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远方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2 8:0:9

一、现代文阅读(33)(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21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它有别于其他古典小说的一个特点。其他古典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但多数情况下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红楼梦》绝大多数诗词曲赋都融合在故事情节中。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那部分情节。
          《红楼梦》中通过赋诗、填词、题额、制谜、行令等情节描绘,多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文化精神生活。曹雪芹立意要让这部以亲身经历、广见博闻获得的丰富生活素材为基础而重新构思创造的小说,以“闺阁昭传”的面目出现,所以他把熟悉的素材锻铸变形,写的好像只是日常生活琐事,其实,通过小说曲折反映的现实生活,比表面描写的范围更广阔。
          小说中确有必要写到的诗词,曹雪芹根据要塑造的人物的思想性格、文化修养,摹拟得十分逼真、成功,从而让这些诗词随小说的主体描述文字一道传世。这里的关键在于小说中的诗词曲赋是从属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的。
          海棠诗社诸芳所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湘云的清新洒脱,都自有个性。黛玉作《桃花行》,宝玉一看便知出于谁手。作者在摹拟各人所写诗词时,心中先已存有每人的“声调口气”,“潇湘子稿”绝不同于“蘅芜之体”,而在赋予人物某些特点时,还考虑到他为人行事及与身世经历间的联系。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不但是咏白海棠的佳句,而且完全符合她为人寡语罕言、安分从时,喜欢素朴淡雅,遇到旁人见怪的事情能浑然不觉,因而博得贾府上下夸赞的特点。湘云的“也宜墙角也宜盆”,借此道出她面对自幼在绮罗丛中受到娇养,如今却来投靠贾门、寄人篱下的环境改变,而满不在乎的那种“阔大宽宏”的气量。《咏菊》诗“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大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味道。这样幽怨寂寞的心声,自非出自黛玉不可。作者让湘云的《咏白海棠》“压倒群芳”,让黛玉在《菊花诗》诸咏中夺魁,让宝钗讽和的《螃蟹咏》被推为“绝唱”。以吟咏者的气质、生活态度与所咏之物的特性或咏某物最相宜的诗风暗合,这也是作者的精心安排。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艺术表现上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作者喜欢预先隐写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太虚幻境中的判词和曲,是人物命运的预示;《灯谜诗》回目点明是“谶语”;小说人物咏柳吟花的诗也常常是“诗谶式”的。
          诗谶式的表现方法,可以找出其缺点,那就是给人一种宿命的、神秘主义的感觉,它多少与作者对现实的深刻的悲观主义思想有关。但从小说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来说,它倒可证明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的。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从小说角度看,艺术成就很高。读懂它,欣赏它,才不致辜负曹雪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一片苦心。
    (摘编自蔡义江《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材料二:
          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如果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诗人、词人中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但这样衡量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不是曹雪芹自己的诗词,而是曹雪芹小说里的诗词。如果作为小说里的诗词来看,《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它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若以诗词标准来说,还是有高下之分。一类是作为一种暗示性质,预先用诗词介绍小说人物,如金陵十二钗判词。作为小说看,很巧妙地掌握了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另外一类,《红楼梦》中常常写女孩子组织一些诗社。比如菊花开,组织菊花社,大家写菊花诗。柳絮飘飞,大家组织柳絮社,填柳絮词。这一类作品有它的特色。曹雪芹表现了他各方面的才华,用了各种写作技巧。前边他用了谐音、拆字,概括掌握了金陵十二钗的一生。现在更进一步,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设想每个人的遭遇、性情,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很了不起。