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5/1/2 17:3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作为“六艺”之一,被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论断。汉代还将能否掌握并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士的重要标准。三国时期的魏石经、大唐盛世的开成石经,也都体现了古人对汉字的尊崇。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大凡盛世,无不将文字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即使在民间,也早已形成“敬惜字纸”的习俗。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它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它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评价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和顽固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的这种特点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面对如此严重的方言分歧,如果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的表意特点,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它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它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神合意随。特别是早期汉字,直观形象,生动多姿,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就特别强调了汉字与绘画同出一源。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有着长鼻子和健壮的身躯,惟妙惟肖,充满灵动之美。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造就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从甲骨文到楷书,每一种文字形式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构成了汉字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因为拥有与中华文化元素高度契合的特点,汉字才能有机地融入中华文化的系统之中,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之间建立起密切的依存关系。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它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语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语言词汇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文字一定要具有能产机制,文字的字符数量能随之增加;社会发展中需要记录的事务日渐繁多,这就要求文字越来越方便书写,以有效提高记事速度。汉字发展的总体方向,恰恰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重要需求。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产生了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具有优越性、区别性、能产性和系统性而被广泛应用,也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的完全线条化,再到隶楷的彻底笔画化,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进行系统性调整,有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很好地解决了电脑输入和呈现的问题,粉碎了“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助推中华文化飞跃一个又一个新高度。而且,汉字自古至今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使得其形体内部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一个个字符,就如同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传递着来自古代社会的音讯,描绘着中华文化发展演化的历史轨迹。在当代,随着中国实力的日渐提升和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汉字正以其非凡的活力,健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王立军《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几千年来支撑并助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化,中国历代统治者也将汉字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
    B.汉字具有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而它所记录的古代汉语又是以单音词为主,二者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具有高度适切性。
    C.汉字与中国绘画和书法等文化元素高度契合,这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与其他元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D.汉字构形方式从一元走向二元,书写方式从繁复走向方便,这不仅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也是它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汉字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B.文章引用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话,意在论述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的不可或缺性。
    C.文章结尾放眼未来,对汉字的发展满怀期许,彰显文化自信,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刻。
    D.文章语言既具说服力,又具感染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因为汉字优于拼音文字,所以尽管各地方言分歧大,但各地的人都能看懂用汉字书写的内容,虽然古今语音变化大,但现代人仍能读懂古代人传下来的汉字。
