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陕西省安康中学高考语文质检试卷(5月份)(一)

发布:2024/7/6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日月年”是一种积累性的、分析性的、以小观大的时间观念,而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年月日”是一种统观的、综合性的、以大观小的时间观念。中西方“年”“月”“日”顺序不同,顺序不同主要体现在第一关注点上。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很受时间观念的影响。
          西方小说、神话和史诗,叙事总是从一人一事一景(具体时空)开始。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是以英雄、美人、战争这样的顺序写下来的,它首先聚焦的是阿喀琉斯的女仆兼情人,被主帅阿伽门农霸占,英雄发怒,退出战场。而中国人的叙事总是从一个宏大的时空框架开始,我们古代的历史小说、神话小说、传奇小说都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夏商周历朝写起,用一个大时空来包容小时空。比如《水浒传》,它开头一回就说“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用四句话把五代十国天下干戈包罗进去了,然后因为天下太乱了,所以上天就派霹雳大仙赵匡胤下凡,从赵匡胤开国写起。一跳跳到宋仁宗时代,洪太尉误走妖魔;再一跳跳到北宋晚期端王和高俅的出现,宋徽宗继位。这么一回半写了一百四十年,后面九十八回只写了二十四年。用一个大时空包容小时空,用这种结构方式去体验天地之道,一百单八将的出现,事关天地运行秘密,关乎王朝的气数。我国很多古典作品都是这样的。中西方叙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也就是第一关注点不同。
          这样下来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西方关注具体时空,一个具体的事情它就必须交代它的来龙去脉,所以西方的叙事长于倒叙,例如刚刚讲的《伊利亚特》,英雄阿喀琉斯退出战场了,战争逆转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下就退到十年以前战争是怎样发生的,用倒叙来交代这件事情的原因和经过。而东方的叙事呢?在大时空的背景下对书中人物的命运和事态发展趋势等内容都了解了,有一种预言性。它长于预言性叙事,也就是说事情还没发生,就有暗示在文字中,读者有预感在心了。读者是带着一种高深莫测的命运感,去读故事的。像《封神榜》,姜子牙还没下山,就知道各路神仙都要到封神台上来。《红楼梦》才写了几回,太虚幻境出来了,金陵十二钗的带有预言性的册子出来了,把这些人的命运暗示出来了。
          晚清有个著名的翻译家叫林琴南,他译了一百八十多部外国小说。林译小说在晚清的影响很大,他总把一种具体的事物译成宏观的大时空的表述。比如说《堂吉诃德》,书名是人名,直译过来,当时的中国人会不知所云,他译成了《魔侠传》。还有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他译成了《黑奴吁天录》,黑奴是一个种族,吁天就是向天申冤求救。像美国长篇小说《飘》,拍成电影后,如果译为“飘”,高票房不会飘到你的口袋里去,中国译成《乱世佳人》,这样的话才会更有票房价值。现在我们港台翻译西方的影视都是这样,把它译成一个大时空、有意喻的、有伦理定位的东西。这就是中西方思维的第一关注点和顺序的不同,跟我们整个叙事文学都有关系。
    (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大多从宏大的时空开始,用大时空来包容小时空,用这种结构方式去体现深刻道理。
    B.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不同,西方文学一般不太关注一个大时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西方叙事长于倒叙。
    C.中国的叙事多是在大时空的背景下通过预言性叙事预先对书中人物的命运和事态发展趋势做出暗示。
    D.林琴南翻译《魔侠传》是从一个宏大的时空框架开始叙事,这实际上是有意喻的,是有伦理定位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中西方时间观念的第一关注点和顺序的不同与叙事文学的关系的分析,证明了中国的叙事更有价值。
    B.文章第二段以《伊利亚特》为例论证荷马史诗叙事以英雄、美人、战争这样的顺序写下来的正确性。
    C.文中以《飘》的电影名称被译成《乱世佳人》为例论证大时空、有意喻的、有伦理定位的东西才能获得高票房。
    D.除了大量的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我们对中西方叙事的不同有了一定的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来说,中西方叙事的第一关注点不同,叙事的方式也不同,这与其不同的时间观念有关。
    B.虽然《红楼梦》前几回的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就暗示出来了,但是这并不是倒叙手法。
    C.相较于西方作品,我们的古典作品在采用预叙或者预言性叙事时,会让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
    D.《黑奴吁天录》是翻译家林琴南对《汤姆叔叔的小屋》这一作品进行的宏观的大时空的表述。

