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浙教版七年级(上)中考题单元试卷:第1章 科学入门(05)

发布:2024/11/12 10:0:2

一、选择题(共3小题)

  • 1.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

    组卷:406引用:49难度:0.9
  • 2.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组卷:355引用:34难度:0.7
  •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煤油
    密度/(kg•m-3 2.7×103 7.9×103 8.9×103 1.0×103 0.8×103
    比热容/[J•(kg•℃)-1] 0.88×103 0.46×103 0.39×103 4.2×103 2.1×103
    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Ω 0.027 0.096 0.017

    组卷:282引用:23难度:0.5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 4.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组卷:639引用:258难度:0.3
  • 5.小红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红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1)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将同一个弹簧每次压缩
    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松开后小球弹开钻入同一位置的相同纸盒,并留在其中,分析比较纸盒
    ,从而比较同一弹簧在不同弹性形变时弹性势能的大小。
    (2)假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小红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纸盒一起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纸盒所具备的能量最终都彻底消失了,你认为小红的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组卷:144引用:26难度:0.7
  • 6.如图甲所示,轮轴实质是一种杠杆。小捷同学为了探究轮轴的平衡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如图乙所示,重物G通过细绳绕在轴上,在轮的边缘沿切线方向用力F匀速提升重物,记录数据如表一。
    表一(轮半径10cm,轴半径4cm)
    G/N51015
    F/N 246
    实验二:如图丙所示,重物G通过细绳绕在轮上,在轴的边缘沿切线方向用力F匀速提升重物,记录数据如表二。
    表二(轮半径10cm,轴半径4cm)
    G/N51015
    F/N 12.52537.5
    (1)分析表一数据可知,当重物通过绳绕在轴上,作用力在轮上,且轮轴平衡时,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力就是用绳绕在轴上的物体重力的
     
    。(选填“几倍”或“几分之一”)
    (2)分析表二数据可知,当重物通过绳绕在轮上,作用力在轴上,且轮轴平衡时,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轴上的力就是用绳绕在轮上的物体重力的
     
    。(选填“几倍”或“几分之一”)
    (3)若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作用在轮上的力为F1、作用在轴上的力为F2,则轮轴的平衡条件表达式为
     

    (4)你认为骑行有变速器的自行车时,为了使速度更快,链条应调到半径较
     
      (选填“大”或“小”)的飞轮上。

    组卷:95引用:22难度:0.5
  • 7.归纳式探究---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如图1,给两块等大、正对、靠近的平行金属加上电压,两板之间就有了电场。若将电子沿着平行于两板的中线方向入射到电场中,电子就会发生偏转。若两板间距为d,板长为L,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入射初速度为v0,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为y,则经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次数 d/m L/m U/V v0/(m•s-1 y/m
    1 4×10-2 0.2 40 1×107 3.6×10-2
    2 8×10-2 0.2 40 1×107 1.8×10-2
    3 4×10-2 0.1 40 1×107 0.9×10-2
    4 8×10-2 0.2 160 1×107 7.2×10-2
    5 8×10-2 0.2 240 2×107 2.7×10-2
    (1)y=k
    ,其中k=
    (填上数值和单位).将数据表格形式变成公式形式,运用了
    法。
    (2)相同情况下,电子的入射速度越大,偏移距离越
    。它们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2中的图线
    表示。
    (3)现有两块平行相对的长度为5cm,间距为1cm的金属板,为了让初始速度为3×107m/s的电子从一端沿两板间中线方向入射后,刚好能从另一端的金属板边缘处射出,需要加
    V的电压。

    组卷:204引用:23难度:0.5
  • 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器材,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小明设计的电路中的R、R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2)只闭合开关S2,观察水的沸腾,测得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798989898
    分析数据可知,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为:
     

