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钓鱼中心校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书写。
-
1.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临写“你是文学家笔下的那一片海”。
组卷:1引用:1难度:0.9
二、单选题。
-
2.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为此,学校举办了以“回首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回首•让青春与信仰同向】
回首百年征程 传承信仰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之光熠熠生辉。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让青春与信仰同向。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上文是小明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组卷:608引用:6难度:0.7 -
3.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4.下列各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7
五、现代文阅读。
-
11.阅读《明月出天山》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明月出天山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道“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0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自梁衡作品有删改)
(1)结合文章,分别概括李白和“我”对月亮的印象。
(2)写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含义。
(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语句。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4)结合全文写一段话,描写出你心中的月亮,并借月抒情。(不少于30字)组卷:78引用:2难度:0.6
六、作文。
-
12.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论据充足、合理,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组卷:13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