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文明是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其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中独树一帜。而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重视,人们总是给这种平原流域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
          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源自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基础性论述。
          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很深的影响,是没有异议的;平原流域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也可以找到不少例证。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而一旦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出于周初人之手的《周易》的第四十九卦是“革卦”,意为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解释革卦的《象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不仅表达了求变之意,而且倡导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性变革。后世对“革卦”及其传文的阐释,也都强调了变革、革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这样一种强调求新求变的思想,既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也反过来催生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中国早期文明道路,就证实了这种历史的变革。就核心观念而言,夏代尊崇君主,殷代尊崇鬼神,周代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清晰可见。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同人类早期文明史上著名的几大文明相比也是较为突出的。譬如作为古埃及文明基本标志之一的象形文字,在长达三四千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大的进展。而作为黄河文明主要标志的汉字,从殷商的甲骨文,经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即从类似象形文字的甲骨文,发展到接近今天汉字形态的隶书,只有千余年的时间。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正是这种文明内生性的历史巨变。即使在秦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不管是其政治体制的核心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等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以往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停滞不前,这可以看作是黄河文明保守性的例证。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事实上,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公平选才的科举制度、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马克思曾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这无疑是对黄河文明求新求变及其创造能力的最高褒扬!
          对于黄河文明中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我们要特别重视。它既是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大河文明的独特之处,也是身处新的大变革时代的当代国人需要从先民身上汲取的思想营养和宝贵品格。
    (摘编自李振宏《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黑格尔认为黄河文明极具保守性,他的观点对后人如何评价黄河文明影响甚大。
    B.黄河文明尽管存在受地理环境影响深、具有保守性等不足,但创新精神更为显著。
    C.《周易》中的“革卦”肯定了推行变革的重要性,并用汤武革命的史实予以阐释。
    D.《周易》传达的变革思想,是三代历史变迁的观念反映,也影响了先秦的历史巨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一直被人们忽视,这为本文立论提供了事实基础。
    B.文章以黑格尔的看法和埃及象形文字为论据,从反面论证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C.文章既纵向展现中国历史发展,又横向将黄河文明与几大文明比较,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从历史事实和权威论断两方面入手,反驳了中国从秦到清停滞不前的传统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一种悠久的文明,历史实证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它所包含的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B.从汉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发展历史来看,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
    C.商鞅说“五霸不同法而霸”,他所说的史实,可视为《周易》中变革思想的实践。
    D.如果认为黄河文明意味着保守,就无法解释古代中国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组卷:11引用:9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会聚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数天后,他们又来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纵论天下大事,谋划建党之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程和全部活动。
    (摘编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3日)材料二
          党史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是对党史内涵所作的高度概括。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学党史,就是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
          习近平指出: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正当其时”,是指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恰逢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十分必要”,即习近平强调的3个“必然要求”: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全党学党史,深意何在?》,学习强国2021年02月21日)材料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任何一段历史背后都是厚重的文化基因,从一穷二白、破败不堪的旧中国,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奋斗与洗礼。青少年要把学习党史作为自己了解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必经之路,把这一百年党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清楚,知晓无数先烈感人至深的故事,感悟先烈的革命精神,将红色种子播撒进心田。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通过学党史,青少年从小建立起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树立长大也要为人民事业出一份力、发一分光的理想信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学史增信”,从小增强青少年为人民做实事的信仰与信念,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怀,正确对待历史是爱国的前提和基础。青少年学习党史,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才能增强底气、骨气,在回望与缅怀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形成爱国的理性认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勇敢地担负起历史使命,以自己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信仰、担当、奉献、牺牲,挺起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