    组卷:7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按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使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的称为雾。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在1km以上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在这种情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摘编自聂可可《关于治理雾霾大气污染的研究报告》)材料二: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2014年1月,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多方面采取举措。2017年,李克强总理亲自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写入报告。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三:
          上个星期北京雾霾特别严重。这几年我有亲戚和朋友在经受疾病折磨。每当想到这些,我真希望自己真的是外星人,可以逃回我的星球。但是很可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这不仅仅是政治家讨论的问题,也是所有人的责任。今天我们都已经没有选择。
    (摘编自马云演讲稿《如果地球病了,没有人会健康》)(1)如所示图解,最符合材料一相关表述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3年,“雾霾”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中,并很快成为年度热门词汇之一。
    B.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因此相对湿度降低,雾就会变成霾。
    C.“我真希望自己真的是外星人”“但是很可惜”,马云的这些话是为了强调不能去别的星球的巨大遗憾。
    D.雾霾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属于灾害性天气,控制PM2.5是减少雾霾的重要途径。
    (3)材料三关于雾霾的演讲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组卷:0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青年龙平平      一九一五年九月十五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出版。出刊时,除了陈独秀,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九月小阳春,上海城隍庙前的早摊铺里,汪孟邹、陈延年、陈乔年三个人边吃边聊。
          汪孟邹问:“延年,我想正式聘请你们来杂志社做工,当个编务如何?”
          陈延年毫不犹豫地回绝道:“不,我不和陈独秀共事。”
          汪孟邹说:“延年,你别急着拒绝,先听我说。……”
          延年想了想,说:“行,汪经理,我们愿意当编务。这是因为你,而不是因为他陈独秀。”
          汪孟邹无奈地摇摇头:“你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倔。好,你们慢慢吃,我去群益书社办事去。”
          汪孟邹来到群益书社,陈独秀、易白沙正在和陈子寿两兄弟商量《青年杂志》发行的事情。他刚刚坐下,门外传来邹永成的声音:“仲甫先生,好消息、好消息!”陈独秀赶紧起身相迎。
          后脚还没踏进门,邹永成就迫不及待地说:“仲甫先生,两件好事。第一件,《青年杂志》在湖南反响很大,他们一下子就订了三百本,要你们赶紧发送。第二件,震旦学校校董柳文耀来找我,想请你今天下午去他们学校做演讲,给师生们讲一讲你那个绕口的‘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讲一讲你提出的那个‘新青年的六个标准’。我自作主张替你答应了,还替你收了三十块大洋的演讲费。”
          陈独秀激动地站了起来:“好事呀,走,我们现在就去。”
          当天下午,震旦学校礼堂挤得满满当当,走道上也站满了听众,延年、乔年也在其中。
          陈独秀一身西装,在柳文耀的引导下容光满面地走上讲台。他手中没有讲稿,张口就来:“各位,有人说,你陈独秀提的那个‘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太绕口,我们听不懂。那我就给你们说得明白一些。大家知道,道光十九年,林则徐禁了鸦片,英国人打进了中国。人家船坚炮利,我们一败涂地。于是,就有人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第一道觉悟一知道我们技不如人,要向人家学习。后来有人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不光是技不如人,最重要的是国不如人,是洋人的制度比我们先进,于是就有了戊戌变法、晚清新政,直至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这是第二道觉悟。可建立了民国又怎么样呢?洋人照样欺负我们,老百姓照样吃不饱饭,袁世凯照样要当皇帝。这是为什么?这就不光是我们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了,最根本的是我们思想、道德、理念不如人家先进。袁世凯要复辟,首先要拜孔教三纲为国教,要用这个统治了中国两千年的腐朽思想继续奴役人民,而国民也习惯和听命于这个腐朽的道德理念。这就是我们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我说的‘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就是思想的觉悟、道德理念的觉悟。说到底,是人的觉悟。这最后的觉悟就是要换脑子,要找到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人民,塑造新一代的青年,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家。”
