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故乡》2023年同步练习卷(6)

发布:2024/10/3 4:0:1

一、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88引用:2难度:0.7
  • 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组卷:87引用:2难度:0.9
  • 3.根据语句的意思,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_____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②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_____
    ③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_____起来。
    ④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_____

    组卷:66引用:2难度:0.9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95引用:2难度:0.9

二、基础知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继    父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蹭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心里就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包骨头了!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
    “再能顶啥用,还不就是人家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了,欺生。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得去?凭啥还要看他们的脸色?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他倒劝起母亲来,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子骨硬朗着哩,孙子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胎,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您?
          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他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爸,您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
          倘若您病在床上,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您多少啊?!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我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本文有删改)(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3)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
    (4)“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组卷:61引用:3难度:0.5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
    沈天鸿
          ①我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看到了时间流逝的痕迹,进入眼帘的人和事物,都因与我上一次保存在记忆里的印象有了一段距离而显得遥远,这使我有些恍惚,他们同我打招呼,说话的声音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通过一根电话线传来,细小而飘忽。我的神情可能因此有些怪怪的,因为他们总是很注意地看我一眼或几眼,然后才匆匆走开。
          ②他们知道他们已经变老了吗?我凝视着他们的脸或背影,看见时光之手不停地在他们身上抚摸——时光之手没有光,它投下的是阴影,正是这种抚摸使阴影进入生命,使生命逐渐失去光泽。但他们对此显然毫无知觉,因为时间的长度还不够,距我上次回来才几个月而已。而且,人总是很难看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我同样如此。
          ③天气很好,风轻柔地吹着,带着傍山依水的故乡特有的那种我熟悉的气息。这唤起了蕴藏在我心中的亲切感,但仍然有些不对头,它吹在我身上产生的感觉总是夹杂着陌生与疏远。因为太熟悉了才陌生?似乎是这样,如果展现在我面前的不是故乡而是异地,我不会觉察到时间流逝的痕迹,也不会有现在这种感觉,因为本来就是陌生的地方或者事物,足以制止陌生感觉的产生——异地本就是陌生的,有何陌生可言?
          ④不变的是生活,不仅与我上一次回来时相比毫无变化,与我许多年前回来时也毫无本质的不同。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甚至连那些长在田中的水稻,地里的玉米黄豆,也如同不曾更换——它们与十年、五十年或者数百年前有什么不同?而人虽然更换了,劳作的姿势以及身影,却不曾更换。比如说我现在看见的那个剥玉米的老女人的姿势和神情,她投在下午的地上,鸡鸭在上面跑来跑去,甚至很从容地将屎尿遗在其中的那个影子,与在她之前生活过、剥过玉米的那些女人有什么不同?玉米在她手上缓慢地旋转着,一柱金光从逐渐被剥开的包皮中长出,最后完全赤裸,像是被什么用牙齿细细地很小心地咬过,留下了极规则的牙痕。那是谁咬的呢?反正不会是人。也许是时间?很可能是的,人所食用的,都是已经被时间咀嚼过之物,只是人很少意识到罢了。现在,秋天下午的阳光很温和地照耀在那根玉米上,玉米迸出的光更强烈了,照亮了那女人低着的脸,有些像波动的水光一样在那女人脸上闪烁,使那张憔悴而且苍老的脸竟然颇为光彩起来。我有些惊讶,仔细想想,这并不完全是因为那金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女人安详从容的神情。
          ⑤一个剥玉米,睡下去就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醒来的乡村老妇也能如此从容。
          ⑥她此刻的眼里除了玉米,还能看见什么?
          ⑦她看见我了,或者说是感觉到有个人走到她面前了。她本能地抬起头来,看见这个走过来的人是我,她笑了一下,算是招呼,顺手将脚边那些剥下的枯萎的玉米包皮拢了拢,又低下头一如既往地剥她的玉米。
          ⑧我有点惭愧,在故乡,我只是个闲人。
          ⑨我抬头看了看天空,天空万里无云,阳光将天空的深蓝淡成了浅浅的瓦蓝,风在天空中吹着,但看不到天空有被风吹动的迹象,也看不到流逝的时间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⑩我的心情忽然轻松起来,我认出了故乡——天空,是比地上的故乡更高也更真实的故乡。
    (1)文章第④段中画线部分的两个问句,在文章内容表达上有何效果?
    (2)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详细描写“剥玉米的老女人”?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⑨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探究文章结尾“我认出了故乡——天空,是比地上的故乡更高也更真实的故乡”一句中两个加点“故乡”的意蕴。

    组卷:15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