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11/24 7:30:2
一、(12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引发诸多有益讨论,我也收到不少评价,认为这部剧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唐朝文化。若是问我的创作理念是什么,那还是现实主义。我希望通过《长安十二时辰》架起_____古今的桥梁,尽可能地还原大唐的一天,让当下观众通过这部剧感受到千年之前大唐生活的烟火气、人情味,以及_____其间的文化意蕴,为我们拥有如此_____的传统文化而自豪。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影视作品简单将“文化”框定在布景、道具、服装上,却疏于价值内核的表达和与现实生活的互动。精美的视听表达的确是影视作品重要一环,但不应该止步于此。《长安十二时辰》在制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剧组从_____的史料着手,大到城市中每一座坊市的结构布局,小到普通人的礼仪举止,无不细心考究、反复琢磨推敲,力求做到有典可依、有据可循。当然,下这些功夫并非为了“复刻”唐朝的一切,只是想让剧中角色和故事情节有足够的共情力、感染力、可信度,以契合当时实际生活形态、面貌和逻辑的方式,归根结底,( ),张小敬和李必携手化解危机、保护家园的故事才拥有牢固立足点,这部剧才能以“家园”之象征唤起观众共鸣,从而传递现实价值和积极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沟通 充盈 丰富多彩 汗牛充栋 B.勾通 充斥 美轮美奂 琳琅满目 C.沟通 充盈 丰富多彩 琳琅满目 D.沟通 充斥 美轮美奂 汗牛充栋
A.只是想让剧中角色和故事情节有足够的可信度、共情力、感染力,以契合当时实际生活形态、面貌和逻辑的方式
B.而是想以契合当时实际生活形态、面貌和逻辑的方式,让剧中角色和故事情节有足够的可信度、共情力、感染力
C.而是想以契合当时实际生活形态、面貌和逻辑的方式,让剧中角色和故事情节有足够的共情力、感染力、可信度
D.只是想让剧中角色和故事情节有足够的感染力、共情力、可信度,以契合当时实际生活形态、面貌和逻辑的方式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安”才是《长安十二时辰》唯一主角,只要把剧中人的“家”写实、把长安这座城市写实
B.只要把长安这座城市写实、把剧中人的“家”写实,让“长安”成为《长安十二时辰》唯一主角
C.“长安”才是《长安十二时辰》唯一主角,只有把长安这座城市写实、把剧中人的“家”写实
D.只有把长安这座城市写实、把剧中人的“家”写实,“长安”成为《长安十二时辰》唯一主角组卷:0引用:1难度:0.6 -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二、(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同时,2018年5月7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制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的现象层出不穷。“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因此,用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就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继承。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峨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熊梅《赓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
D.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赓续英烈精神,文章层次清晰论证了赓续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
B.文章从怎样引领立法和怎样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文章举反面示例说明用法治能守护好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
D.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英烈应该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做到了这一点。
B.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和前途,那就不能没有先锋,不能没有英雄。
C.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D.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就必须让社会共同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组卷:1引用:5难度:0.8
六、(15分)
-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今天的网络热词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诸如黑客、闪客、维客之类的陌生称谓,不明就里的人往往一头雾水:组卷:0引用:3难度:0.6
七、(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风云变幻,流年更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专属的主旋律。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光影变幻中,我们都可以窥见时代的发展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 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历史无言,时代从不会亲口向我们诉说它的变幻,但我们却能在事物的古今对比中,感受到旧时代的谢幕、新时代的来临,体味到时代的 发展。或是教育方式的更新与转变,或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生,或是思想观念的进步 与发展,或是科研领域的转变与深入……
21 世纪对历史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展翅高飞的时代;21 世纪对世界的中国而言,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时代。大地沧桑巨变,时代催人奋进。时代是流动的,是变幻的。以 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根据材料,以“我的时代使命”或“我与这个新时代”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组卷:23引用:1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