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四校联盟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9/26 1:0: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67引用:2难度:0.5
  • 2.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HI⇌H2+I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浓度由0.1mol/L降到0.06mol/L需要20s,那么由0.06mol/L降到0.036mol/L所需时间为(  )

    组卷:50引用:16难度:0.9
  • 3.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其中含有苯环且属于酯类的有(  )

    组卷:172引用:4难度:0.4
  • 4.判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时,一般都遵循“相似相溶”规律.下列装置中,不宜用做HCl尾气吸收的是(  )

    组卷:157引用:3难度:0.7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29引用:6难度:0.9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 14.铁、钴、镍并称铁系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
    (1)基态钴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①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可以检验Fe2+,1molCN-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铁氰化钾晶体中各种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包括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②向Ni(NO32溶液中滴加氨水,刚开始时生成绿色Ni(OH)2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沉淀会溶解,生成
    [
    N
    i
    N
    H
    3
    6
    ]
    2
    +
    蓝色溶液,则
    1
    mol
    [
    N
    i
    N
    H
    3
    6
    ]
    2
    +
    含有的σ键的物质的量为
     
    mol。
    (3)纳米结构氧化钴可在室温下将甲醛(HCHO)完全催化氧化。甲醛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4)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pm和78pm,则熔点NiO
     
    (填“<”或“>”)FeO,判断依据是
     

    (5)某氮化铁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图晶胞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
    1
    2
    1
    2
    1
    2
    ;C为(0,1,1)。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②若该晶体的密度是ρg⋅cm-3,则晶胞中两个距离最近的Fe原子的核间距为
     
    cm。(用含ρ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组卷:19引用:1难度:0.4
  • 15.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
    键能/(kJ⋅mol-1 391 243 191 431
    化学键 N-H Cl-Cl N-Cl H-Cl
    (1)①氯胺(NH2Cl)的电子式为
     
    。可通过反应NH3(g)+Cl2(g)⇌NH2Cl(g)+HCl(g)制备氯胺,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上表所示,则上述反应的ΔH=
     

    ②NH2Cl与水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的物质,可作长效缓释消毒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焦炭还原NO的反应为:2NO(g)+C(s)⇌N2(g)+CO2(g),向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丙三个恒容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400℃、400℃、T℃)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焦炭和一定量的NO,测得各容器中n(N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t/min 0 40 80 120 160
    n(NO)(甲容器,400℃)/mol 2.00 1.50 1.10 0.60 0.60
    n(NO)(乙容器,400℃)/mol 1.00 0.80 0.65 0.53 0.45
    n(NO)(丙容器,T℃)/mol 2.00 1.00 0.50 0.50 0.50
    ①该正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乙容器在200min达到平衡状态,则0~200min内用N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3)用焦炭还原NO2的反应为:2NO2(g)+2C(s)⇌N2(g)+2CO2(g),在恒温条件下,1molNO2和足量C发生该反应,测得平衡时NO2和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Kc(A)
     
    Kc(B)(填“<”“>”或“=”)。
    ②A、B、C三点中NO2的转化率最低的是
     
    (填“A”“B”或“C”)点。
    ③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
     
    (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组卷:9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