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13)

发布:2024/8/27 0:0:9

一、积累、运用(31分)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30引用:6难度:0.9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44引用:3难度:0.8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26引用:4难度:0.8
  • 4.下面句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
    ㅤㅤ(A)历史,总会给人以无尽的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B)为了更好地激励同学们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了党的奋斗历史。(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D)全体同学决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组卷:685引用:11难度:0.7

二、现代文阅读(39分)

  • 12.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如何阅读诗歌      材料一:读诗是一件美妙的事,但学生不懂得诗歌的美好、不喜欢读诗的现状却很严峻。统编教材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是一部现代诗集。该书由于依裁和时代特殊对学生而言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它用白话文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诗歌类型。一位初三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艾青诗选》,并填写调查问卷,结果是:班级人数62人,其中对诗歌有消极情绪的学生占比接近一半。
          材料二:学生为何读不懂现代诗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能破译诗歌的编码方式,导致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正确表征诗歌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称为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有形式的表征和内容的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称知识表征的形式为编码。编码分为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形象编码指的是以声音、图形、画面、表象等可感知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定义、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小说等文学体裁使用的是形象编码,因此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学生自然难以读懂。
          材料三:中学生诗歌阅读“还原”策略(节选)
          “还原”策略之一: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
          情绪是诗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要做到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前提条件是理解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学生能够有效让自己走进诗歌的情境,帮助自己酝酿情感、表达情感。
          “还原”策略之二: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
          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就是要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甚至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情绪。比如,读诗时,读者可以通过资料查阅、想象等方式,还原诗人当时的创作过程:何时?何地?何境及见到了什么画面?此诗为了表达什么?
          “还原”策略之三:美术表征,还原意象美
          “意象主要提供的是事物的轮廓、状态、细节、色彩等视觉能观察把握到的东西。读者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感受器官去感知它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它们……感受、了解和把握了诗歌所刻画的内容,就会引发读者对所刻画事物的浓厚兴趣。”诗歌中的有些意象有绘画的效果,能用美术方式表征,还原成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比如漫画、油画、照片等,这有助于学生领略诗歌的美妙与神奇。
          另外,还原的策略要灵活运用。比如,跨学科适合与哪些学科(如政治、音乐……)融合?以什么活动方式融合?……总之,通过跨学科融合,运用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多重编码形式,立体还原诗歌的美好,来突破诗歌阅读的障碍,学生读懂了,才会有阅读的兴趣。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通过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学生能够有效让自己走进诗歌的情境,帮助自己酝酿情感、表达情感。
    (3)阅读材料三中“美术表征,还原意象美”,以艾青的《树》为例,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诗歌意象的。

    组卷:21引用:1难度:0.3

三、写作(50分)

  • 13.请以“那一天,我与
     
    相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组卷:38引用:4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