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 15:0:1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舞蹈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中国舞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四个方面。
中国舞蹈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扬。中国舞蹈蕴含诸多民族元素,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中国舞蹈对民族文化的传扬主要分为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一方面,中国舞蹈传扬了磅礴大气的汉族文化。在长袖舞、古典舞等中国舞蹈表演中,通常会融入我国汉族古代长褂襦裙的服饰,从而彰显汉族人民的端庄大气、含蓄唯美……另一方面,中国舞蹈也传扬了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如通过表演新疆舞、藏族舞等体现多元的民族文化,这些少数民族舞蹈洋溢着热情的气氛,在表演中热烈奔放,极具生活气息,充满了不同的地域风情,传扬了民族文化的特征。
中国舞蹈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扬。中国舞蹈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在舞蹈中会融入民俗元素,使舞蹈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间接了解了更多民俗艺术,对传扬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如在中国舞蹈中,可表现剪纸艺术、木偶艺术、风筝艺术等,通过服饰妆容模仿民俗艺人、通过肢体动作展现民俗技艺等,通过多样的形体表演,传达民俗文化内涵,加深观众对民俗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中国舞蹈还展现出我国一些重要的民俗节庆的特征。在民俗节庆日,中国舞蹈的表演会尽可能还原节庆日的热闹场面,通过舞蹈演员之间的合作,表现民俗技艺,让更多人了解民俗文化、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中国舞蹈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扬。中国舞蹈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逐渐发展起来,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表演特征,传扬中国历史文化。如舞蹈演员在表演唐朝舞蹈时,会营造华贵典雅的氛围,身着唐服,手抱琵琶,缓缓展现舞姿,在宫廷音乐的烘托下表现大唐舞蹈的雍容大气。中国舞蹈还能展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项目,在表演中融入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演员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展现书法技艺,在服饰妆容中展示绘画色彩,使观众感知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中国舞蹈还会讲述中国历史故事,通过肢体动作和情景还原,将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呈现在舞台上,加深观众对中国历史故事的了解,传扬历史文化。
中国舞蹈是对时代文化的传扬。中国舞蹈虽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与时俱进。新时代的中国舞蹈在与其他舞种的交流融合中展现出别样的风采,实现了对时代文化的传扬。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舞蹈融入了更多流行元素,将爵士舞、街舞、团体舞等众多舞种的特征融入其中,舞蹈演员身着中国服饰,展现翻转颠倒、动感十足的舞姿技艺,通过新潮夸张的肢体动作,展现出流行时尚。
综上所述,中国舞蹈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呈现出中华文化多元化的丰富内涵,并以其深厚的底蕴和风采多方面传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郭璟怡《中国舞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材料二: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舞蹈所蕴含的形象、技艺、韵律和情感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印记,对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无言之美的舞蹈艺术,肢体动作的抽象性、模糊性与多义性,决定了其审美特性和诗学品格。中国舞蹈在形象表现方面充分彰显出中国古典特色,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审美特征,具有形象美。在舞蹈中,演员通常穿戴各式各样的服饰,辅以美丽的妆容,通过极富美感的外在形象,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
