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寅恪先生论及韩愈古文时说:“退之古文乃用先秦、两汉之文体,改作唐代当时民间流行之小说,欲藉之一扫腐化僵化不适用于人生之骈体文,作此尝试而能成功者,故名虽复古,实则通今,在当时为最便宣传,甚合实际之文体也。”“通今”是因其“甚合实际”,因其“最便宣传”,这段话点出了当时“古文运动”的文体改革本质和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致用”。那么韩愈要宣传什么?为什么要宣传?这就是问题的关键。陈寅恪先生认为古文运动的中心思想就是“尊王攘夷”。“尊王”就要提倡儒家道统,“攘夷”就是要抵制佛教,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维护正统的中央集权统治。封建文人士大夫正统思想极为浓厚,说韩愈提倡古文创作最终目的是维护皇权的正统地位应该是一针见血,由此可见古文运动致用务实的宗旨。
较之韩愈提倡的古文理论而言,传统儒家诗歌理论在唐以前就已经十分完备。所以白居易在提倡写新乐府诗时,其创作理论头头是道,很有系统,以至于在当时影响极大。身后不久就被人称为“广大教化主”。但是白居易提倡写新乐府诗,本质上还是与时代的政治革新、儒学复兴的要求同声一气的。《新乐府诗序》是白居易诗论的代表之一,在这篇序言中表明了他对乐府诗歌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置身于中唐政治革新时代欲求有所作为的表现:“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在这里,文学创作服务于现实政治的致用务实性目的已经非常清楚,不必赘言。
在中国封建前期士族文学向后期庶族文学过渡的中唐时期,适应着士庶斗争的需要和对大唐帝国长治久安的希望,许许多多文人以不同的方式参加进政治革新的时代队伍中。活跃在元和时代的庶族地主文人,虽然并非同一政治集团,但在追求庶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上却是一致的;要求改革的主张不尽相同,方向却是共同的。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反对王伾、王叔文的韩愈,在抨击士族、表达改革弊政的愿望,为寒士不遇大鸣不平上也显示出其庶族出身的政治改革欲望。文学方面,文人们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探索和创新。韩愈倡导儒家道统,提倡古文创作以复兴儒学、服务现实为旨归,并以众多作家的共同努力和大量优秀的古文作品奠定了此后古代散文的范式和发展方向。考较新乐府运动与古文运动者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二者“致用务实”内在精神的相通。不过,仅从创作理论的提倡和实践上看,由于白居易更多强调的是儒家诗教,韩愈则是在其复兴儒学为职志的前提下倡导古文。因此,白居易新乐府诗歌创作的理论较之韩愈论古文的理论要全面和系统。
韩愈和白居易发起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在散文与乐府诗的创新上所取得的成就,或许在他们最初的动机上是未曾料到的。尤其在文学史上,由他们创新而建立的文学范式深远的影响,他们也许亦未预料。但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务实精神,也许就没有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就没有今天他们在文学史上显赫的地位。
(摘编自田耕宇《“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创作的致用务实精神》)材料二:
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横空出世,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于是,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忽视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难免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珠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更无从谈起。
“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深入生活,闭门敲键,杜撰文章;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故事当作讲大话,把喜闻乐见等同于耸人听闻,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让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一方面,媒体人应转换“声道”,掌握互联网语言,强化互联网思维。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创新表达语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迅速“刷屏”“圈粉”无数,靠的正是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制造噱头当成传播规律,盲目跟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写作。
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其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摘编自2018年6月13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提倡古文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的正统地位,这体现了古文运动致用务实的宗旨。
B.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创作理论很有系统,头头是道,在当时影响极大,这既是由于传统儒家诗歌理论在唐以前就已经十分完备,也是由于他顺应了现实政治的时代欲求。
C.元和时代的庶族地主文人受到自身阶级立场和儒家文化的影响所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和“古文运动”,其内在精神与当时兴起的儒学复兴思潮及时代政治革新具有相通之处。
D.韩愈、白居易等元和文人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是今天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占有文学史上显赫地位的重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与“营销心态”结合,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就会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出现行文浮夸、媒体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B.一个时代的文风会对社会风气起作用,当下,只要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就会风清气正。
C.祛除浮夸主要是要改思路,所以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应当深入生活,掌握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
D.近年来,主流媒体不仅持中守正,也推陈出新,靠对互联网规律的洞悉,创新表达语态,创作了“刷屏”“圈粉”无数的《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中国一分钟》等产品。
(3)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逻辑。组卷:2引用:2难度:0.6
二、(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3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ㅤㅤ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ㅤㅤ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ㅤㅤ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ㅤㅤ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ㅤㅤ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ㅤㅤ“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ㅤㅤ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ㅤㅤ“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ㅤㅤ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ㅤㅤ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ㅤㅤ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ㅤㅤ“你看着来吧。”
ㅤㅤ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ㅤㅤ“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ㅤㅤ“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ㅤㅤ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ㅤㅤ“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ㅤㅤ“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ㅤㅤ“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ㅤㅤ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ㅤㅤ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ㅤㅤ“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ㅤㅤ“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ㅤㅤ“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
ㅤㅤ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ㅤㅤ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ㅤㅤ“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ㅤㅤ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ㅤㅤ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ㅤㅤ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ㅤㅤ“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ㅤㅤ“他忙哩。”
ㅤㅤ“您不知道……”
ㅤㅤ“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ㅤㅤ“他——”我要喊出来了。
ㅤㅤ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ㅤㅤ“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组卷:1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
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许多学者认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色是自然景物长期陶冶的结果,这种似是而非的见解不但在历史上有一定代表性,近世有些研究者也有类似说法。老实说,我从不相信名山大川之类能对李白个性形成起多大作用,反倒是认为李白的鲜明个性 _____。见过庐山瀑布的人很多,歌咏过它的人也不少,可是李白歌咏庐山瀑布的诗篇只有李白能写出来。李白的个性形成不能从自然界找原因,_____。历代评价李白的人正因为无视李白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无视他的作品的深刻社会内容,所以他们对李白个性只能加以描绘,却无法加以正确说明!一千多年,谁也没有越过这个局限。不是不想越过,_____。对封建士大夫阶层来说,了解李白实在要比了解杜甫困难得多。组卷:4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4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科书,又称教材、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求学生涯中,我们热爱教科书、敬畏教科书,有时候可能也会怀疑教科书、探究教科书……谁也离不开教科书。不仅如此,教科书的意义,也辐射到生活中。于是,我们看到了教科书式的人物、教科书式的操作,也认识了生活中某些“反面教科书”……
你可以记叙,书写你与教科书、教科书式的人物或某些“反面教科书”之间的故事;你也可以议论,谈谈你对这些“教科书”的看法。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700字。组卷:2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