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合村并居主要是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中国人素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餍续的重要空间。
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现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该数字已下降到270万。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
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比如,遍布乡村的祠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宗亲联谊、家风传承。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拆掉,那真的可能会祭拜祖宗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找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
不幸的是,合村并居过程中,不少地方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更多关注合村并居中“钱值”(经济价值)和“颜值”(景观价值)的开发,而忽略了“文值”(文化价值)的保育。有的地方按照城市商业住宅的统一标准,给村民设计房子,楼越盖越高,可原来各具特色的村落格局全都消失了。还有一些,生硬照搬外国风格改造农村的院子,结果使得乡村建筑中出现“欧洲补丁”“美国碎片”等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奇葩景观。乡村景观城市化与建筑西洋化,不仅割裂了乡土原生文化传承,也污染了乡土文化精神。丢弃乡土文化特色,一味地进行克隆复制,很难将新社区建成让群众拥有独特记忆的精神家园,也很难让搬入其中的村民拥有踏实的幸福感。
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于是土窑洞被水泥瓷砖取代,青石板路上覆盖了厚厚的水泥,合村并居也成了一种现实选择。只不过,环境变了,生活变了,基于生活之上的习俗、文化、历史等也都会随之改变。因此,合村并居与保护乡土文脉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广泛存在的一个文化悖论。
(摘编自《合村并居,别丢了乡土文脉》)
材料二: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远。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是乡村振兴的一件重要举措。
B.只有在中国社会,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C.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D.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过分关注合村并居中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是得不偿失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这是被动的合村并居和自然的城市化进程的结果。
B.有些村落规模较小,也没有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可以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
C.中国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但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总能看到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
D.中国乡村里,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3)下列不可以视为“合村并居”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
A.陕西安康谭坝借助发展民宿的契机,对村子里的老房子进行保护性的改造。
B.对于那些因合并而消失的村子,可以帮其编写村史村志,有条件的可以建村史馆。
C.云南山歌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分支,传承于古时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不够高雅,可以取缔。
D.对于农村现存的无人居住的老旧危房,为了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其倒塌给周围村民带来危险,可以一律拆除。
(4)近日,南京市就合村并居如何开展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请结合材料给出几条建议。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梅子黄时雨
聂鑫森 梅子黄时,雨也就特别多。
这时节的雨,下得绵长,下得滞闷,古城笼在一片烟雾里,苍灰的城墙,老旧的街巷,越发显得没有生气。麻石路面上响着木履铁齿的嗑嗑声,斗笠或油纸伞浮在空中,匆匆地来去,照例看不见人脸;人力车前面拉下黝黑的雨布,车夫弓着腰急走,草鞋踩得水花四溅。似乎所有的笑声、话语声,都死在这雨中了。城门上刚贴不久的处决犯人的告示,墨写的字和朱红画的“×”,化作细细的凝重的水线,缓缓地往下滴,恐怖地阴着一张恶脸。
城中做纸伞的店铺因黄梅雨的降临,倒是有了些许活力,一柄柄散发着桐油香的纸伞撑到雨中去,银钱伴着雨点的声音,叮叮当当响在柜台上,很中听。
城东头有一条破旧的小街,叫荒街子。城墙在这地方坍塌了一大块,坍塌了也没有补砌,龇牙咧嘴,有马车和驴车出入其间,让人觉得是被吞入一只巨兽的肚中。城外是野郊,凸着一大片乱坟岗子,有的有碑,有的无碑。荒街子其实称不上“街”,七八户人家,歪歪斜斜几栋旧屋。赖子健的“晴坊”就开在荒街子的顶头处。“晴坊”是一井伞铺,大约是这名号的不切,以及这地理位置的偏僻,生意自然不如城中那些伞铺的好。
“又是雨,又是雨,就没有个天晴的时候。”
赖子健端着一把小茶壶,皱着眉望着街,愤愤不平地说。“堂叔,开伞铺的还怕下雨?年头下到年尾才好呢。”答话的是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后生,他正在往伞骨上穿线。脸很白净,细眉,唇很薄,带点女相。
“丙生哥,你又讲大话。平素你对我讲,做伞有什么意思,一天不得一天完。”
坐在丙生身边的是赖子健的独生子小执,他正往糊好油纸的伞上,用笔蘸着墨,画兰草、竹叶,笔头很利索——待干了,再上桐油,然后晒在太阳下。他听到丙生答话,转过脸,说出这些话来。
“没意思?丙生,自你爹娘死后,我把你接来学手艺,将来靠它安身立命。要好好做人。”
赖子健板着一张脸,训了丙生几句。丙生勾下头,忙着去穿针,不知怎么弄的,针尖忽然刺到指头上,渗出一点猩红,忙把手指头吮到嘴里,眉头皱得很难看。
“唉,天雨也愁人,天晴也愁人,什么世道!”赖子健呷了一口茶,把茶壶重重地搁在柜台上。雨还在下,先是绵软,尔后有了沙沙的声音,又密又急,街面上的石板亮得发青,飘袅起一小团一小团的雾,寒气也似乎加重。
快黄昏了。
小执走到厨房里去做晚饭,丙生收拾好工具,准备上铺板,赖子健依旧呆呆地坐着,捋着稀疏的短须,脸面竟浸上一层悲戚来。
就在这时,荒街上匆匆走来一个瘦长的人影,湿漉漉地飘到店里的柜台前来。
“老板,借光避一下雨。”
赖子健猛一抬头,不由得轻轻“哦”了一声。站在面前的人四十多岁,戴一顶礼帽,着一身长衫,眉粗黑,且长,直插入鬓,鼻梁很高,口阔。他“哦”一声,并不是因为认识,而是不认识,但又仿佛认识了许久似的。
“我们要关门了。”丙生啜着嘴说。
赖子健一拱手:“请进。请脱下湿衣服,给你烤一烤。”
“谢谢。”来人眉毛一挑,现出一脸的英气。
赖子健对丙生说:“关铺面。”又对厨房里喊道:“多炒两盘菜,热一壶酒,有客!”
