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2019年同步练习卷(9)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狠抓基础

  • 1.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含“亭”即可)

    组卷:40引用:2难度:0.9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饮少
     
    醉  
     
     
     
     
    者胜   
     
     
    然      
     

    组卷:50引用:3难度:0.9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林hè
     
    wèi然
     
    水声chán chán
     
    tuí然
     
    岩穴míng
     
    huì 明变化
     
    yǔ lǚ提携
     
    gōng chóu交错
     
    宴hān之乐
     

    组卷:119引用:2难度:0.8

(二)课外美文阅读

  • 10.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水而甘。问诸滁人,得(1)于州(2)南百步之近。其山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3)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4)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得,发现水源。②州,州城。③上,宋朝皇帝。④涵煦,滋润化育。
    (1)“丰乐亭”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认为滁州人的安定生活源自什么?
    (3)本文和《醉翁亭记》表达了同样的政治理想,即
     

    (4)挑出描写丰山的句子:
     

    组卷:34引用:1难度:0.6

(三)现代文阅读

  • 11.何不去登山      ①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边缘,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
          ②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的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一生中失之交臂,让你一辈子都矮在平原。
           ④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在一座千万年山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⑤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书里发现。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摩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尽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
          ⑥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身于人类公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的沉郁。浴高处日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
          ⑦这种高度原来就坐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许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拔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
          ⑧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竟有清甜的味道;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⑨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

    (1)谈谈你对文中“登山”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
    (3)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登高望远:
     
     

    俯视一切:
     
     

    (4)本文以“登山”为话题,为何在第⑤段中举了瓦特的例子?
    (5)选文第⑧段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6)你在学习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

    组卷:194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