《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曹雪芹借着对小说的预言,写出了自己内心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的诗词。如《好了歌》,写世人追求物质的落空。《红楼梦》与很多其他古典小说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根据一段历史、一个神怪的传说写成,而是地地道道的创作,是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是透过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假托“荒唐言”,因为有些他不愿直说,不能直说。外表看是“荒唐言”,真正里面是“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中写得最长最动人的是《葬花词》。托拟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龄写《葬花词》,曹雪芹写得好。但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
    (摘编自叶嘉莹《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诗词吟咏等情节描绘,是作者所处时代的有关文化精神生活的反映,取材于现实,又重新创造,体现作家的艺术才能。
    B.《红楼梦》中有多次诗社活动,众人写诗,风格各不相同,这是作者精心的安排。诗社中所咏之物,常与季节、自然景物的变化有关。
    C.诗谶式的方法是《红楼梦》的艺术特点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很常见。如太虚幻境中的判词、《葬花词》等,都预先暗示人物的未来命运。
    D.《水浒传》《聊斋志异》不同于《红楼梦》,它们只是根据一段历史或一个神怪的传说加工改编,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很有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诗词并非可有可无的闲文,如果跳过不看,往往会影响对前后文意的理解。
    B.《红楼梦》写了日常生活琐事,以“闺阁昭传”面目出现,而实际反映的现实生活很广阔。
    C.小说中宝钗、湘云等女孩们的海棠诗,与她们的为人行事、经历都有一定联系,不能互换。
    D.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胸中有全局,这导致《红楼梦》中的诗都给人一种宿命论的感觉。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用谐音、拆字等方法暗示了香菱的一生,严格说来,不能算是很好的诗。
    B.《红楼梦》开篇的《顽石偈》是好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概括了石头的悲剧,写出了曹雪芹的内心感慨。
    C.脂砚斋批语“(《红楼梦》)从诗词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王实甫《西厢记》中有“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句。
    D.李后主的《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落花春去”寄寓了深远的亡国之痛,而《葬花词》主要表现的是葬花的场景和心里的哀伤,两者层次不同。
    (4)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咏菊》诗的作用。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组卷:18引用:7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亲土豆
    迟子建
          秦山夫妇是礼镇的土豆大户,他们在南坡足足种了三亩,春天播种时要用许多袋土豆种子,夏季土豆开花时,独他家地里的花色最全,要紫有紫,要粉有粉,要白有白。到了秋天,也自然是他们家收获最多了。
          秦山又黑又瘦,夏天时爱打赤脚。他媳妇比他高出半头,不漂亮,但很白净,叫李爱杰,温柔而贤惠。他们去土豆地干活时总是并着肩走,他们九岁的女儿粉萍跟在身后,一会儿去采花了,一会儿又去捉蚂蚱了,一会儿又用柳条棍去戏弄老实的牛了。秦山嗜烟如命,人们见他总是叼着烟眯缝着眼自在地吸着,牙齿和手指都被烟熏得焦黄焦黄的,嘴唇是猪肝色,秦山媳妇为此常常和他拌几句嘴。
          初秋的时令,秦山有一天吃着吃着土豆就咳嗽得受不住了,双肩抖得像被狂风拍打着的一只衣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错了位,没有一处舒服的地方。李爱杰一边给他捶背一边嗔怪:“抽吧,让你抽,明天我把你那些烟叶一把火都点着了。”
          秦山本想反驳妻子几句,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那力气了。当天夜里,他又剧烈咳嗽起来,而且觉得恶心。李爱杰担心秦山,第二天早早就醒了。她将头侧向秦山,便发现了枕头上的一摊血。
          李爱杰忧心忡忡地洗了那个枕套,待秦山起来,一边给他盛粥一边说:“咳嗽得这么厉害,咱今天进城看看去。”
          “少抽两天烟就好了。”秦山面如土灰地说,“不看了。”
          “不看怎么行,不能硬挺着。”
          “咳嗽又死不了人。谁要是进城给我捎回两斤梨来吃就好了。”
          早饭后李爱杰左劝右劝,秦山这才答应进城看病去。
          医生给秦山拍了片子,悄悄对李爱杰说:“你爱人的肺叶上有三个肿瘤,有一个已经相当大了。你们应该到哈尔滨做进一步检查。”
          李爱杰小声而紧张地问:“他这不会是癌吧?”
