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18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47分)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liáo亮
     
    zhù蓄
     
    chéng清
     
    静mì
     
    干sè
     
    吝啬
     
    yùn niàng
     
    山岛竦zhì
     

    组卷:537引用:3难度:0.9
  • 2.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朗润:
     

    (2)响晴:
     

    (3)花枝招展:
     

    (4)咄咄逼人:
     

    组卷:206引用:2难度:0.8

二、阅读理解(43分)

  • 7.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③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④春天像
     
    ,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⑤春天像
     
    ,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⑥春天像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春》是一篇写春的精美
     
    (体裁),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全文章空白处,并明确这三处依次突出了春天
     
     
     
     的特点。【各用一个字填空】
    (3)“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的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第②段的画线句采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请选任何一修辞方法指出其使用的作用
     

    (5)以上语段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春天的动人画面,请给①----③段加上一个小标题:
     
     ②
     
     ③
     

    组卷:281引用:5难度:0.3
  •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答题。
    寻     春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看到衰草:
     
    →遥见草色:
     

    (2)品读下面句子,联系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春天,悄悄儿地落在林边了?……
    (3)第⑫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4)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5)本文题为“寻春”,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组卷:145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