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 大道之行也》2018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12/11 19:0:1
一.了解文章来源.
-
1.孔子,
组卷:43引用:1难度:0.8 -
2.本文《大道之行也》选自《
组卷:100引用:1难度:0.8 -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组卷:121引用:1难度:0.8
二.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修睦 矜寡孤独 男有分 编纂 货恶其弃于地也 门闩 组卷:39引用:1难度:0.9 -
5.你感觉本文《大道之行也》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
组卷:57引用:1难度:0.8
三.多种方式朗读.然后学生疏通课文.
-
6.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横线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
A.大道
B.选贤与
C.讲信修睦
D.故
E.矜
F.皆有所养
G.男有分
H.货恶
I.不必藏
J.谋闭
K.盗窃乱贼
L.故外户而不闭组卷:48引用:1难度:0.8 -
7.翻译下列语句。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组卷:53引用:1难度:0.8
三.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
20.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选自《太平广记•昆虫一》)【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②还对曰
③咸仰首叹曰
④信如其言
⑤何以去虫
⑥以酒灌
(2)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组卷:113引用:2难度:0.7 -
2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①此公欲来。指代
②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
③此殊不缺也。指代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落: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
(4)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不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5)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②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组卷:100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