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燕山地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8引用:2难度:0.8 -
2.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组卷:35引用:86难度:0.7 -
3.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组卷:91引用:7难度:0.9 -
4.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组卷:112引用:1难度:0.5 -
5.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科考队在西藏察隅发现了一颗黄果冷杉,经测定高达83.4米,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记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组卷:37引用:3难度:0.8 -
6.如图是人体的血液成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组卷:235引用:2难度:0.6 -
7.人在溺水时,呼吸活动受到阻碍,用人工呼吸的方式施救可以帮助溺水者完成( )
组卷:203引用:11难度:0.5 -
8.草履虫和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组卷:34引用:5难度:0.7 -
9.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表现出吸收二氧化碳,而不表现出释放二氧化碳,是因为( )
组卷:22引用:1难度:0.4 -
10.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组卷:39引用: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
-
31.滴眼液是直接用于眼部、治疗眼部疾病的无菌制剂,但多种滴眼液中均加有防腐剂,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为滴眼液中最常见的防腐剂。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含苯扎溴铵或羟苯乙酯的滴眼液会对眼部产生不同的损伤。斑马鱼的视觉系统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脊椎动物非常相似。某科研团队为研究长期使用滴眼液对眼睛损伤的作用,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选取发育正常、大小相同的斑马鱼100条,随机分为5组,每组20条。
②按表中方式分别进行处理。培养72小时,每24小时换液一次,测量斑马鱼虹膜带宽和瞳孔直径的比值(比值越小,受损伤程度越大)。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处理 置于4ug/mg的苯扎溴铵溶液中 置于10ug/mg的苯扎溴铵溶液中 置于10ug/mg的羟苯乙酯溶液中 置于50ug/mg的羟苯乙酯溶液中 不做处理
(1)本实验的研究变量(自变量)是
(2)如图为用不同浓度的苯扎溴铵溶液和羟苯乙酯溶液处理后的测量结果。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的浓度越大,虹膜带宽和瞳孔直径的比值越小,进入瞳孔的光线量
(3)手机蓝光是一种波长短、能量高、穿透力强的光。使用手机时,这种光可穿过眼球,刺激感光细胞,对眼睛造成伤害。手机蓝光对眼球损伤最大的部位可能是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32.2022年瑞典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因对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的贡献,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斯万特•帕博对一块4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骼的线粒体DNA区域进行了测序,首次获得已灭绝的人类近亲的DNA序列。由于对线粒体中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带来的信息十分有限,帕博之后承担起了对尼安德特人细胞核内DNA进行测序的巨大挑战,获得了成功,并在2010年发布了第一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
帕博带领的研究团队对西伯利亚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的一块4万年前的指骨进行了DNA测序,与来自尼安德特人和当今人类的所有已知的序列相比,该DNA序列是独一无二的。帕博发现了一种此前未知的古人类,并命名为丹尼索瓦人。
帕博的发现使我们对人类进化史有了新的理解。在智人迁出非洲时,欧亚大陆上至少居住着两个原始人类种群。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欧亚大陆的西部,而丹尼索瓦人则居住在该大陆的东部。在智人向非洲以外扩张和向东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与尼安德特人结合,还与丹尼索瓦人结合,留下了“印”在我们DNA中的痕迹。
由于斯万特•帕博的发现,我们得以了解,来自我们已灭绝的近亲物种的古基因序列,影响了当今人类的生理机能。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在现在人类中存在的丹尼索瓦人的EPASI基因,它赋予了个体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优势,并且在当今生活在西藏的人中很常见。另一个例子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影响了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产生免疫反应的方式。
请回答:
(1)斯万特•帕博发现了此前未知的古人类是
(2)斯万特•帕博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先后对尼安德特人骨骼的
(3)人类起源后,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才演变成现代的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属于人类进化过程的
(4)西藏人的DNA中最有可能具有古人类
(5)下列四大人种中最有可能不具有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的是
A.蒙古人种
B.欧洲人种
C.非洲人种
D.澳大利亚人种
(6)研究古人类DNA序列的意义是组卷:24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