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二中高三(下)调研语文试卷(5月份)

发布:2024/11/25 12:30:2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族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其基本要素有服饰、节庆、语言文字、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这些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与当地气候、山川、风物、传统等浑然一体,是民族历代先祖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在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前后,这些地区的文明被外来文明所置换。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文明等,是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当地的上古文明,人们称之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这些属于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的文明。历史上还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失落的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就是典型代表。唐宋时期,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
          中华文明是迄今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古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延续中华文脉、振兴中华、再造辉煌,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有人举起多元文化的旗号加以反对,认为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再提主体文化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亟须澄清。
          多元文化是就全球文化而言的,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的文化。由于地理、气候、物产、历史等生存条件的差别,各民族的文化面貌各呈异彩。各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大约500年中,西方殖民者垄断了全世界的资源,长期奴役许多地区的人民,毁灭了他们的文明。殖民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制造出了“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摧毁异质文明的自尊。
          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并存,正好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土文化的存在,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更为便利,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也更为频繁。但有一点始终无法改变: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存在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
    (摘编自彭林《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服饰、节庆、语言文字、饮食方式、居住形态为基本要素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
    B.今天的印度文明已不是上古时代的印度文明,因为古印度文明早已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了。
    C.在人类社会早期的几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至今没有发生断裂,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D.任何文明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这为多元文明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并且最终融为一体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同一民族内部的所有成员都凝聚在同一文化之下,有着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
    B.文章第三段以契丹民族已经彻底消亡为例,正面论证了固守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C.文章在前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D.文章第五段为论证多民族存在多元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合理性和平等性的观点,举了西方殖民者“西方文明中心论”的例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在民族内部,民众在民族文化的特征上趋于一致。
    B.在顾炎武看来,“亡国”指民族内部政权兴替而文化性质不变,“亡天下”是民族政权覆灭且伴随种族消亡。
    C.从历史的角度看,文明的消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被外来文明置换,二是因自身原因而逐渐失落直至消亡。
    D.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保护本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组卷:6引用:5难度:0.8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卫星——苏联的斯普特尼克一号发射升空,标志着人类社会步入太空时代。1958年1月31日,美国首颗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发射,发现了后来被命名为范•阿伦辐射带的地球辐射带,极大拓展了人们的科学视野。
          在人类大航天号角吹响之际,中国不是旁观者。新中国第一批海归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等觉察到了太空探索大门轰然开启的历史必然,纷纷在报刊上谈论人造卫星的意义和用途,建议开展中国的卫星研究工作。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郑重宣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同年8月21日,中国科学院581领导小组成立,组长钱学森,副组长赵九章、卫一清。1966年1月,赵九章出任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推动中国第一颗卫星研制重新上马。1967年12月,国防科委正式命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经历了两年的攻坚克难之后,1970年4月24日北京时间21:35,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摘编自王赤《50年,科技人谱写“东方红一号”新篇章》,《光明日报》2020年4月23日)      材料二:
          从去年20次左右、最近1个月近10次的航天发射状态看,高密度发射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航天的一大特征,这既反映出中国航天的实力,也是中国航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之一。
          对处于世界第二梯队之首的中国航天来说,以科学目标和探索计划为牵引,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是始终明确的目标。中国空间站要在未来数年内建设完成,嫦娥四号、五号任务也即将实施,北斗卫星将完成全球组网。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多高难度、高跨度的航天计划几乎前所未有,充分彰显了我国的信心和底气。
          建设航天强国已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航天由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航天而言,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锚定目标,一步步创新赶超。此外,航天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影响深远的科技领域,中国航天还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这同样也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余建斌《让中国航天飞得更高》,《人民日报》2018年1月29日)      材料三:
          2019年全球航天发射数量破百,达到了103次,其中中国发射34次,美国发射21次,俄罗斯发射25次。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等总体发射产值达到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特别是随着“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

