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四川师大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陈晓明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张炜、铁凝、王安忆、刘震云、阿来等作家,或者以乡土叙事为主导,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与转折留下了深挚的历史记忆。就对农业文明进入现代的艰巨进程的描写而言,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独树一帜,可圈可点。对乡村的书写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显著特点,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美学力量,应该构成文学研究关注的重要主题。
          怀乡或乡愁是中外文学漫长传统中的重要主题。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不少有关乡愁的篇章(如《采薇》),唐诗宋词中表现乡愁主题的更是不在少数。20世纪中国现代早期的作家,如鲁迅、沈从文、废名、萧红等人,多有书写乡村记忆的作品,那里流宕着他们对乡村陷入现代困境的深切关怀。乡愁当然也是世界文学传统中的主题,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写的就是奥德修斯历经千辛万苦,在海上漂泊10年,最终回到故土伊萨卡与家人团聚。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怀乡是其重要的主题,并且具有了现代意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中则把怀乡的情感表达作为对现代性反思的重要主题。
          怀乡或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怀乡或者是一种朴素的个人记忆,或者是一种家国情怀;它构成了古往今来文学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主题。也正因为此,文学成为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
          乡愁也表达了作家诗人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独特体验,文学作品在这种表达中显示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20世纪的中国社会历经剧烈的变革,而乡村承受的现代冲击更为激烈。中国作家既要去表现历史进程显现出的希望,又不得不面对历史剧变带来的伤痛。
          作家、诗人对故土的书写经常怀有他们特有的痛楚和眷恋,或许他们怀有更多的对现代到来的不信任态度。他们对乡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更多的忧虑,也正因为此,他们对乡村的书写带有更多悲观和感伤,批判性的思想占据较大分量。但是我们要看到,贯穿其中的否定性其实是表达了肯定性--表达了作家、诗人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都来得更为激烈,乡村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三农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和诗人也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时代难题。2005年,贾平凹出版《秦腔》,表示要用这部作品为他的家乡棣花街做传。在贾平凹的笔下,乡村人去到城镇,土地正在萎缩甚至凋零,清风街的年轻人更时尚却未必更精神,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秦腔声调越来越悲戚……作家对乡村的表现未必全面,也无法断言是否有典型性,但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期乡村面临的困局,作家的感情是真挚而忧虑的。这一作品引导人们关切乡村的困难、传统生活的消逝、农村心灵的枯竭,引人思考,激发起人们守护故土家园的责任感。
    (《光明日报》2016年7月7日)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也是中外文学漫长传统中的重要主题。
    B.以乡土叙事为主导的中国当代文学,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也影响了大批作家。
    C.中国当代文学对乡村的书写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美学力量,书写乡村应该构成文学研究关注的重要主题。
    D.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就有不少关于乡愁的诗篇,如《诗经》中的《采薇》,如唐诗宋词等。现代的一些作家也有关于乡村的作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一大批作家,他们以乡土叙事为主导,以不同的方式书写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和转折。
    B.在世界文学传统中,乡愁也是不可少的主题,如荷马史诗《奥德赛》,此外还有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怀乡也是其重要的主题。
    C.作家诗人对现代社会变迁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他们借乡愁表达出这种体验感受,从而使文学作品显示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D.作家、诗人或许对现代到来有不信任,对乡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忧虑,因此他们对乡村的书写时批判性的思想占据较大分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诗人在表达对乡村书写时态度是矛盾的,在表达对乡村否定时,也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
    B.乡村问题一直没有离开诗人、作家的视线,如三农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和诗人也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时代难题。
    C.一些关于乡村的作品有着思想引领的作用,如贾平凹的《秦腔》引导人们关心乡村的困难和问题,激发人们守护故土家园的责任感。
    D.因为文学是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所以怀乡或乡愁是一种朴素的个人记忆、家国情怀,也是文学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主题。

    组卷:5引用:5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作为精神的外化,民俗存于日常的器物、技艺、仪式制度中,“日用而不觉”。民俗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它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紧密相关。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日常饮食各不相同,云贵川气候潮湿爱酸辣,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喜腌制菜品;而节日文化、风俗趣尚也各有差异,如端午包粽子划龙舟,中秋团圆赏月,重阳敬老登高等等。这些民俗文化代代传承,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节日、仪式、技艺、器物等所蕴含的深层文化记忆和独特的审美符号依然持续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随着媒介的日新月异,民俗也随之呈现出多维度、立体化特征,展现出生动、活态的变化。文化体验类节目《2018中国记忆》探寻二十四节气和百姓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记录影像呈现文化体验,开展线上活动,立体展现立春打春牛、春分酿酒拌醋、谷雨牡丹花会、立夏尝三鲜等节气仪式。这种极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民俗传播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在场”与“不在场”的妙合、历史与当下的连缀,使观众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可以说,新的媒介形式让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彼此交流、相互对话,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今天,生生不息、鲜活灵动的民俗文化在新媒介助力下得以全面、有效地表达和传播。民间话语表述及审美趣味唤醒了共同的文化记忆,通过声音、文字、影像、超文本链接、云技术,民俗文化以主动的姿态感应生活、呼应时代,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了经验和情感的纽带。