    B.从最初个性化的象形字到后来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汉字的这种构形方式的发展变化,说明要想使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就必须不断调适和完善自身的系统。
    C.羊性情温顺善良,不犯众物,“美”“善”“羲”等与“羊”有关的汉字大多被赋予了美好、吉祥的寓意,说明汉字蕴含的文化信息与其独特的表意性密切相关。
    D.汉字的发展历久弥新,它正以非凡的活力,健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除了得益于汉字自身的特点外,还离不开中国实力的日渐提升和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

    组卷:5引用:5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毋庸置疑,数字时代,建立在海量数据和高效算法之上的数据挖掘技术极大地为平台企业赋能,使其能够精准识别消费者的偏好、需求、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准、个性的商品和服务。但与此同时,数据和算法可能致使平台企业利用“信息权力”,对终端消费者进行剥削性和歧视性定价。
    “大数据杀熟”是指平台企业通过收集、追踪用户数据,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进行分类和预测的基础上,对具有一定黏性的用户进行歧视性定价,从而获得差额利润的行为。具体而言,就是用户在某平台上购买产品时,同样的商品,老用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看到的要高很多。
          在传统差别定价活动中,无论是额外支付的座位升级费,还是因符合特定条件而享受的价格优惠,对消费者而言价格均是知情的、透明的。在传统差别定价场景下,商家清晰地公布定价规则,并无明显的诱导和操控行为。而在“大数据杀熟”场景下,平台企业可以基于用户的购买习惯、消费能力等数据进行诱导和“操控”,以是否愿意支付定金、购买会员等方式识别出“忠诚度较高”的黏性用户,实施差异化定价。在一些场景下,差异化定价的表现形式还呈现间接、隐蔽的特性。例如,新用户可以通过申领方式获得更多的优惠券或者进行支付减免。
    (摘编自《我被美团会员割韭菜:揭秘大数据杀熟背后隐秘架构》)      材料二:
          2019年7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以下简称结果)显示,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陈风翔指出,从深层次看,“大数据杀熟”的本质是部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过度采集和随意使用,这使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权未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证。短期来看,“大数据杀熟”或许能为企业赚取更多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其透支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结果还显示,遭遇大数据“杀熟”后,只有26.72%的被调查者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11.71%的被调查者选择与商家理论并要求赔偿,8.13%的被调查者选择在社交网站上或向媒体曝光。
    (摘编自《大数据杀熟消费者维权难  算法应用不公该如何规制》)      材料三:
          禁止“大数据杀熟”,徒法不足以自行,关键还得看落实。就眼下而言,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处罚力度略显不足。《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提出,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对有不诚信经营、滥用技术手段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在线旅游经营者,可通过约谈等行政指导方式予以提醒、警示、制止,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有的“大数据杀熟”实施时间较长且涉及消费者较多,如果仅通过行政指导方式进行处理,其处罚和震慑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大数据杀熟”的判定标准虽已明确,但如何举证、谁来举证仍是大问题。若消费者与经营者就“大数据杀熟”发生纠纷,有必要实行“举证倒置”,即由在线旅游平台等经营者自证清白。对在线旅游经营者的各种说辞,如“产品本来就具有弹性空间”“新客户的低价是由于优惠券折扣”等,监管部门也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依法严格核实查处。
    (摘编自《治理“大数据杀熟”重在对症下药》)(1)下列对大数据杀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杀熟”对数据有很强的依赖性,平台通过一定的算法分析海量用户数据,从而对用户进行分类。
    B.“大数据杀熟”是平台通过歧视性定价的形式获取差额利润的一种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C.“大数据杀熟”往往是针对老用户、忠诚度较高的用户进行的,这类用户一般较为信任平台,具有高黏性。
    D.现在“大数据杀熟”在治理上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如在发生纠纷时很难判定经营者自证清白的说辞的真伪。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差别定价活动中,消费者对价格是知情的,而在“大数据杀熟”中,消费者对平台企业的价格是不知情的。
    B.新用户能够通过申领获得优惠券或进行支付减免,这是差异化定价表现形式间接、隐蔽的一种体现。
    C.当前很多消费者都遭遇过“大数据杀熟”,企业如果不重视起来,就会失去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D.当前有法令可以对存在“大数据杀熟”问题的企业进行处罚,但主要是提醒、警示、制止这些形式。
    (3)治理“大数据杀熟”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然后
    韩少功
          朋友莫应丰患癌症住在医院时,我曾赴长沙看他。当时他身体肿胀,已脱原形,脑门上还有医院用来标记放疗位置的几处紫红色线痕,森然割裂了他的笑容——更显得陌生。他已不能说话。往事历历与感慨种种,竟只能在哑默的目光对视中流逝,在我们相互握紧的双手中抚碾成虚无。
          他一直拒绝承认自己身患癌症,实际上已病入膏肓,大限迫近。他的妻子告诉我们,他脑子已有障碍,被人搀扶着走路,总是不自觉并执拗地连连向左转去,似乎在寻找遗落在左方的什么东西。而另一异兆是,他时常昏昏然目注上空,喃喃自语,好几次冒出一句疑问:“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什么?
          逝者如川,然而有后,万物皆有盈虚,唯时间永无穷尽,莫应丰是在惊恐于此吗?岁月茫茫,众多“然后”哪堪清理?他在搜寻什么?在疑问什么?一生中最后的目光停落在记忆中的哪一年、哪一日?
