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教联体中考语文联考试卷

发布:2024/10/26 4:30:4

一、积累与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古建筑是承载中华文化①(、)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每一个古建筑都承载了历史的脉络,文化的发展。秦汉、唐宋、明清,各个朝代古建筑所表达的审美情趣、文化精神都是不同的;北方的红墙绿瓦 ______,江南的白墙青瓦 ______,地域不同,古建筑所体现的风格、特色也不同。
    ㅤㅤA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正因为青年古建筑修复从业人员从繁复工序中使古建筑得以复原与重现,才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建筑标本,并从中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②(;)正因为他们的勤奋工作和创新探索,才让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古建筑这一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从而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实践中 ______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ㅤㅤB目前来看,古建筑修复行业存在着专业化人才缺乏、职业教育精准化程度不高等困难,存在着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晋升空间受限、专业教育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等现象③(。)C这告诉我们,在培养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应更加注重从业者的现实诉求,让他们没有顾虑地 ______“初心”“匠心”④(,)近年来,国家各个部门针对此类情况付出了诸多努力,国家文物局与人社部共同颁布了《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文物修复师的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技术要求进行部署,使文物修复师的技能评价更加科学化。
    ㅤㅤD未来我们还要做更多努力,让古建筑修复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得以更大程度发挥。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投身古建筑修复行业,在这里挥洒青春、贡献智慧,收获人生的价值。
    (1)文段中加点词语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承载(zǎi)
    B.汲取
    C.参差(cī)不齐
    D.部署
    (2)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清新淡雅 庄重浑厚 坚定 坚守
    B.庄重浑厚 清新淡雅 坚定 坚守
    C.清新淡雅 庄重浑厚 坚守 坚定
    D.庄重浑厚 清新淡雅 坚守 坚定
    (3)文段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秦汉、唐宋、明清,各个朝代古建筑所表达的审美情趣、文化精神都是不同的。
    B.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C.目前来看古建筑修复行业存在着专业化人才缺乏、.职业教育精准化程度不高等困难。
    D.未来我们还要做更多努力,让古建筑修复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得以更大程度发挥。
    (5)将下面的句子插入文中ABCD四处中某处,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繁杂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投身其中。
    A.第二段开头
    B.第三段开头
    C.第三段“这告诉我们”前
    D.第四段开头

    组卷:49引用:2难度:0.5
  • 2.综合性学习。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然流逝,初识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往昔,校园处处留下欢歌笑语,而今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但人生就是这样,走过一个“驿站”,既意味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南充某校某班举行“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班上组织编写一本班史,为其内容设计两个板块,写出板块名称。
    (2)班委准备策划一台“难忘今宵”的毕业晚会,请你帮忙设计一个开场白。

    组卷:10引用:3难度:0.5
  • 3.请为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诗以言志,词以抒情。古人往往借助诗词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志趣。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一诗中通过
     
     
    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韩愈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明自己忠于朝廷的态度和决心;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苏轼用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委以重任的雄心壮志。

    组卷:17引用:1难度:0.7

四、名著阅读。

  • 10.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节选自《儒林外史》)鲁迅评价《儒林外史》没有用贬义词,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请你抓住意蕴丰富的细节,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为选段文字做批注。

    组卷:9引用:1难度:0.5

五、作文。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渐进、艰难的过程,用“坎理论”来描绘,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这好比爬山越岭,上了一定的高度就过了一个坎,然后又要面对另一个高度,过更高的坎。
          经济社会的发展,何止一座山一道坎,恰如宋人杨万里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勇过道道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用于“奋斗青春激扬人生”校园主题演讲比赛。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组卷:14引用:5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