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2022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 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①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②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③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第 ①段画直线句用疑问句开头有什么作用?
    (2)第 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兴奋地”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称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组卷:306引用:5难度:0.3

一、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 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____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_____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过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过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1)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飞过 透过
    B.掠过 穿过
    C.掠过 透过
    D.袭过 穿过
    (2)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
     
    精神,体现了战士们
     
    的品质。
    (3)这段文字先由作者叙述,然后直接引用人物自述,对这种转换记叙角度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B.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C.便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D.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活泼。
    (4)①这段文字所选用的动词十分符合文章的既定需要,其中“踹”“扑”说明
     
    ,“乱摸”说明
     

    ②文中反复渲染浓烟、烈火是为了强调
     
    ;同时多次写到小孩的哭声是为了突出
     

    (5)对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B.说明在战士心中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同等重要
    C.反衬出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D.反映出战士能够舍身救人的思想
    (6)从文章内容看,这段文字运用了
     
     
     
    描写。

    组卷:119引用:5难度:0.4

二、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

  • 5.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爆破大王”杨根思
    邱冰清
          ①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宣泰路,坐落着一座烈士陵园,纪念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陵园大道中央,杨根思手抱炸药包、怒视敌方的雕塑巍然挺立。
          ②1922年,杨根思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失去双亲,12岁随哥哥到上海当童工。1944年,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后,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
          ③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同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坚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④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工事摧毁,杨根思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
          ⑤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部队正面抗击,指挥部队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多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
          ⑥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1953年6月,朝鲜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⑦“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振聋发聩的战斗誓言。半个多世纪以来,数百万名参祭者来到杨根思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从英雄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⑧杨根思烈士陵园管理科科长唐鹏飞介绍,当前陵园正在参与网络祭扫平台的建设工作,未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重温历史,缅怀英雄。同时,陵园正广泛搜集杨根思烈士的遗物,丰富展陈内容。
          ⑨“我们要发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的窗口优势,担当红色使命,宣讲红色故事。”唐鹏飞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选文主要写杨根思的事迹,为什么开头要从杨根思陵园写起?
    (2)选文第③段至第⑤段主要写什么内容?与课文比较在写法上有何相同点?(请写出其中一点)
    (3)文章第⑦段引用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的战斗誓言,有什么作用?
    (4)选文最后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组卷:175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