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12/16 20:0:2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 )
组卷:146引用:57难度:0.7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下列观点与“实现共同富裕”相一致的有(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组卷:57引用:6难度:0.7 -
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捷报频传,祖国面貌日新月异。欣逢盛世的你,感受至深至切,为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岁生日,以下最能表达你的心声的是( )
组卷:42引用:6难度:0.6 -
4.202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
①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
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组卷:56引用:2难度:0.7 -
5.2021年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毕节市黔西县的苗族村寨化屋村考察时强调,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化屋村文化广场,总书记对乡亲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下面观点正确的是( )
①共同富裕是全民族的富裕,是所有人一齐实现的共富梦
②乡村要振兴就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由之路
④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能否实现,最重要的要看国家资金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组卷:61引用:4难度:0.7 -
6.2021年5月15日,中国自主实施的首个火星探测任务迎来历史性高光时刻,“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我国开展火星探测( )
①可以极大地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②表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说明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之路
④说明我国正全方位引领世界科技发展,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组卷:947引用:22难度:0.5 -
7.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升空,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我国航天事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现了“从零追赶”到“部分领跑”的跨越。这表明我国( )
组卷:24引用:7难度:0.8 -
8.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重点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体现了( )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是我国当前工作中心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组卷:61引用:9难度:0.8 -
9.“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谐音自古以来就有诸多妙用。广东的“粤省事”、浙江的“浙里办”、湖北的“鄂汇办”、重庆的“渝快办”、内蒙古的“蒙速办”、贵州的“贵人服务”……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各地政务服务平台的“大名”特色鲜明;动感十足,深受老百姓欢迎。谐音命名( )
①有趣好记,让人耳目
②哗众取宠,故意标新立异
③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显温情
④方便群众,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组卷:8引用:5难度:0.7 -
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里的“法之必行”主要强调( )
①科学立法
②严格执法
③公正司法
④全民守法组卷:356引用:51难度:0.7 -
11.“德润人心,法安天下。”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87引用:33难度:0.8
二、材料题(本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
33.【粮安天下】
“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材料一:2020年12月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子和耕地是“两藏”的要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会议要求“18亿亩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只有把这两个要害抓住了才能从基础上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要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材料二:袁隆平院士是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老在鲐背之年依旧在做科研、带学生。他常说:“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成功没有捷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2)袁隆平院士的话让我们懂得了哪些道理?
材料三: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舌尖上的浪费同样触目惊心,令人心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如图是某班思政学习小组在开展“舌尖上的浪费”社会调查时,汇总的统计数据。
(3)针对统计数据反映的问题,为减少“舌尖上的浪费”,请你提几条合理有效的建议。组卷:24引用:3难度:0.4 -
34.仔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担当,生死存亡关头敢于横刀立马,力挽狂澜;有一种信念,面对二万五千里的围追堵截,一往无前;有一种精神,危难面前大义凛然,勇当前锋……它们共同汇聚成一句话——“共产党员跟我来。”
材料二:历史是鉴往知来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治国理政最好的营养剂。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前进路,对于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三: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民族复兴图景,镌刻着几代中国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身影。少年啊,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1)请结合上述材料列举出两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
(2)回顾百年奋斗路,启航未来新征程。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如何践行红色精神?
(3)用一段文字描述“做自信的中国人”的形象。(要求:不少于50字)组卷:121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