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唐诗五首》2019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12/9 23:0:2

一.诗歌阅读

  •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
     
    ,时间:
     
    。事情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6)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11)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组卷:59引用:1难度:0.7
  • 2.阅读下列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历历:
     
                       ②乡关: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3)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
    B、诗中最后一句运用倒装的句式,使之读起来更显气势。
    C、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
    (4)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6)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组卷:85引用:1难度:0.7
  • 3.阅读下列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3)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
    (4)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5)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壮观”。

    组卷:97引用:1难度:0.7
  • 4.阅读下列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3)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5)《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6)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组卷:53引用:1难度:0.7

二.【练习与检测】(共30分)

  • 13.《钱塘湖春行》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14.《钱塘湖春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组卷:27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