中国舞蹈的特色之一是讲究肢体的舒展,借助各种肢体动作表达舞蹈主题、传情达意。舞蹈演员通常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娴熟的舞蹈技艺,通过在舞台上展现舞蹈技艺、表达舞蹈内涵,给观众以美的观感和心灵的舒悦。中国舞蹈技艺通过动作的协调转换、身体的翻转变化来展现事物特征,通过技艺的美感突出事物形象,使舞蹈表现更加生动逼真,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感受舞蹈传达的生动的故事内容。
中国舞蹈通常与声乐互相配合表现,舞姿和声乐的相互融合体现了韵律美。在舞蹈表演中,音乐缓缓播放,舞蹈在优美的音乐中展现出不同的舞姿,时而跃起,时而俯身,时而旋转,时而倒卧,在舞姿丰富的变化中表达着音乐的主题和韵律。在双人舞或者群舞中,舞蹈跟随音乐指令发生的变化会更明显,舞蹈演员会在音乐中展现整齐划一的动作或者相互支持完成动作,使舞蹈更符合音乐的韵律要求。
中国舞蹈是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舞蹈表演中并不只是外在形象的展现,而是会充分传达舞者的情感,与观众交流,使观众感受到舞蹈的内涵。中国舞蹈通常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显露出丰富的情感倾向,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神态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让观众感知故事中人物的复杂心情,从而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舞蹈主题。中国舞蹈通过情感的传递,达到与观众情绪的相互融合,引发观众共鸣。
中国舞蹈通过肢体语言传情达意,呈现出多元化美感,吸引了大批观众,使他们获得良好的艺术享受。
(摘编自《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舞蹈的独特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舞蹈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是对汉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传扬。
B.中国舞蹈以在舞蹈中展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项目、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等方式传扬历史文化。
C.中国舞蹈讲究肢体舒展,借助各种肢体动作传情达意,表达舞蹈主题,具有技艺之美。
D.中国舞蹈的韵律之美都要通过舞蹈与音乐的互相配合、舞姿和声乐的相互融合来体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舞蹈能吸引观众,使其获得艺术享受的最主要原因是吸收了西方舞蹈元素,呈现多元化美感。
B.在中国舞蹈中融入民俗元素,使舞蹈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是传扬民俗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C.在舞蹈表演中,演员服饰丰富,妆容美丽,外在形象富有美感,有利于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D.中国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扬中国文化的重任,其自身也须与时俱进。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论证材料一“中国舞蹈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扬”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舞蹈《双节棍》将中国传统功夫与流行的说唱元素搭配,极具动感表现力。
B.舞蹈《七月火把节》中,演员们展现手持火炬围炉跳舞的动作和欢乐场景。
C.舞蹈《昭君出塞》通过肢体动作和情景还原,展现王昭君哀婉幽怨的故事。
D.历代中国舞蹈,如商代的巫舞、唐代的宫廷乐舞,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4)有专家认为,舞蹈创作与表演要遵循“诗一情一意”的递进结构原则。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结合你的思考,简要说明如何让中国舞蹈更好地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卷:10引用:6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庄的婚礼
田光明 王大奎的孙子要结婚了。爷爷想着,孙子大学毕业,在省城西安上班,一定要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于是,爷爷吩咐儿子,在县城最高档的酒店预订了酒席。
孙子带对象回来了,他和村长是发小,他们聚了几次,孙子和对象都变卦了,说是要在家里举办婚礼。王大奎跺着脚,瞪着眼,他心里有着千万个不乐意。
村庄里五十五户人家,二十五户都迁到了镇上住,还有六户住到县城里。村里冷冷清清,野草长得和房檐一样高,就剩了些老人和几个残疾人,找个主事帮忙的人都难,这婚礼能办成吗?
