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4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2分)
-
1.2020年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首次实现利用核聚变放电。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核聚变反应方程是( )
组卷:516引用:10难度:0.8 -
2.如图所示为一束红光经过狭缝装置得到的图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70引用:1难度:0.8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15引用:2难度:0.8 -
4.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传播速度v=10m/s,t=0时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则在t=1.0s时的波形,可能是( )
组卷:182引用:3难度:0.4 -
5.如图甲所示,为一小型交流发电机示意图。为了便于观察,图甲中只画出其中的一匝线圈。线圈匀速转动时与外电路R=10Ω的电阻构成闭合回路。从图甲所示位置开始计时,通过电阻R的交变电流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622引用:3难度:0.8 -
6.我国航天员在“天宫课堂”演示喝再生水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水滴呈球形漂浮在空间站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列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是( )
组卷:77引用:1难度:0.9
三、计算题(共4小题,40分)
-
19.类比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1)如图所示为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静电力常量为k,有一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放入场中,与场源电荷相距为r。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求q处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2)场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除了电场和磁场外,还有引力场,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就是通过引力场发生作用的。忽略地球自转影响,地球表面附近的引力场也叫重力场。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请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定义距离地球球心为r(r>R)处的引力场强度,并说明两种场的共同点。
(3)微观世界的运动和宏观运动往往遵循相同的规律,根据玻尔的氢原子模型,电子的运动可以看成是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作用下,绕静止的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与天体间运动规律相同,天体运动轨道能量为动能和势能之和。已知氢原子核中质子带量为e,核外电子质量为m,带电量为-e,电子绕核轨道半径为r,静电力常量为k。若规定离核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轨道半径为r处的电势能为,求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能量,分析并说明电子向距离原子核远的高轨道跃迁时其能量变化情况。Ep=-ke2r组卷:95引用:1难度:0.5 -
20.研究原子核内部的情况时,常用到各种各样的粒子加速器。图甲为粒子直线加速装置的示意图,它由多个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圆筒依次排列组成,其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序号为奇数的圆筒与序号为偶数的圆筒分别和交变电源的两极相连,交变电源两极间的电势差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在t=0时,奇数圆筒相对偶数圆筒的电势差为正值。此时和偶数圆筒相连的金属圆板(序号为0)的中央有一电子,在圆板和圆筒1之间的电场中由静止开始加速,沿中心轴线进入圆筒1。为使电子在圆筒之间的间隙都能被加速,圆筒长度的设计必须遵照一定的规律。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交变电源的电压为U,周期为T,两圆筒间隙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圆筒内场强均为0。不计电子的重力和相对论效应。
(1)求电子进入圆筒1时的速度v1,并分析电子从圆板出发到离开圆筒2这个过程的运动;
(2)若忽略电子通过圆筒间隙的时间,通过计算说明金属圆筒的长度设计遵循的规律;
(3)若保持每个金属圆筒的长度不变,改变交变电源电压的变化规律,仍可保证电子每次经过圆筒间隙都能被加速。请在图丙中定性画出交变电源两极间电势差的变化规律。组卷:106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