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1 1:30:2

一、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 1.书写展示:照范例的格式摘抄以下句子,注意准确规范、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者姓名用“XXX”代替。
    ㅤㅤ许多美的人和关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好的故事》范例: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2.看拼音,写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ㅤㅤ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kǎo chá
     
    2022年冬奥会时强调,要坚定信心、再接再厉抓好各项chóu bèi
     
    工作,确保冬奥会圆满成功。组委会透露,多项“黑科技”助力冬奥会:雪炮射出大量人造雪花,让竞赛场地成为yín zhuāng sù guǒ
     
    的世界;冬奥运动服能dǐ yù
     
    零下30度的严寒,xuē jiǎn
     
    空气阻力;头盔则bié chū xīn cái
     
    地运用了航空航天材料;雷达收发机的准确性xì wēi
     
    到千分之一秒,确保公正cái jué
     
    ……我们相信,精彩激烈的冬奥会一 定会让世界人民rè xuè fèi téng
     
    、xīn cháo péng pài
     

    组卷:7引用:1难度:0.8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8分)

  • 3.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9
  • 5.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7

六、阅读与理解(8+9+25分)

  • 14.请认真阅读《劳动与技术》教材,完成火箭模型制作方案。
    火箭模型的制作ㅤㅤ火箭外形修长,适于飞行,能将卫星、飞船等送入太空,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航天运载工具。我国现在已有多种型号的运载火箭。我们来做一个火箭模型吧!
    ㅤㅤ制作提示:
    ㅤㅤ材料:截取一根长100毫米,横截面直径为20毫米的圆木棍,2个10厘米长的木片(可用冰棍棒代替)。
    ㅤㅤ工具:尺子、木锉、手工锯、砂纸。
    ㅤㅤ制作过程:
    ㅤㅤ(1)在木棍一端标出火箭头的长度,用木锉削出火箭头的形状,并用砂纸打磨。
    ㅤㅤ(2)在木片上画出尾翼形状,共四个,用手工锯按照形状割下,打磨光滑。
    ㅤㅤ(3)把尾翼安装在箭体的下部,用乳胶粘牢。注意安装后使火箭能平稳摆放在桌上。组装时,黏合剂要适量,请及时擦去多余的黏合剂。
    火箭模型制作方案
    材料 名称 规格 数量 用途
     
     
     
     
     
     
     
     
    工具
     
    概括主要步骤:
     
          ②
     
           ③
     
    注意事项(至少写出两点):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15.“天宫课堂”——“宇宙级”的知识浪漫ㅤㅤ①“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当“太空教师”王亚平再度说出这句话,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画上了圆满句号。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上,翟志刚、玉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担当“最高讲台”。
    ㅤㅤ②“飘”在核心舱里的三位航天员相互配合,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航天员的太空家园。空间站里布置着家人的合影和可爱的毛绒公仔,让王亚平休息区的小小角落显得尤为温馨。王亚平仔细向同学们展示了“太空厨房”里的微波炉、冰箱、饮水分配器和食物,还演示了航天员如何利用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等设备在轨锻炼。
    ㅤㅤ③有同学好奇,在太空中能像在地面一样转身吗?叶光富现场做了转身的动作,结果却是上半身向右转,下半身向左转。“怎么才能实现转身呢?”叶光富伸出右手开始不停画圈,成功转身!主课堂内爆发出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完全没想到,真是太神奇了!”天地间物理现象的不同深深震撼了高一学生刘奕赫,“老师说这是一个角动量守恒的问题,现在我们还没有学到,但是我特别感兴趣,课后就想去了解一下为什么他会出现这种情况!”
    ㅤㅤ④水面张力实验是赢得同学们惊叹声和掌声最多的一个环节。王亚平用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拿出时水竟在金属圈内形成了一层水膜,再往水膜上继续加水,水膜越来越厚,最终变成一个大水球。“失重状态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才能做出地面无法做出的水球。”王亚平一边做着实验,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实验原理。
    ㅤㅤ⑤干货满满的授课中,三位“太空教师”还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花朵绽放的水膜、神奇的太空快乐球等“名场面”迅速刷屏。
    ㅤㅤ⑥“天宫课堂”集中体现了我国多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与八年前的太空授课相比,“天宫课堂”的“教室”升级了;8年前,天宫一号的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如今,天和核心舱的活动空间则达到约50立方米,是天宫一号的三倍多。“天宫课堂”的设备也升级了。从抵抗失重环境下肌肉萎缩的小小“企鹅服”,到航天员喝的再生水,一个个细节都体现出我国航天科技的日新月异。高难度高风险的太空出舱已成为中国航天员“必备技能”,他们像搭积木一般搭建起美感十足的T字型中国空间站。此外,通信保障技术更加成熟。在空中,天链一号中继卫星接力保障;在地面,数十个岗位严阵以待——从空间站到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让太空授课“信号满格”,为更充分的天地互动护航。放眼全球,像中国这样的太空授课,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可以做到。
    ㅤㅤ⑦飞天梦与科学梦将引领着更多孩子的梦想,激励他们探索未知,种下科学思维的种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直面世界科技前沿,需要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让公众和前沿科技“相遇”,进一步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附录:中国航天大事年表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
    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1975年,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实现了人造卫星“收放自如”。
    1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2003平,航天员杨利伟飞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7年,“嫦娥一号”来到月球。
    2008年,“神舟七号”带三名航天员飞天,翟志刚顺利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成功,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无人登月探制器。
    2018年,“玉兔二号”探测月球背面。
    2020年,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升空。
    2021年6月,三名航天员来到我们中国的空间站——天宫。
    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
    (选自2021年12月1日《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有改动。)(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别开生面:
     

    日新月异:
     

    (2)“天宫课堂”的三位“太空教师”
     
     
     
    为我们演示了
     
     
     
     
    等有趣的太空实验,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我还有一个新想法:
     

    (3)第⑥自然段围绕第
     
    句话,通过介绍本次天宫课堂
     
     
     
    在这三个方面的升级,展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4)本文语言生动、贴切,比如这一句: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担当“最高讲台”。之所以称之为“最高讲台”,一方面是因为
     
    ,另一方面是因为
     
    。文中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
     

    (5)阅读附录“中国航天大事年表”,你读懂了什么?如果请你给我国航天研究过程找一个关键词,你会选什么?(参考:梦想、好奇心、毅力。团结、勇敢、艰辛、坚持、创新……)结合以上阅读材料,围绕你选定的关键词。写下你此刻的想法。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