“年轻人,突发奇想!”王大奎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抽着烟,心里七上八下,纵横交错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无奈。
孙子执意要这么办?谁也改变不了。
王大奎三十岁出头时,没有寻下媳妇。爹娘都急疯了,烧香拜佛,托人送礼。最终,用三斗麦子,从南山坳里给儿子领回了媳妇。一家人出门走路,头都抬得老高。
大奎爹站在场院里,高着嗓门,向邻里乡亲们保证,把儿子的婚礼办得红火,要让大家吃饱,喝好。
那年春天,爹从大奎的舅家、姑家、姨家凑了几斗麦子,两斗黄豆,磨面,做豆腐。让大奎从镇上的百货店里给媳妇买了身新衣服,一块碗口大的镜子,一把雨伞,一双红艳艳的鞋。择了个黄道吉日,迎娶媳妇进门。
婚礼前三天,全村停了农活。大总管是队长蛮娃,男女劳力帮忙。大人小娃,穿着过年的新衣裳。男人村上村下跑着,搬桌子拉凳子,借来锅碗瓢盆,搭棚起灶,妇女围在厨房,择菜刷碗,忙活着,嬉闹着。
村庄升腾的炊烟,裹着浓郁的香味,在村里村外弥漫。远远赶来的几个乞讨者,靠在场院的麦垛上,嘴角流着口水。
婚礼当日,总管蛮娃有言在先,主要亲属,随礼的客人上席,其他外人靠边,村里帮忙的人,尽心尽力,要把事执硬。就这样,防来挡去,还有不该上席的混上了席,菜到桌上,筷子都在打架,主家准备的米面油吃得都见底了。送走了客人,村里帮忙的男女,拉长着脸,自己动手熬了两锅大烩菜。主家又从代销店赊了烟酒,招呼大家。大奎爹红着脸,和儿子给众人敬酒,道歉致谢。
大总管蛮娃喝醉了,他哭着闹着,掀翻了酒桌。
王大奎心里清楚,蛮娃大他两岁,他娶的媳妇是媒人先介绍给蛮娃的,他家拿不出那三斗麦子,媒人才把她说给了他,成全了今日的婚礼。从此,两家人见面都绕着走,长时间都不说话。
土地下户后,王大奎家分得了二十亩薄地,一家人心齐,耕田种地,养猪养羊,铆足劲挣钱囤粮,给儿子订婚。拆了土房子,建起了砖木的瓦房子,就四处张罗着给儿子寻媳妇。
山区条件差,订婚就难。儿子在西安打工,谈了个山西姑娘,女方家穷,父母彩礼要得多。没办法向亲戚借,银行贷,给女方家过了彩礼,按要求就筹划着结婚。
王大奎挺直腰杆,在场院里向邻里们说,我儿子的婚礼一定要办得红火,上档次,全村第一。
婚礼当日,在门前的场院里摆了三十桌酒席。请了三位大厨,八凉八热,有鱼有鸡。酒桌开席,一眨眼,就被客人涌满。村里帮忙的,亲友随礼的人,拖家带口,都涌上了酒席。这些年,家家有余粮,但不是天天都吃肉,人们还是稀罕着坐席。盘子上的鱼没翻身,鸡没展翅,就被大嫂大妈装进袋子。
客人一茬一茬来,又一茬一茬地走,吃着流水席,备好的米面,宰的三头猪吃没了。女方家约定来十桌客,估计不周全,来了十五桌,乱了坐席秩序。招呼不到位,女方亲戚大吵大嚷,把婚宴弄得不喜庆。
村里帮忙的男人,吆五喝六地喝着,几个人没把握住,喝得烂醉如泥。让人生气的是村里的赖子,喝醉了酒,睡到场院里麦积垛里,打着滚,喊着,骂着,说主家吝啬,没给客人吃好,把他自己偷藏在怀里的两盒香烟也撒落了一地。
孙子婚礼的总管是村长。前三天,村长在村里“大家庭”群里发了通知,全村总动员,回家参加婚礼。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清扫院落,挂灯笼,贴喜联,把冷清的村院弄得红红火火,热气腾腾。
大型餐车停在场院边,各种食材,四季菜蔬,垒成了山。大厨们舞动着锅铲,翻炒着美味佳肴。
婚礼正日,王大奎一家人站在场院里,穿着里外新的衣服,笑盈盈的,同客人们打着招呼。他们能想到的客人来了,没有想到的客人也来了。县电视台来了记者,摄像的师傅是蛮娃的儿子,他扛着摄像机,跑上跑下摄着。镇上文化中心,还派来了二十名演员,在碌碡、磨盘垒起的舞台上表演着。装台布景的道具,都是出了力、流过汗的农具。
村长主持婚礼,按照乡里最传统的婚礼议程,一项一项进行着。新郎和新娘拜天地,敬祖先,认亲戚,再给村里的乡亲们行大礼。最后全体村民集体合影,照张“合家欢”。
爷爷奶奶们坐在中间,村庄里的人一个都不能少,就连患脑溢血后遗症的蛮娃,也穿上了崭新的衣服,坐着轮椅,是新郎和新娘把他推上台的。王大奎忙上前,把蛮娃拉到自己身边。
今天,婚礼的大总管村长就是蛮娃的孙子。婚礼结束后,村长郑重其事地向村民宣布,我们的村庄就要重新规划了,这个老村庄不久就消失了。借着这场婚礼,给村庄留个纪念……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聚焦一家三代人具有鲜明特点的婚礼场景,讲述了几十年来不一样的乡村故事。
B.小说烟火味儿浓郁,既颂扬了国家民族的乡村振兴大业,又暗含乡村终将消逝的隐伤。
C.爷爷王大奎的婚礼,需要借粮娶亲,物质上的贫穷让一场婚礼变得甜蜜不足,苦涩有余。