    (摘编自《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经济日报》2020年5月18日)      材料四:
          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嫦娥五号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并正式开始月面工作,采集月壤样品。
          从一部能视频聊天、扫码购物、刷机乘车、在线看病的智能手机,到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中国在一些前沿领域加速发力,从学习追赶到领跑超越,展现出了从量到质的巨大突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天问一号问鼎苍穹、奋斗者号万米潜水、嫦娥五号成功探月……一系列重大成果,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是中国不断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的体现,更是中国肩负大国使命,与世界各国开展科技合作、造福世界人民的责任担当。
    (摘编自刘庆东《嫦娥五号成功着陆,向着更远外太空领域再出发》,中国网2020年12月2日)      材料五:
          美联社报道指出,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被认为比美国和苏联获得的要“年轻”数十亿年,也是人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将月球样本带回地球。为月球和太阳系其他天体的演化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在实现载人登月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在创新思想上的投资日益减少,与此同时中国对科研的投入却大幅增加。事实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名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评论说,2019年的初步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研发支出总额已超过美国。
    (摘编自央广网《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报道嫦娥五号任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正面成功着陆并开始月面工作,这是中国在前沿领域赶超过程中加速发力、从量到质的巨大突破。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是基于科学家对航天事业发展前景的敏锐洞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的成果。
    C.高密度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展进入新阶段,反映出中国航天的实力,彰显了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信心和底气。
    D.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数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发射产值也得到快速提升,但与欧美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回顾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历程,展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在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阶段做出的巨大贡献。
    B.材料二指出中国航天发展的方向,即面向全球,抓住机遇,开放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向航天强国的跨越。
    C.材料三图文表明,2019年中国在全球航天发射数量居首位,总体发射产值也有了大幅度增长,中国航天产业已跻身世界前列。
    D.材料五中,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除美国和苏联外,中国嫦娥五号首次将月球最年轻的月壤样本带回地球。
    (3)根据材料,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请概括并列举每个阶段的标志事件或特征。