          医生说:“这只是怀疑,没准是良性肿瘤呢。咱这儿医疗条件有限,无法确诊,我看还是尽早去吧,他这么年轻。”
          夫妻俩回到礼镇时买了几斤梨,粉萍见父母回来都和颜悦色的,以为父亲的病已经好了,就和秦山抢梨吃。也许梨的清凉起到了很好的祛痰镇咳作用,当夜秦山不再咳了,这使李爱杰的心稍稍宽慰了一些。心想也许医生的话不必全都放在心上,医生也不可能万无一失吧。夫妻俩该做啥还做啥,拔土豆地里的稗草、给秋白菜喷农药、将大蒜刨出来编成辫子挂在山墙上。然而好景不长,过了不到一周,秦山又开始剧烈咳嗽,这次他自己见到咯出的血了,他那表情麻木得像蜡像人。
          “咱们到哈尔滨看看去吧。”李爱杰悲凉地说。
          “人一吐血还有个好吗?”秦山说,“早晚都是个死,我可不想把那点钱花在治病上。”
          “可有病总得治呀。”李爱杰说,“大城市没有治不好的病。况且咱又没去过哈尔滨,逛逛世面吧。”
          秦山不语了。夫妻二人商量了半宿,这才决定去哈尔滨。李爱杰将家里的五千元积蓄全部带上,又关照邻居帮她照顾粉萍、猪和几只鸡。邻居问他们秋收时能回来么?秦山咧嘴一笑说:“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
          李爱杰拍了一下秦山的肩膀,骂他:“胡说!”
          两个人在城里买了一斤烙饼和两袋咸菜,就直奔火车站了。火车票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贵,而且他们上车后又找到了挨在一起的座位,这使他们很愉快。所以火车开了一路李爱杰就发出一路的惊诧:
          “秦山,你快看那片紫马莲花,绒嘟嘟的!”
          “这十好几头牛都这么壮,这是谁家的?”
          “这人家可真趁,瞧他家连大门都刷了蓝漆!”
          秦山听着妻子恍若回到少女时代的声音,心里有种比晚霞还要浓烈的伤感。如果自己病得不重还可以继续听她的声音,如果病入膏肓,这声音将像闪电一样消失。
          秦山的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医生告诉李爱杰:“他已经是晚期肺癌了,已经扩散了。”
          李爱杰去看秦山的时候,特意从花坛上偷偷摘了一朵花掖在袖筒里。秦山正在喝水,雪亮的阳光投在他青黄瘦削的脸颊上,他的嘴唇干裂了。李爱杰趁他不备将花掏出来:“闻闻,香不香?”她将花拈在他的鼻子下。
          秦山深深闻了一下,说:“还没有土豆花香呢。”
          “土豆花才没有香味呢。”李爱杰纠正说。
          “谁说土豆花没香味?它那股香味才特别呢,一闻到就让人忘不掉。”秦山打趣道,“就像你身上的味儿一样。”
          李爱杰凄楚地笑了。就着这股笑劲,她装作兴高采烈地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偷花给你吗?咱得高兴一下了,你的病确诊了,就是普通的肺病,打几个月的点滴就能好。”
          “没有大病当然好。”秦山说,“咱都来了一个多礼拜了,该是收土豆的时候了。”
          “你放心,咱礼镇有那么多的好心人,不会让咱家的土豆烂到地里。”李爱杰说。
          “自己种的自己收才有意思。”
          秦山不见了,病服堆在床上,床头柜上的饭盒等东西也不见了。
          一直找到下午两点,处于极度焦虑状态的李爱杰才突然意识到秦山一定是回礼镇了。
          李爱杰赶回礼镇时正是秋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南坡地里起土豆。是午后的时光,天空极其晴朗,没有一丝云,只有凉爽的风在巷子里东游西逛。李爱杰没有回家,她径直朝南坡的土豆地走去。
          李爱杰远远地看见秦山猫腰在自家的地里起土豆,粉萍跟在他身后正用一只土篮捡土豆。秦山穿着蓝布衣,午后的阳光沉甸甸地照耀着他,使他在阳光中闪闪发光,李爱杰从心底深深地呼唤了一声:“秦山——”双颊便被自己的泪水给烫着了。
          秦山一家人收完土豆后便安闲地过冬天。秦山消瘦得越来越快,几乎不能进食了。他常常痴迷地望着李爱杰一言不发。李爱杰仍然平静地为他做饭、洗衣、铺床、同枕共眠。
          秦山在下雪的日子里挣扎了两天两夜终于停止了呼吸。
          由于天寒地冻,在这个季节死去的人的墓穴都不可能挖得太深,所以覆盖棺材光靠那点冻土是无济于事的。人们一般都去拉一马车煤渣来盖坟,待到春暖花开了再培新土。当葬礼主持差人去拉煤渣的时候,李爱杰突然阻拦道:“秦山不喜欢煤渣。”