D.孙子坚持要在家里举办婚礼,是想通过自己的婚礼弥补爷爷和爸爸的婚礼所带来的遗憾。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孙子执意要这么办?谁也改变不了”一句,说明王大奎的孙子坚持要按自己的想法来操办婚礼。
B.小说除了塑造了王大奎这一形象之外,还刻画了孙子和村长等人物形象,可谓形象丰满,性格鲜明。
C.小说运用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叙述故事,以孙子的婚礼为主线,其中穿插了王大奎自己与儿子的婚礼。
D.小说语言鲜活,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故土的那份真情,对过往岁月的追忆,让人回味,令人难忘。
(3)小说重点刻画了王大奎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这篇小说“精心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历史的沧桑巨变”,请结合这篇小说作简要分析。组卷:6引用:4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嗅觉传感器,能够通过分析呼吸中的化合物来识别个体身份。在这个信息和技术的时代,生物识别认证是保护宝贵资产的重要方式。
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气味是一种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使用个人独特的化学成分来确认“你是谁”。其中之一是经皮气体——从皮肤产生的化合物,但皮肤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浓度很难让机器检测到。因此,研究小组转而研究是否①_____。事实上,人类的呼气已被用来识别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糖尿病,甚至新冠肺炎。
研究小组从分析受试者的呼吸开始,筛选可用于生物识别认证的化合物,共发现了28种可行的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一个有16个通道的嗅觉传感器阵列,每个通道都可识别特定范围的化合物。传感器数据随后被传递到机器学习系统中,分析每个人的呼吸组成,并以此区分个人的特征。研究人员用6个人的呼吸样本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发现它识别出个人身份的平均准确率为97.8%。即使样本量增加到20人,这种高水平的准确率②______。
此次研究中他们要求受试者在测试前6小时禁食。下一步,他们将改进该技术,③_____。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老同学,忽然想问你一些有关秋天的事。
B.课间休息时间,你追我赶地嬉闹着的三个人怎么就打起来了呢?
C.在这次“希望杯”演讲比赛中,你获得了第一名。
D.生活中,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你以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组卷:9引用:6难度:0.5
四、写作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经济学家泰勒•科文在《大停滞》中断言,人们已经摘完“所有低垂的果实”。现在博士读到30多岁才能完成系统内的知识串联,创造力已经丧失,很难再往上攀登为人类摘取科学高树上的果实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新理论的平均年龄,延迟6年。科学家做出伟大创新的平均年龄,增加了8年。
也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基础科学研究并没有停滞不前,作为下一代运算核心的量子计算机正从设想变为现实,在它面前,传统计算机如同古代算盘。在更宏观的世界中,新一代太空望远镜已在2021年升空,比哈勃望远镜分辨率高出100倍。因此,我们也不必太悲观。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想与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