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西南宁市宾阳中学高一(下)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阅读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行,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功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的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特别是神情活跃,妆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细打谅”黛玉,称赞她生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起贾母的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破落户儿”。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的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让其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王、史、薛四大家庭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做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庭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和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凤姐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良,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的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汉代统治结束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看来与曹操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的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1)依据第二段,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写作功力”的一项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特点。
B.侧面烘托的心理刻画。
C.揭示人物性格的服饰描写。
D.赞美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2)下列对“《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一句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同时具有文学魅力。
B.凤姐的形象具有性格的多重性,给读者不知何为恨何为爱的联想。
C.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发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或联想。
D.凤姐的形象就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让人恨又令人爱。
(3)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雪芹塑造的王熙凤与托尔斯泰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B.作者认为,《红楼梦》一开场就奠定了王熙凤多面的性格特征。
C.“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是说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人物。
D.在中国古典著作的人物典型中,再也找不到用“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了。组卷:6引用:5难度:0.7
二、古诗文.(3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太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知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谪去,意不自得。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召置门下,甚幸爱 幸:宠幸 B.乃悉草具其事仪法 具:详细 C.乃短贾生曰 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D.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 用:任用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③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④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颁布实行了许多新的法令制度,皇帝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于是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谪去,意不自得。
译文:
②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译文:组卷:3引用:1难度:0.9 -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死田旱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1)诗中寡妇形象特点是什么?诗歌是如何刻画的?
(2)尾联刻画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整首诗歌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卷:17引用:1难度:0.7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0.本学期,我校文学社将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我们学过的课本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线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奋然而前行”!
答:所选人物:
颁奖词: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五、写作(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的纤弱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迅疾奔跑是一种姿态,休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
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怎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组卷:15引用:4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