          礼镇人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秦山的棺材旁边坐着五麻袋敦敦实实的土豆,李爱杰头裹孝布跟在车后。秦山的棺材落入坑穴,李爱杰上前将土豆一袋袋倒在坟上,只见那些土豆咕噜噜地在坟堆上旋转,最后众志成城地挤靠在一起,使秦山的坟豁然丰满充盈起来。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李爱杰欣慰地看着那座坟,想着银河灿烂的时分,秦山在那里会一眼认出他家的土豆地吗?他还会闻到那股土豆花的特殊香气吗?
          李爱杰最后一个离开秦山的坟。她刚走了两三步,忽然听见背后一阵簌簌的响动。原来坟顶上的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上面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停在她的鞋前,仿佛一个受宠惯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那至爱的亲昵。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山说“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突出表现了他对土豆的深厚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B.夫妻俩第一次看完病回到礼镇,李爱杰心想也许医生的话不必全都放在心上,因为她怀抱着侥幸心理,愿意相信秦山的病没有大碍。
    C.李爱杰在去哈尔滨的火车上发出一路的惊诧,这正面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她虽然满怀心事、奔波在旅途中,仍对生活充满温情。
    D.秦山一家人收完土豆后便安闲地过冬天,他们对无法负担治疗有清醒的认识。李爱杰平静地做饭、洗衣、铺床,是因为她对生活已经绝望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在叙述过程中捕捉富于抒情意味的典型意象,开头出现的土豆花与人物的生活相契合,传递出一种朴素与温暖。
    B.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人物对话带有乡土方言风格,显得清新自然,乡村生活场景描摹细致,人物形象淳朴中透露出光彩。
    C.女儿粉萍是小说的次要人物,秦山放弃治疗回家挖土豆,女儿默默地跟在他后面捡拾土豆含蓄地表现出女儿的忧伤与无奈。
    D.小说结尾土豆跟着李爱杰的脚这一情节,暗示着他们的夫妻之情超越了生死界限,并没有因为死亡而中断,引发读者对爱、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3)文中秦山形象鲜明,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良好睡眠的三个评价标准:一是入睡顺利,10至15分钟进入梦乡;二是整个睡眠过程完整,不在中途醒来;三是睡醒后感觉舒适、神清气爽。然而有调查显示,15%至35%的成人觉得自己的睡眠“很糟糕”。
          睡眠质量下降是人们最常见的主诉和抱怨,临床上称为“睡眠障碍”。①_____:入睡难、时间短、睡眠浅、晨昏颠倒。无论是上述哪种表现,大家共同的感受都是“没睡好,不解乏”。
          想睡个好觉需要一些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节律,找准自己的生物钟,才能获得高质量睡眠。②______,不过传统中医认为,子、午两个时辰是每天温差变化最大的时间,这一段时间需要睡眠才有利于健康。除了找对睡眠的时间,③_____。卧室最好挂遮光的厚窗帘;尽量不要在卧室中放置家用电器,如电视、冰箱、电脑等;不要把手机放在枕边。同时要注意,上床后不要再看手机、听广播、看报纸,以免影响入睡。如果睡眠长时间难以改善,患者应尽早到专科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我们“国家发明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
    B.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犟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C.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D.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组卷:1引用:5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材料二: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