          讲到这里,陈独秀的眼睛凝视着远方,他看到了他的两个儿子。三个人的目光一碰撞,延年、乔年眼中闪着光,陈独秀立刻表现出异样的激动,提高了嗓门:“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是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我辈青年,应该是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的新青年;应该是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的新青年。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第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第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第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第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第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第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条标准,总的来说,就是民主与科学。造就中国的新青年,唯有民主和科学并重。民主与科学是检验一切政治、法律、伦理、学术以及社会风俗、人们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唯一准绳。凡违反民主与科学的,哪怕是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民主和科学是朝阳,而现今的中国却是一个被捂得严严实实,发着霉、烂着疮、流着脓的老房子。怎样才能让民主和科学的阳光照亮老房子呢?过去,我们用的是最简单的方法,把房子给推倒。可是你推倒了房子,那霉、疮、脓依然藏在里面,长出来的依然还是那些腐朽的脏东西。所以,中国要强大,不仅要推倒那所老房子,更重要的是挖掉腐朽的根源,来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用民主和科学的理念武装我们的青年。怎么武装?大家都在探索。我的意见是,让我们先从入心入脑的日常生活做起,从我们的说话、写字做起,我们要提倡白话文,说大家都懂的话,写大家都能明白的文字,我们要用新文学的力量去启蒙大众的思想。”
          演讲结束了,礼堂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掌声响彻天宇,经久不息。人们沉浸在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碰撞中,久久不愿离去。
    (节选自《觉醒年代》,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陈独秀,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体现了陈独秀对《青年杂志》的付出和重视。
    B.“袁世凯要复辟,首先要拜孔教三纲为国教。”这句话表明,中国落后的最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落后。
    C.“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运用比喻,形象地指出青年的可贵,为下文作铺垫。
    D.“演讲结束了,礼堂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从侧面表现了陈独秀的演讲带给青年的触动之巨大。
    (2)陈独秀的演讲带给人们极大的震撼,请结合演讲内容分析产生这种震撼的原因。
    (3)文中对于演讲听众的描写,既有群像描写,也有个体描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对此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豪猪生活在林木茂盛的山区丘陵,在靠近农田的山坡草丛或密林中数量较多。食物包括根、块茎、树皮、草本植物和落下的果实。豪猪为夜行性动物,①_____,晚间出来觅食。行动缓慢,反应较差,夜出觅食常循一定的路线行走,并连续数晚在同一地点觅食。豪猪在冬季有群居的习性。豪猪的活动范围较固定,常在深山老林,多成群结队,破坏庄稼。
          平时豪猪身上的棘刺贴附于体表,当遇到敌害或发怒时,会迅速将身上约1米长的棘刺直竖起来。由于肌肉的收缩,使身上的硬刺不停地抖动,如同和颤动的钢筋一样,互相碰撞,发出“唰唰”的响声;同时嘴里也发出“噗!噗!”的叫声。它以背部和臀部朝向入侵者,使全身的棘刺竖立起来并急骤地颤动,②_____。有时,它还能将背部的硬刺靠肌肉弹动的力量,一支一支地射出来,如同开弓放箭一般,只是这些箭射出后的力量很小,没有杀伤力,③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豪猪”其实和猪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由于生活习性与猪相似被冠以“猪”名,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蜗牛”不是“牛”,“壁虎”不是“虎”等,请简析“壁虎”得名的原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3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十八大到二十大的中国
    年份 2012年 2021年
    国内生产总值 51.9万亿元 114.4万亿元
    人均GDP 6100美元 12551美元
    进出口总额 3.9万亿美元 6.9万亿美元
    城镇化率 53.10% 64.73%
    高速铁路里程 3084千米 40000千米
    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 10298.4亿元 27956.3亿元
    5G基站 0 139万个,占全球60%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项事业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取得的成就让中国自豪,让世界惊叹。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富起来,强起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