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4 2:30:2

一、积累与运用。(共31分)

  • 1.古诗文名句填空。
          在古诗文中,文人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李白寻梦之路艰难,却壮志不泯,“
     
     
    ”(《行路难》),希望有一天能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韩愈降职远调,却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报国之心弥坚;苏轼仕途坎坷,仍写下“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
     
     
    ”(《岳阳楼记》)自勉,心念万家忧乐;辛弃疾虽失意闲居,但仍希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抗金复国,建功立业;宋濂求学艰辛,但仍以苦为乐,“
     
     
    ”(《送东阳马生序》),专心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组卷:151引用:4难度:0.9
  • 2.班级开展“生活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邀请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滋味之美【食物和家之联系】
    ㅤㅤ食物的味道,往往是记忆的味道,是家的味道,那是一种情怀,根深dì固。人们生火、做饭,用食物慰藉家人、níng聚家庭。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满了中国式的人生。炊烟和灶火,总是在不经意间,用点点星火,在寒风xiāo瑟中燃起温暖,在黑夜未央时照亮前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根深dì固
     

    níng聚
     

    寒风xiāo瑟
     

    (2)为语段中加点的字“盛”选择正确的读音
     

    A.chéng
    B.shèng
    (3)中国是注重饮食的国度,选出加线词所指代的器具不是用来盛酒的一项
     

    A.筹交错
    B.一箪食,一
    C.余强饮三大而别
    D.金清酒斗十千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组卷:982引用:64难度:0.7

二、阅读与赏析。(59分)

  • 10.阅读下面非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与书籍(其八)
    叔本华
          ①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现象,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
          ②要求读书的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犹似要求吃东西的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保存着一样。在身体方面,人靠所吃的东西而生活;在精神方面,人靠所读的东西而生活,因此变成他现在的样子。但是身体只能吸收同性质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任何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思想体系,或他的目的物。任何人当然都有他的目的,然而很少人有类似思想体系的东西,没有思想体系的人,无论对什么事都不会有客观的兴趣,因此,这类人读书必定是徒然无功,毫无心得。
          ③“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一则因为再读时更能了解其所述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知道其末尾,才能彻底理解其开端;再则因为读第二次时,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不同,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
          ④作品是作者精神活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那么他的作品常比他的生活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或者大体也能代替他的生活,或远超过它。平庸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有益和有趣的,因为那也是他的精神活动的精华,是他一切思想和研究的成果。但他的生活际遇并不一定能使我们满意。因此,这类作家的作品,我们也不妨一读。何况,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可不必再依赖他人以寻求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⑤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一拿起一本这样的古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的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似的舒适。这原因,大概一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我知道目前要学习古代语言已日渐困难,这种学习,一旦停止,当然会有一种“新文艺”兴起,其内容是以前未曾有过的野蛮、浅薄和无价值。德语的情况更是如此。现在的德语还保留有古代的若干优点,但很不幸的是有许多无聊作家正在热心而有计划地予以滥用,使它渐渐成为贫乏、残废,或竟成为莫名其妙的语言。
          ⑥文学界有两种历史:一种是政治的,一种是文学和艺术的。前者是意志的历史,后者是睿智的历史。前者的内容是可怕的,所写的无非是恐惧、患难、欺诈及可怖的杀戮等等;后者的内容都是清新可喜的,即使在描写人的迷误之处也是如此。这种历史的重要分支是哲学史。哲学实在是这种历史的基础低音,这种低音也传入其他的历史中。所以,哲学实在是最有势力的学问,然而它的发挥作用是很缓慢的。
    (选自《读书与书籍》,有改动)
    【注释】①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
    (1)下列观点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任何人只要多读书多温习就会有所收获。
    B.平庸作家的著作内容不够丰富不值得读。
    C.古老的德语因许多作家的使用而有活力。
    D.作者认为要重视文艺和哲学著作的阅读。
    (2)第②段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3)请细读第③段,并以你读一部经典作品为例,阐述温习的重要性。
    (4)请简要概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提示:请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词。

