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山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发布:2024/12/1 17:0:1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1引用:1难度:0.5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2引用:1难度:0.9 -
3.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215引用:20难度:0.9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267引用:3难度:0.3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36引用:4难度:0.8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30分)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虎相斗
《战国策》 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①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②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注释】①[管庄子]和下文的“管与”都是人名。②[甘饵]美味的食物。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止有剩骨 在天中行止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意与日去 C.屠自后断其股 悬梁刺股 D.盖以诱敌 寡不敌众 有两虎诤人而斗者 “诤”的义项:
①争夺。②争论,争辩。③直言规劝,使人改正错误。虎者,戾虫 “戾“的部分义项:
①罪,罪过。②违背。③凶暴。④安定。
A.恐/前后受其敌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狼/洞其中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狼之“黠”具体体现在哪里?请任选一处,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5)试仿照对《狼》的多角度理解,从不同角度理解《两虎相斗》的寓意。组卷:189引用:3难度:0.7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25分)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父亲归来那一天
明前茶
①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许多用于观测星系的望远镜是他设计的。组装好的望远镜,被小心翼翼地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还需要父亲前往调试,以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通常,他一出差就在一个月左右。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儿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②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他带回了6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年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被怎样的土地孕育着,才有如此滋味?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生长在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石榴树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果实。
③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它们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④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这干燥的棉枝被父亲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品。掉落的小棉枝,父亲让我从中扯出棉花来,摸摸里面的棉籽儿。他说:“在新疆,许多地方有这样的棉花。那里的棉花质量很好,做一床棉胎,可以用20年都不会扁塌。”
⑤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去调试望远镜,我正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长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
⑥父亲去了0天,回来时带着从花卉市场批发的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一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家里没有这么多花瓶,母亲不仅动用了没有来得及扔掉的白醋瓶、腌腊八蒜的坛子,还抱着余下的玫瑰,送给邻居。令人疑惑的是,在一大捆白玫瑰花的上面,父亲还放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枯萎的花,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是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
⑦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
⑧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喜悦的,不仅是望远镜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高过一本线41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那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并磨制的。满月时,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⑨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选自《北京日报》,2021年7月16日,有删节)(1)父亲归来那一天,带给“我们”哪些“惊喜”?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完成括号里的题目。
①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作者为什么会用“彗星”来比喻“父亲归来”?)
②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加点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
(5)如果把文章题目改为“父亲的礼物”,你认为如何?请说明理由。组卷:49引用:3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