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13 16:30:8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 1.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独具中国文化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一诗一画,尽显中国气韵。借此机会,初三年级打造年级“二十四节气文化墙”,文化墙开篇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来源,请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早期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被分为七十二候,根据黄河流域的动物、植物以及其他自然现象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征候编写而成。它以五天为一候,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共有72候。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1)文化墙的标题要从以下三幅字中选择一幅,要求能够体现二十四节气的特点。请你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选择:
     

    理由:
     

    (2)一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候”的义项有:①等待②时节③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等。根据文段内容、字典释义和教材中《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内容,帮他解释“物候”的意思。

    组卷:20引用:3难度:0.8
  • 2.文化墙的主体是二十四节气的介绍。下面是同学们改编的三则材料,请帮助他们解决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的明信片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两个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①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地,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清明:_________
          清明时节,草木萌发,时有知时节的好雨然而至。看吧,在蒙蒙细雨中,小草精神抖擞地绿着,鹅黄色的柳枝轻歌漫舞,青黑色的粗糙的老树皮。②在雨的滋润下,似乎也有了几分青春的颜色。雨后天晴,清新的空气中多了些泥土的味道,暖暖春阳中,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
          处暑:暑气止矣,迎来了家家户户丰收的景象
          每年的暑都是在农历的七月中下旬,有书解释:“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人们告别炎热的夏天,享受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惬意。立秋之后,人们开始收割庄稼;到了处暑,基本完成,可谓是“处暑满地黄,家家仓有粮”。可见,处暑是幸福感最强的节气。
    (1)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悄”应读为“qiǎo”
    B.“明信片”应写为“名信片”
    C.“处”应读为“chǔ”
    D.“轻歌漫舞”应写为“轻歌曼舞”
    (2)有同学对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请你帮他选出修改正确的一项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3)请仿照其他两个节气的“一句话”解说,在横线上也用一句话解说“清明”。
    (4)文化墙上,“大寒”节气介绍中链接了一则小故事,请你将故事中的对联补充完整。
    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便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此联一出,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组卷:21引用:1难度:0.8
  • 3.参与年级“二十四节气”文化墙设计的同学,在周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活动感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四句七言的节气歌,用简洁的方式完成了人们的自然启蒙。这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种巧妙的组合。它带着生命的密码和丰富的信息,汇聚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
          如果我们顺着节气的根脉追溯,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柳梢枝头,而是残冬瑞雪。白雪是写满春汛的素笺,草地就是春潮萌生的家园。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就像天地孕育的二十四个角色,迎来送往,相互守望,在运转自如的秩序中完成四季的轮回。
    (1)依据语境,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2)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组卷:20引用:1难度:0.8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 4.默写。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③小奥同学正在写一份演讲稿,想借用诗句抒发自己的远大理想与抱负。你给他推荐的诗句是“
     
     
    ”。(写出连续的两句,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组卷:9引用:1难度:0.8

五、写作(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 11.欣赏自己是一种自信,欣赏别人是一种姿态,被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在现实生活中,你一定有很多欣赏与被欣赏的经历,跟这种经历有关的人和事是怎样的?对于“欣赏”,你又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你以“欣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组卷:17引用:3难度:0.3
  • 12.请以“敲门声又一次响起”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组卷:9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