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实践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渊源。任何民主制度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础。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民主协商的文化传统,具体表现为历代政治发展中形成的“和合”“民本”“议事”“大一统”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政治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些思想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政治生活的智慧结晶,与当代协商民主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化源流。
    “和合”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和因子。“儒释道”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主要源流。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蕴含的“和合”文化元素与当代协商民主内在的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契合性。“和合”思想在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强调平衡性,具有较强互惠性,这与协商民主承认多元利益,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凝集共识,实现多元一体、共生共融的旨趣是一致的。在协商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进行有序的沟通交流,相互理解对方观点,在坚持个人利益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最后达成共识,这是“和合”思想在实践中的典范,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互惠性。
          中国古代统治者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发现人民的力量坚不可摧,经过政治思想家的阐释和发挥,逐渐形成民本思想。民本意味着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社会个体的意愿和偏好,并且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在人民与皇权的互动之中实现国家的良善之治。概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契合了当代协商民主尊重个性和保障权利的思想之光,同时也表明以公共利益为重、治国理政需要协商、政治生活需要监督等一系列内含于协商民主理论的思想元素。
          自秦汉以来,我国历经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尽管君权至上是一项重要原则,但统治阶级为了加强信息沟通,减小治理成本,多方吸纳民意,维护统治地位,也创造性地建立了大量的议事制度与平台。就朝廷和官僚制内部而言,有朝议、谏议、内阁、军机处等议事制度和机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还不足以完全概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最高统治者以及统治阶级出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提升治理绩效的需要,开创了一系列的议事制度和平台,为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指导与实践经验。
          自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大一统”的思想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尽管经历多次改朝换代、战争割据、民族融合,但“大一统”的文化力量始终将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华文明更加大放异彩,几千年来绵延不息。“大一统”最早的记载可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强调重视受命改制的根基,后来主要是指国家在疆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大一统”的思想与协商民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集体责任感、和而不同、多元包容等价值指向上与协商民主的公共理性、求同存异、多元利益共存是高度吻合的。
    (选自廖清成《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主制度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基础,中国的民主协商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B.“和合”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源流是“儒释道”。
    C.中国民本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中也经过了政治思想家的阐发。
    D.“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是已知的关于“大一统”最早的记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强调协商民主具有丰富的文化渊源,并在下文中对其重要源流进行梳理。
    B.全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内容丰富,思维严谨,语言顺畅。