          当年得大奖、步高位、好评如潮、从者如簇的莫应丰,声洪气旺,挺胸昂首,固一世之雄也。如今困锁病床,变在瞬息,恐怕也是他及朋友们都未曾料及的。他患病的消息传出时,朋友们无不闻讯失色,久久掩面而泣。
          莫应丰与我初识时,一辆破旧脚踏车,常常在比他年轻得多的朋友中混。他好聊天,有时聊得太晚了,年轻人都感到精力不支,他却毫无倦容,常常会忍无可忍地揪耳朵,把瞌睡者一一揪醒,责令大家陪着他继续聊。作为犒劳,他会翻找出一些残菜剩酒,亲自把炊,为朋友们服务,并领受关于他饮食趣味低俗不堪的指责。
          好些年轻作者爱与他接近,重要的原因是他热心助人,从不忌才。谁有了创作构想,他会真诚地为你参谋,完善布局,推荐发表,兄长式的忙碌中还包括他对疏懒者不断的警训和号召。至于他的创作,年轻人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批判和嘲讽。
          然后呢?然后一晃几年就过去了。
          他越来越嗜酒。旅行包里总有装备齐全的酒具,入夜总是四处寻捕酒友。据说有一次实在没找到,便站在家门口向路上的某陌生汉子使劲招手,请陌生汉子入家来喝酒,弄得对方十分疑惑。
          他有太多的苦恼需要用酒来浇洗吗?他难道不知道,对于一颗总想特立独行的心灵来说,欲望就是拘束,就是苦恼,而且从来如此,于今为甚吗?发财、归隐、行善等,这些活计干长久了,要干得滋味无穷都颇不容易。任何成功者都难免在通向未来一片空白的“然后”二字前骇然心惊。
          莫应丰终究是男子汉,终于再次向命运挑战。一九八八年春,我迁居海南后,他也来海南筹办农场。他戒了烟,也基本上戒了酒,到朋友家吃饭,满满一桌菜他什么也不尝,只想喝点稀饭。他说他开始天天写日记了,要重新做人了。
          他办事不再张扬,甚至不多话,坚决不麻烦别人。成天骑一辆旧脚踏车独自在烈日下奔波,回来就在简陋的食堂里默默就餐。而就在这个时候,癌细胞正在他的身体内部悄悄生长,一串串成熟。
          一位朋友去找他,敲门无人应。第二天再去,仍是如此。直到服务员来开门打扫卫生,才发现他病卧床上已有三天,唇白,面黑,毯子滑落在地上。他说他听见了敲门声,也明白是谁来了,只是无力答应罢了。
          他就这样匆匆开始并匆匆结束了他的农场梦。命运是如此残酷,在他以放弃全部权势和舒适为代价,准备重新生活的时刻,竟轻易地将他逐出了人生赛场。就不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吗?——不过是如此普通而廉价的机会!
          命运也是如此仁慈,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程,仍赐给他勇气和纯真的理想,给了他男子汉的证明,使他一生的句点,不是风烛残年,不是脑满肠肥和耳聩目昏,而是起跑线上的雄姿英发,爆出最后的辉煌。
    “夜雨对床应有时”。这是莫应丰在癌症病房里托捎给我们几位朋友的话,算是他最后的叮嘱。是的,他应该有机会与我们对床长谈的,也许在他创办的农场里,在某间茅舍中,听芭蕉夜雨,听椰涛呼啸……他爱喝的酒,我们还准备着。
          我刚认识他的时候,是他请我这个小青年喝茅台酒,那时这种酒还极贵极稀罕。他最后离开海南之前,我拿出一瓶藏了很久的茅台酒请他喝。我家里很少有酒,那也是我第一次用茅台酒待客。我有一种莫名的惶惧:难道是冥冥之中上天在那时已暗示了他的归期,着意让我以一瓶茅台来还清一切,了结一切吗?
          不,不要这样,不能这样。
          生者仍在忙碌,仍在走向一个又一个无可逃避的“然后”,而莫应丰已经去了,一去已逾两年。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莫,莫,莫!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莫应丰在病中发出的“然后呢”的疑问引出了对其经历的描写,并且以“然后”为线索讲述他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B.文章开头即点出了写作对象——作者的朋友莫应丰,对他病后的外貌进行了描写,“森然割裂了他的笑容”突出了作者内心的伤痛。
    C.作者的朋友莫应丰戒烟戒酒,想要重新做一奋事业时却患癌症去世,作者写作此文是为了纪念他,也是为了提醒自己要珍惜生命。
    D.文章以回忆为主,并且在叙事中穿插作者的感慨、议论,这有利于读者了解莫应丰的为人和作者与莫应丰之间的深厚情谊。
    (2)以莫应丰为例,分析本篇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文章为什么以陆游《钗头凤》中的词句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 9.某网名为“文昌古境”的电商发错了客户购的货物,他们给顾客写了一封致歉函,其中有五处表述不恰当,请找出并改正,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尊敬的顾客:
          您好!首先在此向您表达发自内心的由衷歉意。因为本店的疏忽,客服发错了货物,给您带来了麻烦,请多多笑纳。我们将为您更换货品,由此产生的运费,将由我们全部承担。同时为了表达诚意,我们将惠赠您一份小小的礼物,请您收下就行!欢迎您再次莅临。
    文昌古境
    2021年1月19日

    组卷:2引用:2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教育报》曾刊发过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新闻,标题是“有责任感的毕业生求职最受欢迎”,内容是山东人才网对200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因素依次是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待人接物能力等等,其中责任感被排在第一位。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