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陕西省汉中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众所周知,“乘法口诀”是人们在计算中进行乘、除、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规则,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沿用有三千多年历史了。古时的“乘法口诀”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止,与现在使用的顺序恰恰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诀”开始的两个字“九九”作为此口诀的名称,称为“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
          2002年湘西出土的3.7万枚里耶秦简中,就有3枚保存十分完整清晰的“九九乘法表”,据考古专家称,它是目前全世界发现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足可改写世界数学历史。这份“九九乘法表”详细记录了“乘法口诀”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半而一”结束,是为38项。为什么口诀只有38项呢?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已众所周知一乘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除了将“一二而二”作为代表列入表内,从“一乘三”到“一乘九”7项都未列入。同时,“一乘一”也未列入,而表中出现了“二半而一”,就是2x1/2=1代替“一乘一”了。因此,里耶秦简“九九乘法表”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小九九”。同时,“二半而一”又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分数的最早应用。
          关于“乘法口诀”,还有一则小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出告示招贤纳士。有一天,一位书生模样的人来应招,就将“九九八十一……六六三十六……二二而四”的“乘法口诀”背了一通。在场的大臣们都觉得好笑,齐桓公也笑着说:此等技能,我们这里连小孩子都会。应招人对答:假若您连我这个能背诵“乘法口诀”的人都重视了,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贤士来到您身边啊!由此可见,2600多年前的齐桓公时期,“乘法口诀”已很常用了。
          基于商代就已采用的“十进位制”而发明的“九九乘法表”,使乘、除、开方等数学运算更简便、快捷。这两项发明后来向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九九乘法表”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贡献。
          放眼世界古代史,古埃及没有乘法表,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是通过累次迭加来计算乘积的。例如计算5x18,先将18+18=36,再迭加36+36=72,然后再加上18得90。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采用的是60进位制,原则上一个“59x59”乘法表需要59x60÷2=1770项,太过于庞大,考古学家也从来没发现类似于“九九表”的“59x59”乘法表。古玛雅人发明过20进位制,与现代世界通用的中国古人发明的十进位制最接近。一个19x19乘法表也要190项,可是,考古学家至今也未发现任何玛雅乘法表。
          由于没有乘法表,在13世纪之前,西方人运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能够乘、除大数的人甚至被视若数学专家。而在同时代的中国,一个十来岁的孩童就可以完成。“九九乘法表”这一伟大发明赋予了几乎所有中国人出色的基础计算能力。“九九乘法表”13世纪才传入西方国家,而且还是大学级别的学术部门才能学到。
          据媒体报道,英国成年人的数学水平很低,有人认为,他们一旦离开计算器,则连简单的乘除法都做不出来。据说,英国人因为数学不好,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英镑!2015年英国人决定在小学推广“九九乘法表”,但因翻译成英文后发音颇为绕口而“水土不服”。以“三七二十一”为例,中文发音有节奏且易记,而英文“three seven twenty-one”就绕口绕舌难记了。不仅是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都一样,究其原因乃是中国汉语发音和构词具有先天优势。且语法、发音以及早期数字表达方式不同,造成欧洲人数学思维与中国人截然不同。不过,据说英国教育部门颇有决心,表示再困难也要将其推广,他们在《一课一练》英国版中,可能改为“12x12乘法表”,从而扭转基础数学计算长期不利的局面。
    (选自彭昌辉《背诵“九九乘法表”的历史,已经超过三千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乘法表最大项为九九相乘,古人便用“九九”两字作为此口诀的名称。
    B.古代乘法表与现代乘法表最重要的区别仅在于口诀的数量存在差异。
    C.专家认为,里耶秦简中的“乘法口诀表”实物足以改写世界数学历史。
    D.商代就已发明的“九九乘法表”,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九九乘法表”的得名、演变、影响组织材料,展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魅力。
    B.文章旁征博引,广泛引用各种史料及研究结论,材料相对客观,持论公正中肯。
    C.文章引用齐桓公招贤纳士的故事,使得行文更有趣味性,避免了一般论述的枯燥。
    D.文章通过对13世纪中西方人在运算能力方面的对比,凸显出中国人数学方面的天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古代史上煊赫一时的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有乘法表,其他的文明都没有。
    B.九九乘法表刚刚传入西方国家时,一般阶层的人未必有机会接触并深入学习。
    C.英国人因数学不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才毅然决定推行九九乘法表。
    D.学习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是扭转西方基础数学计算长期不利局面的关键

