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十六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5 10:0:9
一、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下列端午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59引用:5难度:0.8 -
2.下列有关试管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7 -
3.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组卷:625引用:29难度:0.7 -
4.“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铅元素(Pb)化合价为+2价,则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组卷:84引用:4难度:0.5 -
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组卷:56引用:1难度:0.8 -
6.“夜空弥漫着淡淡的硝烟,是烟花最后的呓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第Ⅱ卷;填空题(共70分)
-
17.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教材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甲),但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小于理论值,于是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已知:白磷在40℃即可燃烧,燃烧现象和产物与红磷相同。木炭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
(1)利用装置甲实验,造成误差的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大家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3)用装置乙进行实验。
①通过加热粗铜丝能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②与课本实验装置相比,装置乙的一个优点是
③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后左玻璃管内的液面最终停留在
(4)乙同学认为实验结束后瓶中还残留有氧气,为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成组卷:21引用:1难度:0.5 -
18.同学对酒精灯燃烧产物及其内、外焰温度高低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1)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会生成
实验二:将一根细木条迅速水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的木条炭化明显。(2)上述现象说明内焰温度比外焰温度
实验三: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火焰层 焰心 内焰 外焰 平均温度/℃ 432 666 520
【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结论不一致?
【查阅资料】①实验二中木条炭化是木条不完全燃烧的结果。②锌的熔点为419.5℃,常温下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致密薄膜,可阻止其内部进一步氧化。
【猜想与假设】木条被灼烧部位的温度和氧气含量都会影响木条的炭化程度。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实验二和实验三哪个结论更准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1将U型锌丝上下两端同时插入内、外焰中加热。图2是加热后锌丝两端向下弯折的情况。
【现象与结论】实验现象 结论 (4)U型锌丝 实验三的结论正确
(5)U型锌丝加热前
(6)铝的熔点是600℃,如果用U型铝丝替代锌丝进行实验,请你预测加热后铝丝的变化情况组卷:7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