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发布:2024/11/17 2:30:2
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齐天圣鼓”又称“猴鼓”,起源于唐朝,堪称中原一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猴鼓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16引用:3难度:0.7 -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组卷:28引用:1难度:0.7 -
3.氨硼烷(NH3BH3)分子结构和乙烷相似,是一种固体储氢材料。下列关于氨硼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51引用:1难度:0.7 -
4.下列方程式与所描事实不相符的是( )
组卷:49引用:1难度:0.8 -
5.黑木耳中富含铁元素,欲测定黑木耳中铁元素含量,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对应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称量 灼烧 酸溶 过滤 组卷:33引用:3难度:0.7 -
6.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如图为科研人员探究消除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02引用:3难度:0.6
二、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
18.以废旧铜电路板为原料制备硫酸铜晶体可变废为宝,如图是某工厂的实际制备工艺流程。
资料1:流程中RH为有机化合物
(1)浸取前将废旧铜电路板粉碎的目的是
(2)上述流程中需要用到分液操作步骤是(填序号)
(3)浸取后得到的溶液铜元素主要以[Cu(NH3)4]2+形式存在,浸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研究发现,加入H2O2后随温度升高,铜元素浸出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分析温度高于85℃,铜元素浸出率下降可能的原因
(5)工艺流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有:NH3、
(6)该工厂排放的水质情况及国家允许的污水排放标准如下表所示。为研究废水中Cu2+处理的最佳pH,取5份等量的废水,分别用30%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9、9.5、10、11,静置后,分析上层清液中铜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项目 废水水质 排放标准 pH 1.0 6~9 Cu2+含量/(mg⋅L-1) 72 ≤0.5 含量/(mg⋅L-1)NH+42632 ≤15
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处理废水中Cu2+的最佳pH约为
②结合资料解释实验结果图中b到d段曲线所示的过程组卷:43引用:1难度:0.6 -
19.某化学小组探究乙醛银镜反应后试管上银的去除方案。
已知:实验条件空气的影响忽略不计。
(1)写出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向附有银镜的试管中加入稀HNO3,试管壁上的银逐渐消失,管口有浅红棕色气体生成,产生浅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组同学认为使用稀硝酸易产生污染性气体,考虑到铁盐也有较强的氧化性,用铁盐去除银镜对环境有利,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Ⅰ 向附有少量银镜的试管中,加入5mL0.1mol⋅L-1Fe(NO3)3溶液(过量,pH=2,振荡试管。 银镜慢慢消失,溶液澄清。
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
回答下列问题:
①补全假设2:
②甲同学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了假设2成立,他设计的方案为:向附有少量银镜的试管中,加入
③为证明假设1,乙同学用同浓度FeCl3溶液替换Fe(NO3)3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Ⅱ 向附有少量银镜的试管中,加入5mL0.1mol⋅L-1FeCl3溶液(过量,pH=2,振荡试管。 银镜快速溶解,反应后溶液中有明显灰色沉淀。
④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丙同学通过积极思考,设计了实验Ⅲ。
实验Ⅲ:如图连接装置进行实验,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记录电压示数为a。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差异越大,电压越大。将U形管右侧溶液替换成0.1mol⋅L-1NaNO3溶液,重做上述实验,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记录电压示数为b。能证明丙同学观点的实验证据是
(4)总结上述实验,小组同学认为HBr溶液和HI溶液也能去除试管上的银镜,并进行如下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Ⅳ 向附有少量银镜的试管中,加入5mL1mol⋅L-1的HBr溶液,不断振荡。 银镜不溶解 V 向附有少量银镜的试管中,加入5mL1mol⋅L-1的HI溶液,不断振荡。 银镜溶解,有黄色沉淀产生,且有气泡产生 组卷:4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