    组卷:66引用:4难度:0.2
  • 11.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
    作家的秘密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①盛名不再,但很快乐。
          ②近来大家都说我的作家生涯结束了,肠枯思竭,难以挽回。
          ③一切都是我主导的。三十年来,我为了这悲惨结局,按照计划进行。
          ④当年作为作家,我功成名就,其实还可以再好一点,只要我愿意,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达到巅峰。
          ⑤相反,我宁愿从山巅慢慢下滑,体验下坡路的种种崎岖;崎岖只是表面,我在里面找到了温暖的世界。今晚借这封信——将铅封收好,等我死后才能打开,把我多年的秘密公之于世。
          ⑥我当时四十一岁,志得意满,有一天顿悟。我努力的目标——轰动、成名、受到全世界的肯定,顷时全都失去了意义。
          ⑦跟随荣耀而来的物质因素不需理会,我已经太有钱了。其他呢?掌声、胜利的狂喜、教人情愿出卖灵魂的诱人灯光?我每次浅尝,总留下一嘴苦涩。再说——我问自己——怎样才算登峰造极?很简单:你走在路上大家会转过头来窃窃私语,看到没有?是他耶!如此而已,却让你心旷神怡。要搞清楚,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少数人身上,比如有限的政治人物或当红女星。若是作家,要路人注意到你,可不简单。
          ⑧当然,也有负面效果。我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干扰习以为常:回仰慕者的电话和信、访谈、广播节目等等。我真正担心的是:我的每一次成功,不过尔尔,对为数不少的其他人来说,却是极度的难堪。我某些朋友和同僚的脸,在我最风光的那几天,让人看了好生伤心。他们都是老实、认真的好人,跟我情谊深厚,何必折磨他们呢?
          ⑨这才领悟,我要是执意走下去,会有新的收获,更多的桂冠加顶,付出的代价是伤了许多或许不应该被伤害的心。诸多痛苦都可以找到慰藉,唯有遭嫉妒啃噬的伤口是最血淋淋、最深的,难以愈合。
          ⑩疗伤,是我该做的,于是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的成功给大家心中带来多少苦楚,就得让他们得到同样多的安慰。
    ⑪我继续写,并没有放慢速度。在巧妙的掩饰下,我模仿自己无懈可击的才华,写出不那么精彩的作品,并且越来越糟,假装我的创造力逐渐衰退。
    ⑫这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对我来说却并不容易,理由有二:
    ⑬一、得让评论家说出负面评价,而我属于被肯定的作家,赞誉我写得好已经蔚然成风了。评论家一旦把某个艺术家打入冷宫,是很难再改变主意的。我的意思是说:他们会不会发现我开始写一些不入流的东西呢?还是如我所担心的,继续对我赞誉有加呢?
    ⑭二、本性难改。我费了多大的心力试困压抑那澎湃、蠢蠢欲动的才华。再怎么努力写些庸俗的作品,字里行间,总不免透出神秘力量的光芒。
    ⑮但我毕竟做到了,多年来我收敛起外显的天赋,去伪装,光看手法之细着腻就足以证明我得天独厚之处:我写了一本又一本有违已意的书,越来越无力疲弱、不见新意、文学性有待商榷。
    ⑯我每出版一本新书,朋友和同僚的脸就愈见平静、和缓,我将他们从嫉妒的不安中拉了出来。他们重拾对自己的信心,找回人生的和谐,开始真的喜欢我。我曾是他们背上的毒刺,如今我将毒刺缓缓拔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掌声渐弱。但我过得更快乐。身边不再是仰慕者急促的呼吸声,而是热情与感恩。我在友伴的语气中重新听到年少时的坦率、朝气和豪爽。
    ⑱你会问我——你写作只为了那十几个人?你的理想呢?你原本可以激励多少后代子孙的人心?
    ⑲没错,我亏欠朋友和同僚的,与我对所有人应负的责任相比实是微不足道。可是对遍布全球、下一个世纪的读者,我并未缺席。这些年,我善用天赋,偷偷地写下真正属于我的、可为我带来至上荣耀的作品。我将写好的文稿锁在卧房的箱子里,共十二册,请在我死后再传阅。那时,那个人又写出了传世之作。说不定他们还会笑着摇头说:“他把大家都骗过去了,那个家伙,我们还真以为他老糊涂了。”
    ⑳所以说啊,我……
    此时作者中断了他的叙述。老作家因为死神召唤未尽全信,他被发现的时候还坐在书桌前。折断的笔旁边,银白色的头颅倚在纸上一动不动。
    ㉒家人看完信后,打开作家所说的箱子。内有十二个袋子,每一袋都装有上百张稿纸,稿纸上没有半个字。
    (选自《魔法外套》,有删减)(1)作家写这封信时在文坛处于怎样的状态?
    (2)作家说为了达到这种状态,他自己是怎么做的?
    (3)作家解释导致这种状态的动机是什么?
    (4)文章第①段出现“很快乐”,第①段又出现“更快乐”。作家到底快不快乐?结合作家的书信内容,简述理由。
    (5)有人说,小说结尾部分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小说结尾去掉更好。你赞成哪种看法?借助以下“阅读提示”,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阅读提示:
    [问题1]小说为什么要强调作家的年纪?
    [问题2]作家的秘密到底指什么?
    [问题3]在第㉑段作者为何中断了作家的叙述?
          (在小说中,作者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候干脆直接跳出来,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

    组卷:71引用:2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