    C.本文主要运用总分式结构展开论述,行文内容具有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的艺术特点。
    D.文章第四段提及中国古代“议事”文化思想之于当代协商民主发展的思想价值和实践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和合”“民本”“议事”“大一统”等文化思想塑造了中国人政治生活的基本方式。
    B.作者认为,民本意味着以人的利益为根本,中国当代协商民主是以人为本的国家良善之治。
    C.“和合”思想极具生命力,它尊重差异性,强调平衡性,因而也具有较强的互惠性。
    D.由原文推知,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当代政治实践与古代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组卷:4引用:3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杭州数字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引领性。“数字”已成为杭州新时代最鲜明的标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数字”之于杭州是发展引擎。数字驱动产业发展,已成为推动杭州高质量发展动能最强劲引擎。2019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795亿元,占GDP比重达1/4,同比增长15.1%,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今年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逆势增长6.1%,上半年增长10.5%,在逆周期中跑出加速度。
          第二,“数字”之于杭州是生活方式。在杭州,一部手机可以走遍全城,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今年疫情又催生了在线直播、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直播带货、生鲜电商、门店到家等线上新型消费逆势大涨。
          第三,“数字”之于杭州是治理能力。杭州在全国率先建设城市大脑,实现了由数字治堵的局部探索向数字治城的重大跨越,并在数字治疫上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数字技术支撑城市治理精细化、现代化的新路。
          第四,“数字”之于杭州是制度创新。在杭州,数字治理创新不是政府管理在网络上的简单映射,把线下的流程平移到线上,而是以技术手段的创新为支点,撬动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变革。我们坚持“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通过应用新技术、推出新场景,从制度设计源头出发,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倒逼政府自身改革,推动管理服务模式的重塑。
    (摘自李中文《坚持创新引领做强数字经济--访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人民日报》2020年9月2日)材料二: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生产、流通等环节经历着数字化的深刻变革,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这些新业态的出现带来的是与传统经济业态大相径庭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比如,数字经济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中间商存在的必要性大大弱化,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
          数字技术突破了国家或地区的地域,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短时间内进行,经济交往中的沟通、交易、物流等成本大幅降低,辐射范围更广,能够突破原有经济交往半径,实现更大范围的跨区域交易。也就是说,数字经济以更加快速的渗透能力,把各行各业融合得更彻底,各行各业的经营半径互相渗透甚至叠加,使得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都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根据美国学者罗伯特•梅特卡夫的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信息资源的奇特性在于,它不仅可以被无损耗地消费,而且信息的消费过程可能同时就是信息生产的过程,它所包含的知识或感受,在消费者那里催生出更多的知识或感受,即需求创造了新的需求。消费的人越多,产生的资源总量就越大。因此,数字经济网络上的节点越多,其规模经济的“增值”效应就越明显,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
    (摘自张世珍《数字经济面临的治理挑战及应对》,《光明日报》2021年2月9日)材料三:
          数字经济的发展,造成就业岗位高端和低端两极分化的局面。由于人工智能的特点,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中层白领和蓝领的重复性、机械性劳动更容易被机器和软件替代,造成中层白领和蓝领岗位大幅减少。原来从事中等技能知识工作的人开始向下寻找更低技能(不易实现自动化)的工作,或者向上进入高等知识技能的工作岗位。造成白领或蓝领中产工作岗位的持续空心化,劳动力市场形成两极分化。数字经济的发展,使资本替代更多的劳动力,劳动获得的财富减少。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几乎每一种经济体系都试图通过技术手段达成用资本替代劳动的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依然遵循这种规律,当工厂里的机器人替代了人力,呼叫中心的自动语言系统取代人工接线员时,资本要素正在替代劳动要素,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机器、软件与人的竞争也促使劳动要素的工资所得不断下降,从而改变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财富分配比例。