    (摘编自《学党史,帮助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鄂州日报》2021年3月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叶红船到“中国巨轮”,从望志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始终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
    B.恰逢建党百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学习党史意义深远,也体现了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准确把握。
    C.历史发展自有其规律,但人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我们学习党史,把握规律,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进而改变历史发展大势。
    D.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整整一百年奋斗与洗礼,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入学习党史,是为了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B.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学习党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C.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诞辰,风华正茂。我们学习党史,能够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生注入昂扬的精神。
    D.环顾当今世界,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只有正确把握历史,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3)青少年如何利用党史学习的契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9引用:4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泅渡兹勃鲁契河
    [俄]伊萨克•巴别尔
          ①六师师长电告,诺沃格拉德•沃伦斯克市已于今日拂晓攻克。师部当即由克拉毕夫诺开拔,向该市进发。我们辎重车队殿后,沿着尼古拉一世用庄稼汉的白骨由布列斯特铺至华沙的公路,一字几排开,喧声辚鳞地向前驶去。
          ②我们四周的田野里,盛开着紫红色的罂粟花,下午的熏风拂弄着日见黄熟的黑麦,而荞麦则宛若处子,伫立天陲,像是远方修道院的粉墙。静静的沃伦逶迤西行,离开我们,朝白桦林珍珠般亮闪闪的雾霭而去,随后又爬上野花似锦的山冈,将困乏的双手胡乱地伸进啤酒草的草丛。橙黄色的太阳浮游天际,活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云缝中闪耀着柔和的夕晖,落霞好似一面面军旗,在我们头顶猎猎飘拂。在傍晚的凉意中,昨天血战的腥味和死马的尸臭滴滴答答地落下未。黑下来的兹勃鲁契河水声滔滔,正在将它的一道道急流和石滩的浪花之结扎紧。桥梁都已毁坏,我们只得泅渡过河。庄严的朗月横卧于波涛之上。马匹下到河里,水一直没至胸口,哗哗的水流从数以百计的马腿间奔腾而过。有人眼看要没顶了,死命地咒骂着圣母。河里满是黑乎乎的大车,在金蛇一般的月影和闪亮的浪谷之上,喧声、口哨声和歌声混作一团。
          ③深夜,我们抵达诺沃格拉德市。我在拨给我住的那间屋里,看到了一个孕妇和两个红头发、细脖子的犹太男人,还有个犹太男人贴着墙在蒙头大睡。在拨给我住的这间屋里,几个柜子全给兜底翻过,好几件女式皮袄撕成了破布片,撂得一地都是,地上还有人粪和瓷器的碎片,这都是犹太人视为至宝的瓷器,每年过逾越节才拿出来用一次。
          ④“打扫一下,”我对那女人说,“你们怎么过日子的,这么脏,一家子好几口人……”
          ⑤两个犹太男人应声而动。他们穿着毡底鞋,一蹦一跳地走动着,收拾掉在地上的垃圾。他们像猴子那样不发一声地蹦跳着,活像玩杂耍的日本人,他们的脖子一个劲地转动,红涨起来。他们把一条破烂的羽绒褥子铺在地板上,让我靠墙睡在第三个犹太人身旁。怯生生的贫困在我们地铺上方汇聚拢来。
          ⑥万籁俱寂,只有月亮用它青色的双手抱住它亮晶晶的、无忧无虑的圆滚滚的脑袋在窗外徜徉。我揉着肿胀的腿,躺到破褥子上,睡着了。我梦见了六师师长。他骑着一匹高大的牡马追赶旅长,朝他的眼睛连开两枪。子弹打穿了旅长的脑袋,他的两颗眼珠掉到地上。“你为什么带着你的旅掉转枪头?”六师师长萨维茨基冲着脑袋瓜开花的旅长怒吼道,就在这时我醒了过来,原来那个孕妇在用手指摩挲我的脸。
          ⑦“老爷,”她对我说,“您在梦里又是叫又是踢。我这就给您的地铺挪个角落,省得您踢着我爹……”
          ⑧她的两条骨瘦如柴的腿,支着她的大肚子,打地板上站了起来。她把那个睡着的人身上的被子掀开。只见一个死了的老头儿仰面朝天地躺在那里,他的喉咙给切开了,脸砍成了两半,大胡子上沾满了血污,藏青色的,沉得像块铅。
          ⑨“老爷,”犹太女人一边抖搂着褥子,一边说,“波兰人砍他的时候,他求他们说:‘把我拉到后门去杀掉,别让我女儿看到我活活死去。’可他们才不管呢,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他是在这间屋里断气的,临死还念着我……现在我想知道,”那女人突然放开嗓门,声震屋宇地说,“我想知道,在整个世界上,你们还能在哪儿找到像我爹这样的父亲……”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了如“攻克”“开拔”等军事术语,以战报式的叙事开头,交代了战争背景。
    B.文中画线句把两个可怜的犹太人的动作写得滑稽可笑,却让读者倍感悲哀,心生同情。
    C.作者通过对六师师长枪杀旅长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残暴、滥杀,令人恐惧的军官形象。
    D.文章结尾处作者借犹太孕妇之口表达了对战争无情的控诉和对美好、善良人性的赞美。
    (2)文章第②段堪称小说中写景的经典段落,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巴别尔的小说结构不同寻常,请场景设定和情节安排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组卷:10引用:2难度:0.4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8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车子行驶在油亮的马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一排排涌过来,如一群身着彩裙的女子。先入眼的是榆树,       。有几头黑花奶牛早已等在那里,晃着短尾巴舔舐地上的树叶,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吃完。车子一晃,一排白杨树金灿灿地压过来,杨树穿成黄金甲的模样,片片金叶的明艳,亮得我睁不开双眼。杨树的枝条刺破天空幽蓝的包浆,有大朵的白云飘过来,任性地铺开。十月的北疆,太阳光在路面肆意地跳跃,每走一步,就会掉进自然的画框。我的眼睛,还没有做好接受视觉盛宴的准备,目光竟有些惊慌。视野更加宽阔起来,天和地,陡然大得无遮无拦。连路边的芦苇棵,都长成小树的样子,顶着满头锡白色的芦花自由摇摆。胡杨树一片片长在荒野,躯干黧黑粗糙,看起来像一群不拘小节、胡子拉碴的汉子。即使枯黄了枝叶,也挺拔地站立,一副不向寒秋低头的架势。
    (1)下列各句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树干粗短
    ②一棵棵敦实地站着
    ③树下的绿荫也是圆圆的
    ④风摇下青青黄黄的叶片
    ⑤枝丫发育成一个蓬松的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⑤③④②
    C.②①⑤③④
    D.②⑤③①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为:“十月的北疆,太阳光明亮充足,每走一步,就会被自然景色迷倒,我的双眼都看不过来。”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好?

    组卷:12引用:5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在认真观察漫画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漫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17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