:0.3

六、作文(40分)

  • 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而也有人认为,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组卷:10引用:3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