    (摘自黄浩《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挑战与应对措施》,《人民论坛》2021年1期)(1)下列对数字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字经济的组织和运作模式中,生产环节可以直达消费环节,中间商的作用相较以往大幅减弱,这样就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
    B.由梅特卡夫法则可知,网络用户增加了,网络产生和带来的价值就会增加。因而,若想数字经济的效益得到提升,就只能增加网络用户的数量。
    C.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是通过技术手段,用资本替代劳动,达到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目的。所以数字经济的发展,会使劳动要素的工资下降。
    D.数字经济也可理解为以数字技术来赋能经济发展;相比传统经济,数字经济的信息技术含量更高,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会深刻影响传统经济模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至2020年上半年,杭州市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经是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跑出加速度,有效推动了杭州的经济发展。
    B.新理念的贯彻,新技术的运用,新场景的推出,迫使杭州政府在体制与机制方面进行大改革,创新制度,更新管理服务模式,建设数字政府。
    C.数字技术能突破空间的限制,缩短信息传输和经济往来的时间,拓宽经济交往的辐射范围;数字经济能使各行业的经营范围得以渗透、叠加。
    D.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重复性与机械性的劳动将会被机器和软件取代,导致中层工作岗位空心化,从而形成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的局面。
    (3)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依据材料概括作答。

    组卷:5引用:4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寒煞煞的秋风,从长城外刮来。它卷着黄沙和树叶枯草,漫过万千山岗,像是急急地追赶什么。
          我军在九里山的抗击部队一撤退,敌人就像抽开闸门的大水一样,从九里山北面顺咸榆公路向南流去。他们不久以前还是有组织的军、旅、团、营,如今差不多是乌合之众。他们没命地呼吼着乱窜,人踏人马踏马,互相冲撞,互相射击,咒骂,厮打,抢劫……有人跌倒了,呼喊救命,但是无数的脚踩过跌倒的人,直到踩成肉酱。有时候,人员骡马在山沟里拥挤得不透风,就有一帮人用冲锋枪扫射给自己开辟逃跑道路。有些军官骑着马横冲直撞,抡起手枪,想维持秩序,但是像洪水一样的人群把那些军官裹起来,向前流去。
          逃跑,逃跑,不管逃到哪里,能逃掉就好。逃跑,逃跑,哪怕心脏爆裂了。
          无穷无尽的山岗上,大大小小沟渠里,到处都是慌乱的人流,到处都是美帝国主义训练的强盗。
          胡匪军到处找不见一个老百姓,找不到一粒粮食,找不到一口锅一把草,连一个小盆一双筷子也找不到。敌人除了烧那窑洞的门窗,就再没有办法了。
          敌人炮兵把驮炮的骡子宰掉填肚子,步兵就袭击炮兵,抢夺肉食。
          这帮凶神恶煞,夹起尾巴威风扫地,听见树叶响,也当是中了埋伏;听见风雨声,就当是机关枪火力突然发射;看见一堆堆的蒿草,也疑心是炮兵阵地。像是陕甘宁边区的每块石头都会飞起来扑打他们,每个山洞都张开大口要吃他们;像是陕甘宁边区的每个山头都是随时要爆发的火山;像是人民解放军随时都可能从地缝里拥出来,收拾他们。
          陕甘宁边区的每一寸土地对敌人都变成危险而可怕的了!
          敌人前后左右的大沟小岔里,到处都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小孩、老头,拿上镢头、铁锨、镰刀、剪子、菜刀、棍棒,向敌人讨血债。
          陕甘宁边区无穷无尽的山统统燃烧起来了!
          敌人每天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走十四五里路。他们八月底从无定河开始溃逃,直到九月半才撤退到永坪镇一带。岔口村在永坪镇以南三四十里的地方。敌人逃回延安必定经过岔口村。
          我军在岔口地区的千山万壑里,又摆下天罗地网。
          敌人好几万人进入岔口村一带,我军铁桶似的包围了敌人。
          猛烈的战斗展开了。我军各部从各个山头上向岔口地区猛攻。攻击部队后面的各个山沟里,挤满了成千上万的游击队、自卫军、担架队,还有很多老乡。人山人海,像是全陕甘宁边区的群众都来这里帮助自己的军队了,比赶庙会还热闹。
          山腰里走下来轻伤员,立刻就有很多老乡跑上去迎接他们。担架队从山上抬下来重伤员,立刻就有许多人挤到伤员跟前;老太太们、妇女们,连忙给伤员喂水,说些熨帖人心的话。
          周大勇他们的那个旅有两个团从北向南朝岔口村猛攻。
          正式提升为第一营营长的周大勇,带着一些战士下山沟搬运手榴弹。他们下到山沟里,背起一箱一箱的手榴弹正要上山,一下子拥来几十个老乡,从战士肩上把手榴弹箱接过去,背着上山去了。敌人飞机在山坡上空疯狂扫射。那些老乡一会儿卧倒,一会儿又向上走,从他们那顽强的身影看,像是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住他们前进
          周大勇在老乡们中间挤来挤去,突然听见有人叫他。他扭转身,定神一看,拉住一位老人的手,说:“老伯伯,你好哇?又在这里看见你了!”
          李振德老人的眉毛全白了,眼窝更深了,方脸上的颧骨也更高了。打仗打了半年,可是好像过了半辈子似的,他老人家完全衰老了!他亲热地拉住周大勇的手,说:“我又支援前线,给咱队伍送粮食来啦!你没想到吧!”
          周大勇说:“老伯伯,你辛苦啦!老乡们也都辛苦了!你看看这些老乡,他们是谁也忘不了的人。全中国有几年革命历史的人,谁没有吃过他们生产出来的小米呢?谁没有使用过他们的毛驴驮铺盖卷呢?”
