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新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A卷》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8/1 8:0:9
一、选择题
-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组卷:174引用:6难度:0.9 -
2.能说明教室座位上的小欢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组卷:724引用:9难度:0.7 -
3.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58引用:14难度:0.7 -
4.在学完质量和密度知识后,物理研究小组的几位同学设计了几个物理量的“特殊测量”方案,以下只用一个测量器材不可行的是( )
组卷:190引用:2难度:0.7 -
5.小宇将冰水和热水分别装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过了一会,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小水珠出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931引用:15难度:0.9 -
6.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组卷:1832引用:31难度:0.9 -
7.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组卷:224引用:21难度:0.7 -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55引用:9难度:0.7 -
9.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622引用:27难度:0.7 -
10.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458引用:62难度:0.5 -
11.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95引用:31难度:0.8
六、解答题
-
32.现有一瓶饮料,小明用托盘天平、烧杯和已知密度为ρ0的金属块测出了饮料的密度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 ,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1,读数如图所示,为 g。
(3)把金属块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饮料,使金属块浸没在饮料中,在烧杯液面位置做好标记。测出此时瓶和饮料的总质量为m2。
(4)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饮料,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测出此时 的总质量为m3。
(5)ρ= (用符号表示),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饮料,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组卷:2160引用:29难度:0.3 -
3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的“反常现象” 一般物质凝固时,体积都是变小。但水也特殊,在我国北方地区常遭遇低温冻雪天气,室外的水管被冻裂,原因是水管里的水结冰后,其状态变了,但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故这样使得水箱被胀裂。
一般物质由于温度影响,其体积为热胀冷缩。但也有少数热缩冷胀的物质,如水、锑、铋、液态铁等,在某种条件下恰好与上面的情况相反。实验证明,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导致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当水温降到4℃以下时,上层的水反而膨胀,密度减小,于是冷水层停留在上面继续冷却,一直到温度下降到0℃时,上面的冷水层结成了冰为止。以上阶段热的交换主要形式是对流。当冰封水面之后,水的冷却就完全依靠水的热传导方式来进行热传递。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很差,因此湖底的水温仍保持在4℃左右。这种水的反常膨胀特性,保证了水中的动植物,能在寒冷季节内生存下来。这里还应注意到,冰在冷却时与一般物质相同,也是缩小的。
(1)一般物质凝固时,密度;水结冰时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密度大的水会,形成对流现象,当水的温度达到℃时,密度最大,不再形成对流。
(3)寒冷的冬天,泡热水澡能使身体非常暖和,很受人们喜爱。将冷水和热水一起加到桶里,泡澡时会感觉下层的水温度(填“低”或“高”),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上下层温差都很明显,是因为水的差。组卷:153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