    (3)断开S2,待水冷却后,继续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应控制水和煤油的
     
    、初温相同。且应先闭合开关
     
    ,再闭合开关
     
    ,并控制水的末温低于
     
    ℃.实验表明:水的末温比油
     
    ,水的吸热能力比油强。

    组卷:100引用:23难度:0.5
  • 9.小红和小华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Δp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了两种不同的猜想,并分别进行了实验。
    ①小红猜想:Δp与放入的物体所受重力G有关,于是选择所受重力不同、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A,B,C,先后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同一容器中,并测得Δp.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
    分析比较表一中Δp和相关条件,可得:Δp与G
    (选填“有关”或“无关”)。
    表一:
    实验序号 1 2 3
    实验示意图
    G(牛) 28 24 20
    ΔP(帕) 230 230 230
    ②小华猜想:Δp与放入的物体所受浮力F有关,于是将物体挂在测力计下,将其逐步浸入液体中,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经计算得出F,并测得Δp.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二。根据表二的实验示意图和相关数据,
    验证Δp与F相关的猜想(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依据是:同一物体浸入盛有某种溶液的同一容器中,

    请填写实验序号9中的相关数据:F
    牛、Δp
    帕。
    表二:
    实验序号 4 5 6 7 8 9
    实验示意图
    G(牛)32 32 32 32 32 32 32
    F(牛) 22 18 14 10 10
    F(牛) 10 14 18 22 22
    ΔP(帕) 250 350 450 550 550

    组卷:591引用:23难度:0.3
  • 10.小敏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和小球质量的关系,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让质量为5克的小球,在斜面A0上高H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点滚上斜面OB,测量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h,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实验;
    ②用质量为7克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
    序号
    小球质
    量m/克
    小球在斜面AO上
    释放高度H/厘米
    斜面OB
    的倾角θ
    小球在斜面OB上
    的最大高度h/厘米
    1510409.0
    2308.6
    3208.0
    4710409.0
    5308.6
    6208.0
    (1)比较实验1、2、3(或4、5、6),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
     
    有关。
    (2)比较实验
     
    (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
    (3)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在斜面OB能达到的量大高度是
     
    厘米。

    组卷:169引用:21难度:0.5

三、解答题(共16小题)

  • 29.亲爱的同学,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1)如图1所示,在放大的测力计表盘中画出此时指针位置。
    (2)如图2所示,这是某地区的一种仪表,它是
    表,尝试将表盘度数填入横线上

    (3)许多基本仪器制作时都运用了转换的思路,将不易观测的量转换为易观测的量。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仪器名称 工作原理 制作思路
    温度计 将温度的高低转换为液柱的长短
    电流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4)下面是两个旅行家在户外走散时的一段对话:
    “叔叔!”我大声喊道。
    “什么事,我的孩子?”一会儿之后,他问。
    “我很想知道,我们俩之间的距离约有多远?”
    “这很简单。”…
    请你根据上面的对话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能快速测出他们之间的大致距离。
    ①实验所需的器材:

    ②应测的物理量:

    ③要知道他们之间的距离,还需要用到的一个已知物理量:

    组卷:82引用:18难度:0.5
  • 30.高锰酸钾是一种盐,可溶于水,溶液显紫红色。课本上有一个“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的实验,某同学按课本实验步骤操作如下:
    ①取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晶体粒径大约为1--3毫米),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其体积为Vmm3
    ②将该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在有10毫升水的试管1中;
    ③从试管1中取出1毫升溶液,将其加入有9毫升水的试管2中(第一次稀释);
    ④从试管2中取出1毫升溶液,将其加入有9毫升水的试管3中;
    ⑤以上述方法继续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到刚看不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为止时,共稀释10次;
    特别提示:已知在第9次稀释时,还能看出溶液呈淡紫红色。此时10毫升溶液中有1000个高锰酸根离子。该数据可作为本实验的估算比较标准。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取1毫升高锰酸钾溶液时,若俯视量筒读数,则所取溶液体积
    1毫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本实验方法相似的是

    A.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D.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
    (3)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下列哪两种改进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A.在一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作为无色标准,与稀释后的溶液加以比对
    B.每次稀释时都从试管中取2毫升溶液,将其加入有18毫升水的试管中
    C.将高锰酸钾晶体放入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根据量筒中液面变化,测量其体积
    D.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的质量,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体积
    (4)按该同学实验方法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约是
    mm3;(用式子表示)

    组卷:74引用:17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