    (摘编自毛巧晖《新媒介与民俗文化: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闪耀着新的光彩》《人民日报》2021年01月22日)材料二
          近日,“寻找乡村手艺人”内容征集活动圆满收官。此次活动于5月14日启动,由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与《农民日报》独家发起,邀请民间艺术达人用视频和图文的方式记录创作故事,最终吸引了6793名创作者参与,线上投稿量13729篇,总播放量达1.75亿。
          来自五湖四海的手艺人,利用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展示了木刻、刺绣、雕刻等传统工艺的魅力,并让墨雕、糖画等小众艺术重登舞台。广西梧州的阿木爷爷是一位有50年经验的木匠,他在这次征集活动中分享了制作二十四柱鲁班锁的精湛技艺。网友感叹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打磨榫卯技艺的工匠精神,呼吁“这样的手艺千万不能失传”,有人甚至自投阿木门下学手艺。
    (摘编自《寻找乡间的手艺人》中新网2020年7月15日)材料三
          山东省乳山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近百年来,许多古迹遭到严重破坏,古迹只能从老照片中看一下或老人的口述中想象一下。为抢救文化遗产,市文化馆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先后举办过8次大型社会宣传活动,组织人员在人口密集地段挂横幅、设展牌,分发非遗宣传单。另外,借助有关展会平台,一些民俗文化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如乳山镂绣和姜家柳编两种产品在2010年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得到展销和开发,实现开发性保护。
          尽管如此,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老房子、古树、老街道、老家庙、古井仍有不同程度的损毁,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民俗传统随着历史的前进濒临消亡。乳山草编业曾经畅销国内外,民间艺人房云璞曾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品大师”,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塑料制品在市场上日益走俏,房云璞渐没有了用武之地,乳山的草编业也慢慢销声匿迹。而乳山传统制盐业、宁海绸等技艺都面临同样命运。
    (摘编自郑华《对乳山市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俗是一种文化事项,形成于社会群体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存在于日常的器物、技艺、仪式制度中,“日用而不觉”。
    B.民俗文化代代传承,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民俗载体所蕴含的深层文化记忆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C.《2018中国记忆》开展线上活动,立体展现一些节气仪式,具有沉浸感和互动性特点,突破了传统民俗传播的时空限制。
    D.新媒介使民俗展现出生动、活态的变化,并呈现出多维度、立体化的特征,从而以主动的姿态感应生活、呼应时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民俗和民俗文化的概念、相关因素、意义与价值,从中可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新媒介助力民俗文化传承的成功案例,由于参与的媒体更多,“寻找乡村手艺人”活动或将更具影响力。
    C.材料三中,为抢救文化遗产,乳山市在宣传和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方面作了尝试,但在借助新媒介提升效率上还有很大空间。
    D.通过材料二、三的对比可发现,如果房云璞老人的技艺能在“寻找乡村手艺人”活动中展示,乳山的草编业将得到传承。
    (3)针对乳山市民俗文化保护的困境,新媒介可以发挥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6引用:5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不想去。至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毁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一会儿,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着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睛,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敲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刻,以便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他看见两个妹妹怀里都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墨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哥早日摆脱痛苦。
    B.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C.尽管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
    D.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生命也有意义。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从文中可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
    (4)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组卷:13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
     

    组卷:8引用:1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人都爱以水喻道,既有“夫水者,启子比德焉(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的德性滋养,又有“江河之所以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的处世哲学;也有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至善名言,还有所到之处万物生长的无私仁爱。大道之言,蕴含于水中。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东流入海是一种信念。以水为师,学习水之智慧,品悟水之仁志,立水之至仁大爱,可以实现仁智兼备。
          请结合时代和个人实际,以“水之精神,铸就         ”为副标题,题中划线部分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9引用: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