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三中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一)
发布:2024/12/5 20:0:2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
华东师范大学 杨扬
汪曾祺先生曾说: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美丽。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论家,一位是小说家。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还是彼此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觉持肯定态度。而李健吾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觉的敏锐,还在于对文学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懂艺术。
由此,联想到眼下对文学批评的一些议论。好像1990年起就有批评缺席这样的说法,这些尖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成就的全盘抹杀,而是以一种尖锐的方式提出了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我以为在困扰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因素中,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文学批评家首先就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像王国维、鲁迅、梁实秋、李健吾、傅雷、钱锺书、朱光潜等,他们对于一些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不是缘于灵机一动的小聪明,或是某种碰巧,而是他们艺术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看看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熟悉程度,看看他们对于中外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让很多后来的批评家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的。相比之下,当今的文学批评者并不是才学太多,而是才学严重不足。以文学批评为例,当今的一些批评家关注最多的是小说创作,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艺术兴趣。事实上,一位批评家如果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很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基本的要义也应该是在艺术修养的熏陶之中逐渐获得,而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单靠搬弄一点理论概念名词,或单靠翻阅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解决。对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追求,一些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过一段时间就搬弄一些西式装备,不是“现代性”、就是“全球化”,好像有了这些进口武器,文学批评的思想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听到对今天的批评家的最多议论,就是缺乏思想。其实岂止于缺乏思想,而是缺乏艺术修养。在一些人眼里,文学批评似乎越尖锐越好,而对尖锐的理解也是流于表象,变成了文字上的尖酸刻薄,毫无艺术性可言。其实文学批评的创新并不是这样的。周作人曾经将文学批评形容为“自己的园地”,意思是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老老实实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批评家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文学批评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也应该含有批评家自我批评的成分。
(2011年6月《文汇报》)
(1)下列关于“文学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就像是湖边的树与树在湖中的倒影一样,但有时文学批评比文学作品更清新美丽,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学批评的不可或缺性。
B.通过批评家李健吾与巴金的交往,我们看到文学批评既不能成为创作的附属品,也不能脱离文学创作进行空谈。
C.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是在受到艺术修养熏陶的同时,并在老老实实的工作和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D.文学批评的对象有二:一是文学作品本身,二是文学创作者。所以文学创作者本人也应该进行自我批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家应该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在长期艺术修养积累过程中,形成了对艺术问题独到的见解。
B.如果一位批评家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浓厚的欣赏兴趣,那么他对小说评论就可能会有准确的判断力,因而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C.艺术修养不仅使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获得了基本的要义,而且也影响着文学批评家的水平。
D.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批评缺席的说法,这意味着当时的文学批评遇到了严重的问题,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当时的文学批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没有了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也难以得到提升。
B.当代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都是由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造成的。
C.深刻而又有思想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创作者极大的鼓励与安慰。
D.因为当今的一些文学批评过于追求语言的尖酸刻薄,对思想性的追求又停留在理论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所以这样的批评家还是缺乏艺术修养、缺乏思想的。组卷:6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当前信息的困境由过去的匮乏转化为过剩。一方面,海量信息以及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人们应用媒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如何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诸如“今日头条”等资讯类APP,借助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数据自动过滤掉部分信息,在短时间内呈现给用户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信息过剩的困境。
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激化了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着供给,用户对于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刺激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产生。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送技术,通过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这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较之传统的人工信息在内容的把关上更为精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感,真正实现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摘编自齐沛尧《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材料二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高效地打造了一个“私人订制”的时代。然而换个角度看,技术、算法与其说是引领者,不如说是迎合者;与其说是提供思考的导师,不如说是强化偏见的囚徒。
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门。我们或可名之为“孤岛效应”-在自我重复、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中,公众的知识、思想逐渐固化,成为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故步自封的危险。
(摘编自《算法时代,人民日报透过舆情看大势》)材料三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流量焦虑”;而智能推荐改变原有分发模式,又带来了“算法焦虑”。流量焦虑之下,各种“哭晕体”“震惊体”频现,偏激观点、浮夸文风令人不适;算法焦虑背后,则是所谓的“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
现实中,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确实在内容审核上下了大力气某信息聚合类APP的员工中,内容审核团队几乎占去了一半但“偏轨”问题一再发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内容的生产靠“众包(一种新闻生产模式,新闻机构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用户为新闻报道贡献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承担包括消息源、文字记者、摄影师、评论员等多种角色)”、内容的分发靠算法,这些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既缺少“总编辑”,也缺少“把关人”,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生产和分发一旦“去编辑化”,审核团队人再多,也无法应付海量内容而如果媒体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也难保导向。
技术承载着价值,决定了它可以也应该成为主流价值的载体比如,在决定给用户推送哪些内容时,不但要考虑用户的个人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各取所需”;更需要对内容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评价,善于辨别真伪、敢于判断对错技术不是号称中立、逃避责任的借口,而应该成为启发思考、启迪智慧、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流量入口。
重视技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要拒绝技术,而是更需要保持技术敏感,学会“驯服”算法、驾驭技术算法的优势在于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这也启示主流媒体,不能再“埋着头”创作、“仰着头”传播,而必须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摘编自《用主流价值纤解算法焦虑》)(1)下列不属于对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产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A.海量信息以及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人们的眼球,使当代社会的人陷入困境。
B.当代社会已经由信息匮乏转化为过剩,人们应用媒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
C.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焦虑,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广泛的“流量焦虑”。
D.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能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感,满足当代社会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推送能让被过剩信息包围的用户减少虚假信息的干扰,但又因“推荐阅读”的方式迎合用户而助长了虚假信息。
B.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受用户欢迎,看上去好像在引领用户成长,实则放弃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C一味追求“众包”生产新闻内容和靠算法分发内容都体现了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容易导致新闻价值偏差。
D.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使得一些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一也难保导向。
(3)在信息化社会,众多网络信息平台盛行运用算法推送,你如何认识这一现象?请结合全文思考和分析。组卷:5引用:13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密
石磊 中午时分,一辆宝马车忽然停在我的牙馆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住在我家楼上,叫尚海英。她一进来就嚷道:“王医生,我婆婆想镶一口牙,最好的多少钱?最差的多少钱?”
