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2017年同步练习卷(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色河中学)

发布:2024/12/3 20:0: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

    组卷:58引用:45难度:0.9
  •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组卷:337引用:23难度:0.9
  • 3.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 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2g A2与80g 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是(  )

    组卷:235引用:74难度:0.9
  • 4.将25g甲物质、5g乙物质、10g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10g甲、21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  )

    组卷:101引用:8难度:0.7

三、简答题

  • 12.小明在试管里放入少量的白色碳酸氢铵(NH4HCO3)固体,用试管夹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他闻到了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试管品有水滴生成,他又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会儿后,白色固体完全消失.小明认为这一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呢?请你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组卷:4引用:1难度:0.3

四、实验与探究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
    探究,并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的缘故。
    (3)实验验证:已知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不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称量前需
     
    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金属钠受热燃烧,冷却后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
     
    。将锥形瓶塞拔下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组卷:36引用:1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