    组卷:1引用:2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捶背  聂鹏
        新兵训练营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中队长文魁就在这个被官兵们誉为“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带兵。每天临睡前,他都会到各班转转看看。
          这天晚上,文魁正好转到了二班。他看到一个娃娃脸兵,光着的胸脯上胸肌竟然很发达,他问:“有些什么特长?”那兵答:“在体校里搞过训练,相互按过胳膊腿,捶过背,算不算特长?”文魁连说:“算算算。”文魁来自武术之乡,参军后一直是总队训练标兵,因训练过猛,有了腰伤的顽疾。对捶背推拿有特殊的需求。当晚睡前一试身手,“这兵捶背有一手。”文魁苦觅良久的“捶背”人选就这么算是定了。
          从此,娃娃兵辉就成了文魁的专职“捶背”。除了正常的训练,辉还得给队长“捶背”,所以就搞得很累很疲惫。一些兵就私下给辉出点子。辉得计,下回再给文魁捶时,捏呀捶的,下手就比较重。不料辉忙得一头大汗,文魁盯着正在热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眼睛都没眨一下。辉说:“我看他一点儿都不怕痛,还有没有新招?”哥儿几个面面相觑,均顾左右而言他。
          文魁受捶时,要求还挺多,一会儿要求这样使劲,一会儿要求那般用力。搞得辉一场背捶下来,相当于又是一次强化训练。有时累瘫在床上,辉恨得牙痒。一次不经意间,辉在做单杠模拟考核时,竟然一次性做了40多个不觉得累,远远超出其他新兵。
          新兵训练快结束时,一日晚间,几名也同样来自武术之乡、又是特警中队的班长,非要跟传说中很厉害的文魁过过招。班长们欺他腰伤,说一对一,文魁说,“你们几个一齐上”。说时迟,那时快,还没轮上那几个兵拢身,一个一个就像背包枕头一样地被文魁扔在几米开外,躺在地上叫苦不迭。辉恰好看到这一幕,除了对队长由衷的佩服,还有很大的疑惑:他,这么威猛,哪里像是个有腰伤的病人?
          新训结束分兵时,辉俨然名列文魁麾下。辉叫苦不迭,却发现文魁一脸坏笑。文魁捶背的要求更加频繁了,甚至中午,甚至周末,兴之所致,文魁都要把辉叫过来,捶捶按按,拍拍打打。
          半年下来,辉的军事技能在中队无人能比,一年下来,辉在支队军事训练方面有了名气。第二年春,支队组建参加总队比武的集训队,文魁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辉。指导员还有些顾虑,“他走了,你捶背的事怎么办?”文魁斩钉截铁,“扯淡,你以为他就只能捶个背?”辉就被抽调走了,在一个偏僻山凹下的中队接受魔鬼训练,苦不堪言。
          10月份参加总队比武,辉得第三名,荣立三等功。回到中队时,全中队官兵列队欢迎,文魁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不着头脑的话:“看来捶背的功力还不够。”是夜,辉照例给文魁捶背。
          越明年,支队组建比武队时,辉找到文魁,想通融一下,不要让自己去了。末了还说,“我就留在你身边,还可以天天给你捶背,是不是?”没料想文魁火了,“扯淡,你以为就只是个捶背?”辉再次进了山凹里的魔鬼训练营。
          10月份再回来。辉就不是原来的辉了,在总队比武中得了全能第一,被树为训练标兵,荣立二等功。到了中队,他受到全中队官兵的最高礼遇。奇怪的是,是夜睡前,辉来敲门提醒捶背时,文魁说不捶了,已经睡了。
    春节过后,辉参加武警部队直接提干的培训班。培训半年后,辉已肩扛黄灿灿的少尉肩章。回到中队,却再也见不到文魁了。原来,文魁带领战士参加公安系统组织的缉捕黑恶势力行动,他只身擒获3名歹徒,不料却被一名歹徒趁夜黑开枪射中,当场牺牲。知道辉是队长的得意门生,怕影响学业,中队官兵硬是没告诉他。
          在县城烈士陵园文魁的墓冢前,辉长跪不起,泪如雨下。他慢慢地继而快速地击打着墓碑和坟冢,“队长,辉儿来了,来给您捶背了!”
          空旷的墓地里,捶背声穿云裂帛,撕心裂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新兵训练营地称为“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既写出营地的荒凉偏僻,也表现出了刚入伍新兵的不满。
    B.辉下重手捶背,“忙得一头大汗”,文魁却“眼睛都没眨一下”,小说借此情节暗示文魁腰伤严重,不知疼痛。
    C.结尾用“穿云裂帛,撕心裂肺”来形容辉的“捶背声”,写出“击打”的用力有劲,表现出辉内心的无比悲痛。
    D.小说叙写一对师徒的相识相知,描绘官兵刻苦训练的场景,着力歌颂了当代军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2)小说以“捶背”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辉和文魁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组卷:9引用:5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年轻人为何爱看老剧?平心而论,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国产电视剧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这首先是因为当时①
     
    ,演什么像什么,这也是现在的年轻演员所缺少的。与此同时,很多老剧的制作团队②
     
    ,比如87版《红楼梦》剧组在开拍前,在全国公开招募演员,由专家学者对演员进行文学培训,整个团队有很好的敬业精神。此外,这些被奉为经典的国产剧大多出现在年轻人的童年时期,人们很容易③
     
    。一些老剧对年轻人确实有“先入为主”式的冲击力,这些记忆长期深埋心底,即便过了很多年,当年轻人看到这些老剧时,记忆也有可能被激活,从而对旧日时光愈发怀念。
          重温老剧,是一次有关文化记忆的甜蜜聚会。而这次聚会,专属互联网时代下的每位年轻人。弹幕玩梗中,输出的不仅仅是共通的童年回忆,还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组卷:3引用:1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率领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特殊黏合剂,可以让沙子变成拥有生态--力学属性的土壤。人们欢呼“只需两分钟,沙漠变良田”“沙漠即将消失”……
          ②某公司为使产品畅销打出广告:本公司历经数十载,运用高科技手段,研发出新型保健产品--“墨西哥保健帽”,帽檐底部所产生的“戈德斯通玻色子”可以令佩戴者永葆青春,活力无限。佳品有限,欲购从速。
          ③近年来,一种神奇的“钛项圈”流行于世,厂家宣称该产品能通过导电根治颈椎病。纵然权威医学家指出此项圈并无实际功效,消费者却依然疯狂购买。
          当今时代,科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确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和评价科学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