    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将珍贵的古籍文献转化为缩微胶片,可在恒温恒湿的库房中长期保存。缩微技术因胶片储存占用空间小、保存寿命长、便于转化利用等特点,在文献保护保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缩微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为有效的珍贵文献长期保存手段。一方面,保存缩微胶片所需空间远小于纸质书籍;另一方面,比起保存期短的磁盘、光盘等介质,缩微胶片能保存500年以上,有显著优势。缩微拍摄后,古籍原件可以被更好地保护起来,古籍的内容也能广为传播。很大程度上,缩微技术解决了古籍文献“藏”与“用”的矛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文献长期保护。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籍,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保护好古籍文献,不能只靠缩微技术“单打独斗”,还需要与古籍数字化和影印出版等携手并进。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化,可以方便更广大的读者群体进行检索阅读:影印出版,有助于让古籍走向更多读者,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不同方式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才能兼顾古籍的“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传承性保护”,长久地保存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摘编自周珊珊《方寸之间传承文化遗产》,北青网2022年1月18日)材料二: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
          文化遗产的价值脱离不了其原本的社会体系,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中,不仅要关注媒介对文化遗产器物层面的信息呈现与符号表达,更应利用新媒介的传播优势阐释文化遗产的符号所指和意涵。此外,还应推动文化遗产的数据化和物联网化。这一方面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联动展示搭建平台,另一方面有利于文化遗产在网络空间的品牌建设。
          总的来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社会效益,还具有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效益,更能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3月2日《在城市更新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材料三:
          全国人大代表、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石丽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非遗的传承必须用两条腿走路、保护传承是“第一条腿”,创新运用是“第二条腿”。由此看来,非遗传承除了需要形成品牌效应外,还必须“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苗绣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丽平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年来一直在坚持塑造苗绣品牌。从2000年开始,她一直在为苗绣发展奔波。她牵头将“松桃苗绣”注册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石丽平称,通过非遗的创意和创新,引领发展的需求,用现代人的审美,完成非遗产品体系的研究和研发,并且运用到市场,让更多民众喜欢上非遗产品。现阶段有的传承人只是工匠,没有做到真正的传承。作为传承人,除了有技能,还要有文化,有知识。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2年2月28日《苗绣传承人石丽平:非遗的传承必须“用两条腿走路”》)(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文献保护保存方面,将古籍文献转化为缩微胶片,可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长期保存。
    B.缩微胶片因其所需保存空间小,保存期长等优势在文献的长期保护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C.寸于古籍文献保护,既需要靠缩微技术,也需要与古籍数字化和影印出版等携手并进。
    D.不同保护方式相互配合,兼顾古籍“三性保护”,能长久保存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各时代累积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
    B.文化遗产在网络空间进行的品牌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文化遗产的数据化以及物联网化。
    C.石丽平认为,非遗传承要形成品牌效应,必须“守正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D.现在的传承人只是工匠,没能做到真正的传承。传承人必须有技能、有文化、有知识。
    (3)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针对材料中所涉及的不同对象应采取哪些保护方式?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3引用:1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主角(节选)
    陈彦
          终于,由宁州剧团青年演员汇报演出的《白蛇传》,要在北山登台亮相了。
          这次登台前,古存孝、周存仁、裘存义三个老师,偷偷叫上易青娥,还专门到舞台上祭拜了一回呢。他们买了香表,还弄了四样糕点,跪在一个老爷像前,磕头烧香地票告了再三。
          正式演出的头一晚上,他们还看了另一个困的《白蛇传》,演白娘子的,技巧不过关,在《盗草》那折戏中,先是宝剑连连失手,后做“倒挂金钟”,用嘴衔取灵芝草时,立脚不稳,又一个趔趄,掉到了“岩下”。让观众拍了多次倒掌。尽管坐在易青娥身旁的惠芳龄一再说,看了他们的《白蛇传》,咱们就更有把握了。可易青娥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尤其是苟存忠老师不在了,她感到哪里都不踏实,
          演出第一天晚上,只有半池子观众,朱团长还一再到后台解释说,会演时间长了,观众都看疲了。他说:“咱们不怕,稳扎稳打朝下演就是了,出水才看两腿泥哩。”古存孝老师也说:“咱宁州不拔会演的头筹,我古存孝就不再回去混饭吃了。不过,也不敢轻敌,我送大家八个字:“既要胆大心细,又要淡然提气。'”有那好事的说:“古导,这好像是十二个字。”古存孝骂道:“光会给老师挑刺。”