来人也不客套,脱下湿了的衣、帽,交与丙生,丙生接过拿到厨房去烤。煤气灯点起来了,拼噬地响得欢快。赖子健和来人坐到柜台里的小桌前,彼此久久打量,一如久别的亲朋。
“你可是从城外来?”
“是的。去看一个死去的朋友。”
“可有碑石?”
“无碑,无字,可石朽而他不朽。”
“哦。佩服。”
酒和菜陆续摆上了桌子。
赖子健对来人说:“这是我的侄子丙生,这是我的儿子小执。”
来人笑了笑:“后生可畏。今日因雨而得识你们,也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
“来,喝。”赖子健端起酒杯,和来人的酒杯碰了一下,便一口干了。
赖子健又给来人斟上酒,问道:“荒街子店铺七八家,不知为什么独入敝舍?”
来人又是一笑:“‘晴坊’二字我一见便觉亲切,夜雨如磬,盼晴心切,离伞家的原本含义相去甚远,因此就直奔贵店。”
“哈哈。”赖子健爽快地大笑。
来人夹了一筷子鸡蛋丝,问:“老兄不知我是何人,何故相邀?”
赖子健端起酒杯,微微一笑:“进店而不买伞,只说避雨,可见不俗。”
两人说话间,丙生一会儿看看堂叔,一会儿看看来人,然后又紧扒几口饭。只有小执听得入神,饭也不吃,菜也不夹,他觉得今晚太有意思了。
吃完了饭,丙生把烤干的衣、帽拿来,来人穿戴好了,说:“谢谢你们的款待,我该走了。”
“慢。”赖子健顺手取下一柄油纸伞,递给来人,“夜长路远,风雨相摧,请收下这菲薄的赠品。”
来人接过伞,忽然眼睛一亮,他看见了小执画兰草、竹叶的那支毛笔,便放下伞,说:“我留两行字,以作纪念吧。”他走过去拎起笔,蘸了蘸墨,在一方皮纸上沙沙写道:赖有晴坊团圆伞,何愁歧路风雨天。
“好!”赖子健高喊了一声。
意蕴独特,字也潇洒,行书带隶味,很见功力。
来人拿起伞,走到门边,又回过头来,然后拱拱手,走到门外去。
“咔叭!”伞撑开了,竹栓清亮地响了一声。赖子健急赶出去,朦朦胧胧见一个人影走向夜的深处,不由得狠狠地发了一回呆。走了!不知道来人姓什么,叫什么,做什么,这一切似乎并不重要,赖子健只记住了这个时刻,永远也不可忘却。
这一夜,赖子健躺在床上,无论如何都睡不着,他捧着那方皮纸,细品那两行字的笔意,怔怔地。
小执睡得很香。和小执同睡一床的丙生,闭着眼,其实毫无睡意,浑身燥热,尔后好容易睡去,又做了些稀奇古怪的梦。
黄梅雨季终于过去,太阳像憋久了,忽地发出灼人的光热。古城人开始晒霉了。
一日,丙生从城中心归来,进店就喊:“堂叔,看报,那晚来的人原来是个共产党,正法了!”
赖子健接过报纸,细看那照片,果然是他。名叫殷天宇,共产党的县委书记。
“堂叔,快去警察局。”丙生兴奋得一张脸通红。
“叭!”赖子健猛地给了丙生一个耳光,然后把报纸撕了个粉碎。“谁乱讲,我宰了谁!”