“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说。
“王医生,我想给她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行吗?”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节约?”
“节约是美德嘛,婆婆已经六十多岁了,镶那么好的牙干什么?说不定……”
我用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说:“好……吧!”
“王医生,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保密哦,下午,我就带婆婆来做牙模。”海英说完,油门一踏就飞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自行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婆婆镶一口牙,最好的多少钱?最差的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莫非她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夫妻都在劳务市场打零工,风里来雨里去,整天乐呵呵的,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日子过得很紧,于是,很和气地说:“最好的五千多元,差的一百来元。”
“婆婆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艰难的样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给她镶一口最好的吧。俺婆婆觉得俺两口子挣钱不容易,你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听到玉莹这话,我内心很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语气对她说:“你婆婆七十多岁了,镶那么好的牙……”
玉莹用鄙夷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你说这话就不对了,婆婆越老,俺越珍惜,谁没有老的时候!”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呵呵,我故意看看你是不是真心的,请不要见怪。”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给我保密哦!”
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婆婆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婆婆来了。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婆婆问夏婆婆:“大姐,你准备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的,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呀,可玉莹就是不肯,非要给俺镶牙不可。”夏婆婆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夏婆婆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婆婆不好意思地回答。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儿媳妇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婆婆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莹姐,你婆婆哪能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王医生,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作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头发,尴尬地说:“呵呵,其实先将……就一下,等日子过好了,再换好的。”
我心里嘀咕道:“真做假时假若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婆婆安慰儿媳说:“玉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的牙,比她们一百万的还值钱啊!”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了。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家休班。尚婆婆和夏婆婆到我家跟我妈聊天。聊来聊去,就聊到了牙上。尚婆婆问夏婆婆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牙齿一样。”夏婆婆喜形于色地说。
“我真是不给孩子们弄脸啊,五千多的牙却不咋的,这不,有半边已经快掉下来了。”尚婆婆有点自责地说。
“来,我给看看,镶牙这活儿虽然好几年不干了,但什么毛病我还是能看出来的。”妈妈对尚婆婆说。
妈妈一看尚婆婆的那口牙,脸色顿时铁青起来,自言自语道:“这牙是最差的那种牙,臭小子,良心被狗吃了,这么好的邻居也敢坑,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妈妈又看了夏婆婆的牙,满脸堆满惊愕,心里嘀咕道:“这是口五千多块的牙,莫非儿子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气呼呼地把我拉了出来,当着二位邻居的面厉声呵斥道:“你看看,这两位婆婆的牙,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是说不清楚,明天我就把门给你关了,这么多年,我白教你了不成!”
我本想继续为她们保密,看到妈妈气愤的样子,无奈地说:“这事要问海英和玉莹,是她们让我这样做的,我答应为她们保密的。”
大家听后面面相觑,都说玉莹是个好媳妇。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宝马车的尚海英给婆婆镶一百多元的牙,骑自行车的夏玉莹却给婆婆镶五千多元的牙,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越有钱的人越吝啬。
B.“我”作为一名牙科医生,明知道尚海英和夏玉莹都在婆婆面前撒谎,不但不加制止,反而为她们“保密”,表现了唯利是图的一面。
C.“莹姐,你婆婆哪能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王医生,你说是不是?”这句话,表现了尚海英假装正人君子的丑恶面目。
D.小说通过描写两位儿媳分别为婆婆镶牙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刻画出了对待老人态度的种种世象,在啼笑皆非中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2)作品中的夏玉莹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叙述“保密”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组卷:13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俄乌冲突问题,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在答记者问时表明:乌克兰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经纬,演变到今天这种局面,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安全应该是共同、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应该得到尊重和解决,这是中方的一贯立场。中方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一直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有关国家不断拱火浇油,挥舞制裁大棒的行为非但无助于解决乌克兰问题,还会制造出新的问题,干扰政治解决的进程。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对话谈判,而不是以自己为标准单方面定义“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更不是逼迫各国选边站队、制造非友即敌的“寒蝉效应”。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1)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我国的立场、态度、做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上述语段提取关键信息,每点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组卷:11引用:5难度:0.7
四、作文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花瓷,优雅的蓝,泥土清水,烈火淬炼,生命从此不甘平凡……
——《千秋风华》(《中国国宝大会》主题曲) 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也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那今天就让我们在或许正青春,也许不再青春的人们身上,去感受青春永恒的魅力。
——《朗读者》开场白“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你作为高三学长,将在学校庆祝大会上为学弟学妹们做一次关于“青春”的演讲,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