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2019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11/16 6:30:1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40引用:3难度:0.9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52引用:2难度:0.9 -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76引用:6难度:0.9
三、课外拓展阅读
-
9.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点一个黑点,拿给人们看。接受这个试验的所有成年人,都毫无例外地回答:“一个黑点。”可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回答却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顶小草帽!”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这样说。“不,这是烤糊的面包片!”另一个声音喊。“不对,这是一只捏扁的臭虫!”第三个声音纠正道。
为什么孩子看到的和成年人不一样呢?而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这样,思维就受到种种牵制和羁绊,思路变得狭窄起来。
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和发现存在于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有想到过的东西之中。”怎么才能想到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呢?这需要对大脑有某种“震动”,就好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万有引力一样。
面对这种“震动”,不是每个人都能萌发创造思维的。还必须打碎锁闭我们心灵的“心里枷锁”,才有可能产生萌发创造性的反应,提出崭新的观点和主意。什么是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呢?
首先,什么事都要找出正确答案。几乎从入学的头一天开始,每一个总是都有一个对应的正确答案,这话自然不错。可是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思考的目标是为了得到一个潜在的唯一的答案,而这个目标往往是书本上的、现成的、前人的经验总结。思维的结果,还是别人的东西。
事实上,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正像法国哲学家爱密勒•查蒂埃说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只有一个主意了。”
其二,“要合规矩”。有些人想问题总是不敢越陈规旧习半步,还有些人遇事总是告诫自己:“要实际些,别异想天开。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声音,扑灭了许多创造理想之火。”
其三,怕被别人当傻瓜,怕出错,强烈的自尊往往成为束缚创造力的阻力。
其四,“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这两种想法同样是心理枷锁。许多人由于从事的不是自己的专业,停止了自己的创造性,许多人怀疑自己的天赋,不敢有创造的设想。
我们处于改革的时代。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这些窒息思维的心理枷锁。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的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1)根据上下文,第2自然段横线上应填写的一句话是
A、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思想没有框框,能够自由地驰骋。
B、这是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生活积累少,文化水平低。
C、这是因为成年人生活积累多,文化水平高,能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D、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可以随意乱说,不受条件框框的限制而说出错误的结果。
(2)下面对短文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的“这样”是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
B.文中画线的“这两种想法”是指“那不是我的专业”和“我没有创造的天赋”。
C.作者在文中重点阐述了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的发挥我们的创造力的观点。
D.作者在分析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时,列了四个理由,这四个理由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
(3)你认为如何才能打碎这些禁铜心灵的枷锁,培养我们的创造力?组卷:314引用:2难度:0.5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灵感并不那么值钱
万维钢 ①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其实,这些迷信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
③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然而事实是,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
④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牛顿的苹果故事完全是传奇。在他之前就有多人有过万有引力的设想,我们有充分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借鉴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数据,然后做了无数计算验证。在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给元素分类已是显学,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已经发现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八音律”,这已经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
⑤斯蒂芬•约翰逊在《好想法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慢直觉”的概念。他说,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连接起来的结果,研究一个问题,开始有个模糊的直觉,选择一个方向往下走,随着研究深入,新想法连接起来,得到新事实支持,慢慢长大。由此看来,“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生物学家克里格•娄在他的《怎样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这本书中指出:不要指望灵感,要指望汗水。
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并行、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几十个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这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做什么研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
⑦从“想法——验证”这个策略来看,创造性思维虽然不怕离奇,但不应追求离奇,因为越是离奇,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离奇的灵感有更大的戏剧性,所以往往被人们记住,接着人们误以为一个想法如果不离奇就不配称为灵感,误以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真正的职业人员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创新,都是在当前基础上的改进。
⑧灵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值钱。创造性思维必须“生之有根,长之靠谱”。所以,鼓励创造性思维应当鼓励尝试,鼓励失败,而不是鼓励妄想。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608期 有删改)(1)第②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作者认为对“尤里卡时刻”的正确理解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
(4)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这是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
B、作者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对创造性思维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作者认为在创造性思维中,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
D、作者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不应该鼓励妄想,而应该鼓励尝试,鼓励失败。组卷:337引用:16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