          李振德说:“我常划算,我要有福气,能活到咱们胜利那一天,我就要到全中国游一转。我说我是陕北人,那就处处有亲人。”
          李振德老人哈哈大笑,笑得泪花子直从眼里跳出来。这是周大勇认识李振德老人以来,第一次看见他这么开怀畅笑。
          周大勇也笑了。他问:“老妈妈她老人家可好?家里人都好?”
          李振德老人长出了一口气,艰难地摇着头,说:“家里其他的人都好,就是满满他妈--我那老伴殁啦!”他严峻的脸上,露出永远不能消磨掉的痛苦。他缓缓地低下头,独自重复:“我的老伴……我的老伴……”他苍白的胡子抖动,闪着银色的光辉,眼泪一滴一滴从他满是悲伤的脸上淌下来!
          周大勇倒抽了一口冷气,停了好一阵,问:“她老人家,不能吧……”
          李振德老人望着地下,掏出腰里别的旱烟锅,慢慢地装烟,好像他不是要抽烟,只是想用这动作散散心:“她殁啦!孩儿,她殁啦!敌人从九里山退下去了,在沟里捉住她,向她要粮食。大勇,她可哪里来的粮食呢?敌人太残忍,不是人!……她死的苦情!”
          周大勇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想起那身体瘦弱的老妈妈,一股火从心里冲上来,血往头上涌;悲哀、痛苦、愤怒的感情把他吞没了。他恨不得立刻去把那帮杀人的凶手们杀尽斩绝。
          李振德老人抹干眼泪说:“走了,到连里去!我去看看满满,和他拉上几句话就走,还有工作哩!”
          战斗从白天打到黑夜。
          天上黑乌乌的云彩,越来越堆得厚了。远处有轰轰的雷声。雷声、炮声拧在一块,像发了洪水似的轰响。
          周大勇率领第一营的战士们,拿下最后一个山堡,又往沟里压下去。嘿!敌人好几万人,全部让我军窝到岔口村里了。
          这是最后解决敌人的时候了。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他们那顽强的身影看,像是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住他们前进”一句中的“力量”,来源于他们对敌人的仇恨,更来源于追求解放事业胜利的坚强意志。
    B.本文的语言明白晓畅,朴实生动,运用一些常见的口语、俗语,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群众风格,又富于激情的力量,给人以胜利者的自豪和喜悦之感。
    C.李振德是选文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对他的描写,体现了作品人物群体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构成了整个陕甘宁边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性。
    D.选文使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细致形象地描摹出敌人溃逃的丑态和慌乱、恐惧的心理状态,也刻画出了我边区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语言和心理。
    (2)选文运用大量笔墨写敌军溃逃的情节,有何作用?
    (3)《荀子》:“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选文中也蕴含着这种思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9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概括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依据《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按照《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工作部署,工信部近期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手机应用软件进行检查,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尚有58款APP未完成整改,上述APP应在7月30日之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将依法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
          此次检测中,部分移动应用分发平台管理主体责任缺位,对上架APP审核把关不严,检测发现问题较多,未严格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后续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对问题突出、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的企业依法严厉处置。

    组卷:3引用:3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年的“80后”曾被贴上“叛逆的一代”“襁褓青年”等负面标签;后来的“90后”也被扣上了“问题一代”“月光族”等帽子;眼下的“00后”作为首批独二代,也被有些人称为“网络原住民”“二次元世代”等。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20万志愿者队伍中近半数是“80后”,他们用爱国担当、无私奉献、忘我工作重塑了人们对“80后”的看法和信心;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一大批“90后”加入援鄂队伍,奋战在疫情防控救治第一线,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收获了众多好评;不久的将来,“00”后就要走上属于他们的时代舞台,相信他们也会以实际行动担起历史重任,重塑自身形象。
          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在培文中学举行的成人仪式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完成这篇发言稿,表达“00后”青年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5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