丙生捂着张脸,缩到店铺后面去了。
又过了几天,店中突然闯进一伙警察,里里外外搜查个遍,然后把赖子健带走了。
每隔十日,小执去探一次监。
趁着无人,小执问爹:“爹,你是共产党?”“不是。”
“那你何必不交出那纸片,让人保释出去。”
“蠢总,有人告了我,说伞铺是联络站,那纸片是联络暗号。老殷虽然死了,我不能图活着乱讲,那样做人太没意思。爹死也无怨,虽然只和老殷这样的人,在一起喝过酒,说过话,萍水相逢,却有如深交。你准备收爹的尸骨吧。纸片在……你要记住。”
小执抱着爹大哭了一场。
果然不久,赖子健被处决了,报纸上说他是“共产党地下联络站负责人”。小执将爹的尸骨埋在野郊的乱坟岗子中。
丙生忽然失踪了。
听说后来被杀死在城西的湘江边。那晚,他从妓院喝过花酒出来,就糊里糊涂地死了。
小执依然做伞。
后来讨了老婆,生了儿女。许多年过去了。
乱坟岗子成了古城的一处景致,有了花圃,有了亭台,有了一个烈士陵园。里面凸着三座石砌的坟台,一座是殷天宇的,一座是樊之的(殷天宇那年雨天到乱坟岗上去看望的就是他了),一座是赖子健的。荒街子也变得繁华起来,一色的新店铺。赖小执早从伞厂退休了,领着儿女开了这爿个体伞店,专制作古香古色的油纸伞,深受游人喜爱。
依然叫“晴坊”。
两边多了一副对联,是殷天宇的手迹放大后制作的:赖有晴坊团圆伞,何愁歧路风雨天。檀木,金漆,古雅,别致。
市党史办的同志,要在伞铺门前树一石碑,上写: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县委地下联络站旧址。并为小执另建了一处店铺,高大、堂皇,很有气派,以和这旧址兑换。
小执默默地坐在柜台内,端着把小茶壶,呷一口茶,说:“碑不要立,店我不换,我清楚我爹,他地下有灵,也会赞成我这样做的。”
小执仍喜欢在糊好纸的伞上画兰草、竹叶。闲时,还喜欢讲爹和殷天宇的那段奇遇。
嗨,梅子黄时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清新淡雅,多用短句,尤其在对话中,读来简洁明快,很有感染力。
B.小说情节多是平常小事,善用意象,以小见大,既有力地刻画人物,又深化主题。
C.小说第二段中,社会环境描写渲染强烈时代气息,自然环境描写则为殷天宇上坟埋下伏笔。
D.小说题目也是线索,既自然引出做伞,又自然引出躲雨,推动情节发展。
(2)下列对赖子健款待殷天宇这一情节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赖子健开始就猜出了殷天宇的身份,只是看破不说破。
B.殷天字理解赖子健的人格和品质,二人心有灵犀。
C.因为对“晴坊”的解读,赖子健引殷天宇为知音。
D.赖子健睡不着,细品笔意,侧面写出其并未真正明白殷天宇的用意。
(3)小说结构谨严,有些情节看起来突兀,实则处处伏笔,请以丙生告密为例,结合全文分析。
(4)小说划线句子“碑不要立,店我不换,我清楚我爹,他地下有灵,也会赞成我这样做的”言简意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组卷:5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夸父一号”全称“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是由中国太阳物理学家自主提出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这颗卫星的科学目标就是4个字,即“一磁两暴”。“磁”是磁场,“两暴”是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日冕物质抛射。① ,即磁场与耀斑、磁场与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与耀斑的关系;还要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为空间天气预警提供支持。
美国主导的“帕克号”卫星是飞到太阳附近进行观测的卫星,其轨道是一个大的椭圆,最近的近日点可以达到10个太阳半径左右。这意味着它受到的太阳热非常强,不可能面对太阳进行观测,所以它只能探测到太阳附近粒子、磁场这些环境,② 。而“夸父一号”卫星是直接看太阳,用遥测遥感的手段观测太阳,对太阳进行成像。所以说它们是互补关系。“帕克号”当然是非常先进的,但二者的科学目标不一样。
“夸父一号”卫星三个载荷每天可以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及时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空间天气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实时免费开放。数据共享政策是基于国际惯例。中国太阳物理学家一直以来都在享受国际开放的数据政策红利,我国综合性太阳观测卫星成功在轨运行之后,③ 。
(1)下列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坚强,纯洁,律己,公正——所有这一切优秀的品质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B.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可慌哩!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D.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了——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7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回顾中国人民“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勉励我们“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习近平2021年新年贺词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新的学期又开始了。高二年级各班拟召开以“新起点、新征程”为主题的开学班会,你准备发言,请结合你对上面三则材料的理解与感悟,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