          这天晚上的演出,还真给成了。用朱团长的话说:“今晚的演出,就跟最好的缎子被面一样,没掉一根纱,没脱一丝线,是真真正正的无瑕疵演出。”
          从第一场起,掌声几乎就没断。有人统计说,整场演出,观众一共给了一百三十二次掌声。
          易青娥没有想到,她一出场,就迎来了碰头彩。这是最提振演员信心的鼓掌。惠芳龄赞美她说:你今晚妆是化得最漂亮的。就连周玉枝也来给她帮忙提眉、包头了。这就是剧团,看着平常为角色你争我斗的,可一旦到了重大演出,就到处都能看到“一股绳”的相向紧搓场面。所有武打戏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就连《盗草》中那些难度最大的高台技巧,她与十几个守护“神鸟”的搏斗、拼杀,都没有出现任何闪失与纰漏。她始终记着苟师父的那些话:
    “主角,演一大本戏,其实就是看你的控制力。哪儿轻缓、哪儿爆发,都要张弛有度,不可平均受力。稳扎稳打,是一个主角最重要的基本功。自打你出场开始,你就要有大将风范。这个大将,不是表面的,而是内心的。虽然你易青娥只有十八岁,但必须有十分成熟的心力、心性,你才可能是最好的主角。”
          因此,面对一次次高难度动作的挑战,易青娥都真正体现出了艺高人胆大的镇定、从容。几板大的唱腔,尤其是在打斗后的抒情唱段,她都处理得气韵贯通,收放自如。《断桥》里的那段核心唱,甚至引发了二十几次掌声,几乎是一句一个好,有时是一句几个好。可惜的是,观众太热情,鼓掌不当,把她觉得最低回、最能表现换气技巧的几个细腻处理,全然淹没了。
          在送苟老师回宁州安葬时,易青娥还去看了胡彩香老师。胡老师正担心着她在地区的演出呢。把娃哄睡着后,胡老师就给她又指导了几处唱,说关键是把情融进去,咋唱都是好听的。胡老师还说:“有些人嗓子条件不好,唱不好,情有可原。有些人嗓子好,唱出来也不好听,为啥?就是只图唱高、唱厚、唱宽,把拖腔愣朝长地拖呢,而忘了情,忘了当时唱那板戏是为了啥。唱戏唱戏,关键是要入情、入戏。只有入了情,入了戏,唱出来那才叫戏呢。”
          易青娥对武打场面,反倒是有把握的,因为平常练得多。而对唱腔部分,心里还总是有些胆怯。但这天晚上,她突然感到,几乎所有唱,都有点像苟老师和胡老师说的那样,是被她“拿捏住”了。
          演出终于结束了。
          紧接着,就有好多人都拥上台来了。大家拉着她的手,不仅赞不绝口,而且问长问短,她是一个字都回答不上来。后来她才听说,那里边有领导,还有从省上请来的好几个大名角儿、大导演,他们都是来当评委的。
          她听里边有一个老师大声喊叫说:
    “这个易青娥,在整个秦腔界的青年演员里,都属挑梢子的。没想到人才出在县剧团了,难得,难得呀!这可算是秦腔界的一件大幸事了!”
          让易青娥没想到,也让整个宁州剧团没想到的是,这个戏,在全区会演拿了“头名状元”后,地区领导竟然不让走,又让他们在北山演出了一个多月。
          看戏,本来好像是上年岁人的事,结果,宁州剧团在那里创造了奇迹:竟然把大量年轻观众吸引进了剧场。
    (节选自陈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观众太热情,鼓掌不当,把她觉得最低回、最能表现换气技巧的几个细腻处理,全然淹没了”这句话反映出观众不懂欣赏秦腔,以及易青娥对观众这种反应的懊恼。
    B.朱团长的话很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特别是他用缎子被面的平滑、柔软、漂亮比喻演出的成功,用没有掉一根纱、脱一丝线来比喻这次演出没有任何瑕疵,具有生活气息。
    C.古老师的“淡然提气”,苟老师的“成熟的心力、心性”,胡老师的“入情、入戏”集中体现了戏曲表演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即演员要淡定自信,把自己当成剧中的人物。
    D.开篇的“终于”表现出宁州剧团的演员们对即将到来的汇演的期盼,“演出终于结束了”的“终于”表现出演员们在演出结束并取得好成绩后大家松了一口气的状态。
    (2)宁州剧团汇演节目《白蛇传》的主角易青娥,在整个汇演过程中有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面要概括和分析。
    (3)《白蛇传》的主角易青娥演出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组卷:5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来自北京大学的“碱性水对健康影响的定性循证研究”显示,目前,碱性水对健康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共识,需要进一步研究。
          饮水的最大功能是补充我们体内缺失的水分,①
     
    ,就能对预防慢性病起到一定作用,至于水的酸碱度,不需要关注太多。无论弱酸还是弱碱性水,喝到肚子里都变成酸性的,因为胃液的PH值在2.0左右。人体对酸碱度有自身调节,②
     

          专家表示,碱性水不能代替药物,对于痛风或者是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③
     
    ,但弱碱性水里碳酸氢钠的含量少之又少,每天需要喝够7到15升的量,才能勉强够一日碳酸氢钠的处方剂量。此外,饮用水的功能是补充体内水分,对调节体质没有任何作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三自然段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因果关系的句子,保留关键信息,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组卷:4引用:1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到“双奥之城”,从“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的体育强国梦已于这个春天照进现实,冬奥春节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浪漫大气、满溢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幕式上声色光影的叠合变幻,“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冰雪赛场上速度与激情的精彩绽放,绿色场馆、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呼应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和联合国气候行动倡议,展现中国新技术革命成果的首个全面上云的冬奥会、智能厨房机器人等高科技应用……我们一起向未来的行动不断丰富。
          冬奥刚刚落下帷幕,作为青年学子,这届冬奥会必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自选角度,谈谈你对北京冬奥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5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